习惯始自生活点滴
三四岁之前是宝宝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应对生活的挑战,最初他们主要依靠先天反射,以后慢慢尝试和模仿新的办法,一点一点建立起独特的行为模式。宝宝的每一个举动都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反馈回来,促使宝宝维持或者改变行为方式,这样一个过程不断重复,印刻在孩子的脑子里渐渐就会形成习惯。
比方说,宝宝天生敏感,拉尿了、出汗了,尿布或衣服贴着身体不舒服,他总是不停地哭闹,引得家长每次都须尽可能快的帮他换掉。长大一些见到衣服脏了,宝宝主动告诉家长,马上就可以换上干净衣服并得到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再比如闹闹,开始尿在地上的时候,听到妈妈笑着说“看你这个小坏蛋,又给妈妈画地图了”,他还以为是表扬,渐渐从无意的行为变成了故意的举动,后来这样的行为遭到了家长的惩罚,被冷落到一边的他,发现只有四处拉尿才能立刻引来家长的关照,不经意间就形成了随处便溺的坏习惯。
生活的点滴表面上看不起眼,但家长的反应和态度却会对宝宝产生很大的影响,将来孩子是仔细还是马虎,做事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喜欢读书还是讨厌学习,乐于交往还是我行我素,许许多多的习惯都是通过生活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积累而养成的。
习惯养成不易改
人的行为有一种定式倾向,就是喜欢用熟悉的动作、语言和思维去处理事务,因为熟悉的办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东西没食欲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后见到它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时间一长挑拣惯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进了。
养成习惯需要相对长期的过程,但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可就难了。同一种行为不断重复,在大脑中渐渐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这种反应模式就会固定下来,难以甚至无法改变。
培养良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不良的恶习则会贻害孩子一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1、极鼓励和夸奖宝宝良好的行为;
2、对孩子的不良表现进行一贯的冷淡或限制;
3、以身作则为宝宝树立模仿的榜样;
4、请孩子监督检查家长的坏习惯;
5、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模式。
家长应该从大处着眼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小处着手在日常生活中检点宝宝的行为和自己的表现,有意识的引导宝宝发展良好的行为模式。只要闹闹的家长从现在开始,冷淡他随处便溺的表现,要求他定时坐盆大小便,同时鼓励闹闹跟姥姥一起收拾玩具,并及时表扬他的进步,相信用不了多久,闹闹就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真真正正的好孩子。第二章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爱争执的宝宝性格培养
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同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但是有些孩子太爱与别人争执。爱打架的孩子有各种情况,有些孩子不会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仅仅是模仿别人。
☆正面指导。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在碰到争执时怎样做,比如可以对同伴讲讲道理。
☆态度要冷静。孩子们发生争吵时,让他们做一次深呼吸,每个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明争吵的理由,不能骂人。然后请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法。
☆退出争吵。有时解决争吵的方法是走开或让步。
☆奖励。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约定好奖励的办法。如果孩子和伙伴争吵的次数减少了,就允许他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
☆事先警告,如果仍然打架,就要受到处罚。
柔弱的宝宝性格培养
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事情发生,也许今天宝宝回家的时候是开开心心的,但是有一天,宝宝回家,脸上带着小伤,或者衣服上有明显的破痕,或者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宝宝泪眼汪汪地告诉你:妈妈有人欺负我!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有些父母得知孩子被欺负时,都会非常的生气和难过,有时会把责任推在老师,当着孩子的面就数落老师的不是,或者直接带着孩子去与对方父母交涉,这些更不是明智的做法:
1.不能用怒火或责骂来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孩子受到欺负,情绪已经很不好,如果再受到父母的责备,他就会把父母的难过理解为对他的失望,应此觉得自己很没用,孩子就会更加胆小怕事,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被别人欺负并不是他的过错,告诉他,无论是谁,欺负别人都是不对的,如果有人故意欺负他,你一定会帮助他。
2.和孩子谈谈。了解孩子被欺负的经过和真相,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否有他的责任,而别人是故意欺负还是无意的,如果是无意的,就较宽容的对待。
3.教孩子学会提前反应、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请求帮助,千万不要“以暴制暴”,用拳头解决问题是不可取的,反而会是孩子的处境更糟。
4.平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己的事情,和小朋友相处,不要怕孩子吃亏,过分保护。孩子在幼儿园里朋友越多,他就会越开朗自信,受到欺负的机会就会越少。
5.当孩子确实受到比较严重的伤害时,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怒火,体谅孩子的年幼无知,和老师一起分析情况,安定情绪和对方父母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吵闹只会伤害感情,于是无补。
霸道的宝宝性格培养
有些宝宝在与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总是惧怕比他大的或厉害的孩子,什么事遇到他们就得礼让三先或退避三舍,连自己的玩具被抢走了也不敢吭声,更没勇气要回来,可怜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但在比他小一点的弟弟妹妹面前,那就像山上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什么都得听他的,什么事都是他优先,还把他们的玩具抢过来玩,蛮不讲理,盛气凌人。
孩子出现这种欺软怕硬情形,非一日形成,与他成长的经历密切相关,在他几年的经验中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比自己厉害的就不要惹他,比自己软弱的就可大打出手。那么这么小的孩子是如何获得这样的经验的呢?我们不要忽视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推断能力。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工”,一惩一纵,一严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怕一个人,只听一个人的话。“红脸”在家时,他会安分守己,乖巧得很,而一旦只有“白脸”在家,他则会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长此以往,孩子会变成“欺软怕硬”的“两面人”,使用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不同脸谱的人,甚至因为逃避责罚或迎合表扬而隐瞒过失、编谎说谎,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当父母发现幼小的孩子有这种畏强欺弱的情形时,要及时引导,让他从那个怪圈里走出来。
在你的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时:就要教导他如何来对待小弟弟妹妹:
(1)别的大孩子欺负你或抢你的玩具是不对的,让孩子认识这种观念;
(2)你是大孩子欺负或抢比你小的孩子的玩具也是不对的,不光彩的;
(3)有本事的人,是打坏人,保护、关心和帮助小孩子;
(4)与小朋友一起玩,可以相互交换玩具玩;
(5)让你的孩子对小朋友产生同情心,爱护他们,就像妈妈爱你一样。
这样让孩子认识到只有以诚实和爱心对待小朋友时,大家都愿意与他一起玩,这种意识将影响到他未来的健康成长历程。
孩子的很多观念的形成直接受家庭影响,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里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心灵的一面镜子,要想你的宝宝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精心护理这株幼苗的同时,父母要修心养性,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
做个快乐宝宝的性格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独生子女很孤独,平时在家没兄弟姐妹陪他玩,只能和父母玩。许多父母陪孩子玩,往往带有一种“目的”,在玩得过程中总会让孩子隐约有束缚感。但如果生活中只能和父母玩,孩子该从哪儿寻找自己的乐趣呢?
其实,孩子之间的集体活动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他们在自己的群体活动中才能做到真正的无拘无束、身心放松,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生活中,父母应少些不必要的担忧,还孩子自由,对于那些害羞、胆小的孩子,更要对他参与集体活动进行鼓励。
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下四点:
1.提供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与亲朋邻里间的孩子游戏交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及幼儿园组织的各种类型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利用节日游园、郊游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演出比赛等机会,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与集体频繁接触,增进孩子对集体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孩子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2.发挥同伴间的鼓励作用,允许孩子失败,用掌声等增添孩子的自信。给孩子提供发挥特长、帮助别人、服务于集体的机会。了解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困难,给予帮助,如技能技巧不熟练,父母可在家帮助练习,彩排;条件不充分的,帮助准备等,变被动为主动。
3.让孩子懂得有些事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好;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朋友,从跟他喜欢的伙伴共同参与逐步过渡到大家共同活动,用同伴的热情与积极性感染孩子,影响带动孩子。另外,在集体活动中要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分配具体任务,活动项目也应该利于孩子间合作。
4.做有心的父母,发现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鼓励性语言是孩子参加集劳动的无形动力,所以,我们不要放掉任何一个表扬、鼓励的机会。
不合群的宝宝害处大
不合群的孩子虽然说不上是什么病,只能算是一种气质类型,但却妨碍他们去适应环境和学习新知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也很难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分析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