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17241200000033

第33章 子产拒绝祭天(昭公十八年)

【解题】

这是一篇破除天道、破除迷信的短文。“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这几句话表达了子产对天道的怀疑、进而否定的态度,是一种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原文】

夏五月,火始昏见。丙子,风。梓慎曰:“是谓融风①,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风甚。壬午,大甚。宋、卫、陈、郑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库②以望之,曰:“宋、卫、陈、郑也。数日皆来告火。

稗灶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③”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子大叔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遂不与,亦不复火。

【注释】

①融风:即东北风。

②大庭氏:古国名,故址在鲁国都城内。鲁国在此地兴建了高大的库房,所以,梓慎可爬上去远眺。

③昭公十七年,裨灶曾建议用瓘(硅)、斝(玉爵)、瓒(勺)祭祀神明,遭到子产的拒绝。

【译文】

昭公十八年夏五月,大火星开始在黄昏的时候出现。初七,刮起了风。鲁国的梓慎说:“这种风称为融风,是火灾发生的预兆,七天以后,火灾大概就要发生了吧?”初九,风刮得很大。十四日,风刮得更大。宋国、卫国、陈国、郑国都发生火灾。梓慎登上大庭氏的库房向天空眺望,说:“大火正在宋国、卫国、陈国、郑国燃烧。”几天以后,这几个国家都来报告火灾的消息。

裨灶说:“去年不采纳我的建议,今年郑国还要发生火灾。”郑国人请求采纳他的意见,子产不同意。子大叔说:“宝物是用来保护百姓用的。如果有了火灾,国家就会濒临灭亡。既然这些宝物可以挽救国家,您爱惜它干什么呢?”子产说:“天道离我们很远很远,人道却离我们很近很近,我们无法知道天道的事情。又如何预测在哪里会发生火灾呢?裨灶哪里懂得天道?这个人的预言也太多了,难道不会偶尔碰上一次两次?”于是不采纳裨灶的建议。后来郑国也没有再发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