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24节气与食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17241700000011

第11章 春雨惊春清谷天(4)

【原料】鲜生姜6克,红枣2枚,粳米(或糯米)100克。

【制作】将生姜洗净,切片,红枣洗净,粳米(或糯米)淘洗干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置于大火上烧沸,再改用小火煮熟即成。

【功效】暖脾胃,散风寒。

【禁忌】生姜不能用食过多,以免口干、喉痛、便秘等症出现。钋感风热、暑热实邪、阴虚内热者忌食川。

(3)芹菜粥

【原料】芹菜40克,粳米50克,葱白5克,花生油、盐、味精若干。

【制作】将芹菜洗净去根。锅中倒入花生油烧热,爆葱,添人水、米、盐,煮七成熟成粥,再加入芹菜煮至粥熟,调味精即可。

【功效】平肝清热凉血,化湿利大小便。

【禁忌】平素脾肾阳虚者不宜食用。肝硬化、痢疾泄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炎、小儿腹泻等患者慎食。

(4)苋菜豆腐汤

【原料】苋菜400克,水发海米20克,豆腐25克,蒜10克,调料若干。

【制作】将苋菜洗净,切段,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发海米切术。豆腐切成小块,蒜捣成泥。

炒锅放火上,倒入食油,油热后下蒜泥,煸出香味后下海米和豆腐块,加少许盐焖1分钟,再加水和适量盐,将汤烧开,下苋菜一滚,调入味精即离火装碗。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明目止沥。

【禁忌】阴盛偏寒、脾阳不振、脾虚便溏或慢性腹泻者不宜食用,周期性麻痹、癫痫、痛经等患者忌食。不宜与菠菜、蕨粉同食,忌与鳖肉同食。

(5)人参大枣辑

【原料】人参6克,大枣(去核)15枚,粳米50克。

【制作】大枣与人参、粳米共煮为粥,即可。

【功效】适于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地清稀,神疲怠倦,食欲不振,气短心悸,小腹有空坠感者食用。

3.饮料类进补食谱(1)白菜绿豆芽饮

【原料】自菜根茎头1个,绿豆芽30克。

【制作】自菜根茎头洗净、切片,绿豆芽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将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烧煎煮15分钟,滤去渣,稍晾凉,装入罐中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者食用。

(2)双花饮

【原料】金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制作】将金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将药液滗入小盆内,再煎熬1次滗出药液,将2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匀即成。

【功效】辛凉解表。适者食用。

(3)桑椹桂圆饮

【原料】鲜桑椹60克,桂圆肉30克。

【制作】将二物洗净,加水适量,炖烂。

【功效】适于心悸气促,失眠多梦,汗出,头目眩晕者食用。

(4)芹菜汁

【原料】鲜芹菜1把。

【制作l鲜芹菜开水洗净,切细捣汁即成。

【功效】降低血压,预防中风。

春分进补食谱

春分是自然界阴阳二气达到平衡,阳气在数量上开始超过阴气的转折时刻,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必然会与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个时节饮食起居稍有疏忽容易出现气血紊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这个时节食补,对抗御疾病侵袭,保护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莫等闲视之。春分时节的进补食谱如下。

1.莱肴类进补食谱(1)酥炸月季花

【原料】鲜月季花瓣100克,面粉400克,鸡蛋3个,牛奶200克,白糖100克,精盐一撮,色拉油50克,发酵粉适量。

【制作】将鸡蛋清、蛋黄中加入糖、牛奶,搅匀后抖入面粉、油、盐及发酵粉,轻搅成面浆;蛋白用筷子搅打至起泡后兑入面浆。花瓣加糖渍半小时,和入面酱。汤勺舀面浆于五成熟的油中炸酥。可做早、晚餐或点心食用。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调经,适于血瘀之经期延长者食用。

(2)芹菜拌干丝

【原料】芹菜250克,豆腐干300克,葱白12克,生姜3克,盐、味精、花生油若干。

【制作】将芹菜洗净切头去根,切3厘米段。豆腐干切细丝,葱切段,善拍松。

炒锅放大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下姜葱煸过加精盐,倒入干丝炒5分钟,倒入芹菜一齐翻炒,味精兑水泼入,颠翻起锅即成。

【功效】清肝涤热,利尿镇痉。适于高血压、肝阳上亢、头痛两胀、面红目赤、下肢浮肿等患者食用。

【禁忌】腹泻者不宜食用。

(3)豆腐干炒青蒜

【原料】青蒜苗250克,豆腐干200克,精盐、味精、豆油各适量。

【制作】将豆腐干洗净切成菱形片;青蒜苗去根和老叶,洗净切成段。

炒锅放油烧热,放入青蒜苗煸炒至翠绿色时放入豆腐干,加精盐继续煸炒后加味精凋料,即可出锅装盘。

【功效】温补脾胃,宽中行滞。

【禁忌】湿热内盛、内热口干、痛风者不宜食用。

(4)鱼香豆腐

【原料】豆腐500克,咸鱼25克,生姜、葱各10克,精盐1克,酱油3克,食用油50克,味精2克,胡椒2克。

【制作】将豆腐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咸鱼、生姜、葱切成粒状。将锅置于火上,把油烧至八成热放入豆腐,将其皮煎至金黄色,放生姜?葱、酱油,加水同煮5分钟。加味精、胡椒炒匀,盛盘去姜葱即成。

【功效】适于健肾壮腰,活血通络者食用。

(5)芙蓉鹑蛋

【原料】鹌鹑蛋20只,鸡脯肉150克,火腿10克,鸡蛋3枚,鸡汤500毫升,料酒30克,味精1克,精盐2克,湿淀粉50克,食用油80克。

【制作】鹑蛋煮熟剥去壳,鸡蛋去黄留清,鸡脯肉洗净剥去筋打成茸泥。再将茸泥放入碗中,用料酒、精盐1克、湿淀粉15克、蛋清和30毫升清水搅匀调成鸡茸。净锅置火上,注入鸡汤,放入鹑蛋、精盐、味精1克烧开,用35克湿淀粉勾成玻璃芡;再把鸡茸徐徐倒入搅匀,待鸡茸受热稠浓时放入油渗进鸡茸,盛人大平盆,撒上火腿末即成。

【功效】补五脏,益中气,抗衰老。

2.汤羹类进补食谱(1)百合杏仁粥

【原料】鲜百合50克(干品3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百合去皮,杏仁去尖,将粳米淘净,一同放锅中。加水适量,以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熬煮至熟,加入白糖搅匀。

【功效】养阴润肺,止咳安神。

(2)首乌红枣鸡蛋汤

【原料】何首乌24克,红枣12个,鸡蛋2枚。

【制作】将首乌、红枣(去核)洗净。鸡蛋煮熟,去壳。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30分钟,调味即可。随量饮用,亦可调入蜜糖服用。

【功效】补养肝血。

(3)荠菜粥

【原料】鲜荠菜250克(干荠菜9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鲜荠菜洗净,切碎,备用。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把切好的荠菜放入锅内,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补虚,清肝,明目,健脾利尿,止血降压,化湿通淋。

(4)枸杞杜仲鹌鹑汤

【原料】鹌鹑1只,枸杞30克,杜仲10克,料酒、精盐、胡椒粉、姜末、葱末鸡清汤各适量。

【制作】将枸杞、杜仲分别洗净。将鹌鹑闷死,去毛,内脏,脚爪,洗净斩块放锅内。注入鸡汤,加入料酒、盐、胡椒粉、姜、葱、枸杞、杜仲共煮至肉熟烂,拣出杜仲,盛入汤盆即成。

【功效】补肝益肾,强筋健骨,益精明目,降压安胎。

(5)白木耳羹

【原料】白木耳5克,鸡蛋1枚,冰糖60克。

【制作】将白木耳放入盆内,加入温水适量,浸泡约30分钟。待其发透后,摘去蒂头,择净杂质,用手将白木耳分成小片状,然后倒入洁净的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移文火上继续煎熬2~3个小时,待白木耳粑烂为止。将冰糖放入另一锅中,加水适量,置文火上熔化成汁,用纱布过滤;取鸡蛋清兑入清水少许,搅匀后,倒入糖汁锅中搅拌,待烧沸后,打去浮沫,将糖汁倒入白木耳锅内,搅匀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益气生津。

(6)黑米党参粥

【原料】党参15克,白茯苓15克,生姜5克,黑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党参、生姜、茯苓切片;黑米洗净,冰糖捣碎。将药物、黑米、生姜、冰糖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开,再改用文火熬2小时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禁忌】湿热、胃热者忌食用。

(7)猪肝羹

【原料l猪肝100克,豆豉10克,葱白3克,鸡蛋2个,食盐3克,味精2克。

【制作】将猪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改用文火炖熬,待猪肝熟后,加入豆豉、葱白,同时打鸡蛋入锅内,再烧沸,放味精、食盐,鸡蛋煮熟即成。

【功效】补肝,养血,明目。

3.饮料类进补食谱(1)菊杏饮

【原料】菊花6克,杏仁6克。

【制作】将杏仁用温水浸泡,去皮;菊花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烧沸后3~4分钟即成。

【功效】祛风清热。

【禁忌】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忌饮。

(2)槐花菊花茶

【原料】干槐花10克,干白菊花5克。

【制作】取一个能装250毫升的茶杯。将两种花倒入茶杯,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降脂降压,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3)韭菜子酒

【原料】韭菜子100克,米酒500毫升(或高粱酒)。

【制作】韭菜子研碎,浸于米粉酒中,7天后可饮用。

【功效】助阳固精。

(4)石燕酒

【原料】石燕2~5只,高粱酒1000毫升,盐、姜、葱、醋各适量。

【制作】石燕去毛和内脏,加四味佐料炒熟,用酒浸泡3天。

【功效】添精补髓,壮阳益气。

清明进补食谱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时节气候湿润,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而且气候乍暖乍寒,天气多变,容易使人感染呼吸道疾病。这个时节里,多种慢性病易复发,如关节炎、精神病、哮喘等,有慢性病的人在这个时节主要忌食发病食物,如海鱼、海虾、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以避免旧病复发。清明时节的进补食谱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大蒜烧茄子

【原料】大蒜25克,茄子500克,葱、姜、淀粉、酱酒、白糖、食盐、味精、植物油、清汤各适量。

【制作】茄子去蒂洗净,剖成两瓣,在每瓣的表面上划成十字花刀,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块(不要切断)。葱、姜洗净切碎,大蒜洗净切成两瓣备用。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倒入植物油待七成热时,将茄子逐个放入锅内翻炒见黄色时,再下入姜末、酱油、食盐、蒜瓣及清汤,烧沸后,用文火焖10分钟,翻匀,撒入葱花,再用白糖、淀粉加水调成芡,收汁合匀,如入味精起锅即成。

【功效】凉血止血,消肿定痛,适于便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紫斑者食用。

(2)豆花鱼

【原料】净草鱼肉250克,嫩豆腐1盒,葱、姜末少许,盐3克,味精2克,料酒10克,红油高汤少许,水淀粉15克。

【制作】将鱼肉切薄片,用少许盐、料酒、葱末、姜末腌一下。将豆腐平均切成20片,焯水后放入汤盆中。

坐锅打底油,煸葱、姜末、烹料酒,下盐、味精,加高汤,烧沸后下鱼片,用水淀粉勾成糊芡,淋上红油,浇在豆腐上即可。

【功效】暖胃和中,平肝,祛风止痹。

【禁忌】痛风及血尿酸高者不宜食用。

(3)鸡丝烩豌豆

【原料】鸡肉100克,鲜嫩豌豆150克,豆油、酱油、精盐、味精、葱末、姜末、淀粉、鲜汤各适量。

【制作】将鸡肉洗净切成细丝,用葱、姜、黄酒、精盐调入拌好。将豌豆剥好洗净。

炒锅上火,加油烧热,倒下豌豆略炒,再将鸡丝倒入,急炒几下,加鲜汤适量,烧一会儿,再将淀粉用温水和匀,倒入锅内勾芡,烩熟即成。

【功效】补益气血,降压祛脂,抗癌。

(4)青菜狮子头

【原料】猪肉(瘦)50克,青菜50克,油及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猪肉洗净,斩成肉糜,配上佐料,作成圆球状,上笼先蒸一下使肉粘紧在一起,备用。青菜洗净,切段。将猪肉肉糜,用大火爆炒青菜,放入肉球,加入盐、味精烧开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补脾养胃,清热止渴。

【禁忌】不宜多食,多食助热生痰。外感病初愈者不宜食用。

(5)水煮螺蛳

【原料】小螺蛳250克,油、酱油、酒、盐、味精、葱、姜适量。

【制作】将小螺蛳用水漂养,去泥,洗净,剪去螺蛳尾部。锅上火放油,五成热时放入葱姜煸香,再加螺蛳急炒,烹入黄酒、酱酒、盐、味、味精即成。

【功效】清热,利尿,明目,抗癌。

【禁忌】胃中有寒饮、便泄、腹中冷痛或疮疡久溃不敛口者忌食用。

2.汤羹类进补食谱(1)薏米粥

【原料】薏苡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薏苡米洗净,置于锅内,加水适量。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煨熬,待薏苡米熟烂后,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健脾除湿。

(2)首乌粥

【原料】制首乌30克,粳米100克,大枣8枚,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粳米淘净。再将首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中火煎煮,然后去渣,取浓汁。最后将粳米、大枣、冰糖、首乌汁液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

【功效】益肾抗老,养肝补血。

【禁忌】糖尿病人忌食用。

(3)珍珠三鲜汤

【原料】鸡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红柿1个,鸡蛋1枚,牛奶25克,淀粉25克,料酒、食盐、味精、高汤、麻油适量。

【制作】鸡肉剔筋洗净剁成细泥;5克淀粉用牛奶搅拌;鸡蛋打开去黄留清;把这三样放在一个碗内,搅成鸡泥待用。

西红柿洗净开水滚烫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