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17242000000003

第3章 教子篇

【解题】

教子,一看便知是教育子女,但如何教育子女,怎样教育子女成人及成材,则是古往今来家庭里的大问题。

【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②,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③,以礼节之。书之玉版④,藏诸金匮⑤。生子咳⑥,师保固明孝仁礼义⑦,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⑧,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⑨,可省笞罚⑩。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注释】

①中庸之人:普通人,除“上智、下愚”以外的平常人。②胎教: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的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叫“胎教”。③音声:古人称音乐为音声。④书之玉版:写在玉版上。书:写。⑤金匮:金属制造的柜子。匮是“柜”的古字。⑥咳(háití):即“孩提”,指幼儿。⑦师保:“师”和“保”都是先秦时教育贵族子弟的官。⑧尔:如此,这样。⑨比:及,等到。⑩笞(chī):鞭打,杖击。

【译文】

上智的人不用教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也不起作用,只有中庸的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邪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学习。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

【原文】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①,恣其所欲②,宜诫翻奖,应呵反笑③,至有识知④,谓法当尔。骄慢已习⑤,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⑥,忿怒日隆而增怨⑦,逮于成长,终为败德⑧。孔子云:“少成若天性⑨,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⑩:“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注释】

①运为:即“云为”,行为。②恣(zì):任凭,放纵。③呵(hē):呵斥、大声喝斥。④有识知:指懂了事。识知,即知识。⑤骄慢:骄傲怠慢。⑥挞(tà):用鞭或杖打。⑦忿(fèn):同“愤”。⑧败德:败坏的品德。⑨少成:从小养成的习惯。天性:人出生就具有的本性。⑩谚(yàn):谚语。

【译文】

我见到世上那种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听凭孩子开口,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呵斥时反而欢笑,等孩子懂了事时,还认为道理本来如此。到骄傲怠慢已成习惯,才去制止,那就纵使敲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终于养成败坏的品德。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原文】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①,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②。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③?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④?诚不得已也!

……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⑤;骨肉之爱,不可以简⑥。简则慈孝不接⑦,狎则怠慢生焉⑧。

【注释】

①重:难,不愿意。颜色:脸色,神色。②楚:古代用的刑杖叫楚,引申为用刑杖打人。③针艾:针灸(jiǔ),针灸用针刺,用艾熏灼。④骨肉:旧时习惯把子女说成是父母的亲骨肉。⑤狎(xiá):因亲近而极度不庄重。⑥简:简慢。⑦慈孝不接:父要慈,子要孝,慈孝不接,是说慈和孝不能会合,也就是慈和孝都做不好。接:会合。⑧怠(dài):懈怠。

【译文】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要把子女推进罪恶的泥坑,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呵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岂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吗?还该想一想那认真督促训诫的,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原文】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①。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齐朝有一士大夫②,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③,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④,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注释】

①顽鲁:愚笨。矜(jīn):同情。②齐朝:指北齐朝代。③书疏:奏疏、信札之类。④鲜卑语:自北魏以来北朝的大臣显贵多系鲜卑族,所以当时有些人因懂鲜卑语能和达官显贵们接近而自鸣得意。弹琵琶:琵琶当时是中亚流行的乐器,在北齐,中亚的乐舞颇受显贵们欢迎,因而会弹琵琶也就成为时髦的特长。

【译文】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公平,从古到今,存在这种毛病的可多得很。其实俊秀的固然引人喜爱,愚笨的也应该加以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对他好,却反而会给他招祸殃。……

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再没有不被宠爱的,这也是紧要的事情。”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奇怪啊,这样教育儿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