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病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17242200000038

第38章 神经精神卷(3)

(2)部分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幻想、或失神或呕吐、多汗,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起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多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异常慢波,可助于诊断,有条件者做CT、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2.鉴别要点

(1)中风: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等为主症,常留有后遗症,与癫痫醒后如常人不同。

(2)痉证:病发时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身体强直,经治疗后症状可消失,无口中类似猪羊叫声。

(3)痉证:以发作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冷汗出为特征。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析证候特征:猝然仆倒伴有尖叫声,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移时苏醒并反复发作为本病特征。其轻者发作次数少,瞬间即过,间歇期一如常人;重者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间歇期常有精神不振,思维迟钝等。

(2)辨病性:痫病为本虚标实证,以五脏虚损为本,风、痰、火、瘀为标。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胆密切相关。

2.治疗原则治宜分标本虚实,频繁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息风开窍定痫。平时以治本为重,宜健脾化痰,补益肝肾,养心安神。

3.应急措施

(1)控制发作:开窍复苏根据病情选择,①通关开窍,昏仆抽搐之实证以通关散少许,吹入鼻内,取喷嚏而开窍。②取嚏开窍,若无通关散,可用棉签、鹅毛或消毒导管等,徐徐插入患者鼻孔内,令其取嚏复苏。③针刺开窍,取人中、风池、内关、照海等穴,强刺激以复苏。④药物复苏,选用定痫丸,1次1~3丸,或痫证镇心丹,1次1丸,化后吞服或鼻饲。息风解痉可用医痈丸,1次6g,或紫雪丹、至宝丹,1次各1丸,化后鼻饲或冲服。

(2)救治变证:①昏仆跌伤。应详察脉息强弱与节律,意识和活动有无异常,跌伤部位及伤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同救治。②痰阻气道。发作时可发生痰涎壅塞气道,应使患者仰卧,吸出痰涎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并发厥脱。选用独参汤、参附汤、生脉散等,口服或鼻饲,必要时用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4.分证论治

(1)肝风痰浊

主证:猝然昏仆,目睛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鸣;或仅有短暂精神恍惚而无抽搐。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症状。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息风,开窍定痫。

方药:定痫丸加减。药用竹沥10g,石菖蒲10g,胆南星10g,清半夏10g,天麻10g,全蝎6g,僵蚕10g,琥珀2g,辰砂1.5g,茯神15g,远志10g,炙甘草6g。

(2)肝火痰热

主证: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叫吼,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臭。平素情绪急躁,心烦不寐,咳痰不爽,口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0g,石菖蒲10g,黄芩10g,栀子10g,木通10g,橘红9g,清半夏10g,茯苓15g,胆南星10g,炙甘草6g。

(3)瘀血内阻

主证:发则猝然昏仆。瘈疭抽搐,或仅有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

平素多有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病后遗症等。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川牛膝10g,桔梗6g,柴胡10g,枳壳10g,生地黄10g,甘草6g。

(4)脾虚痰盛

主证:痫病发作日久,神疲乏力,食欲不佳,面色不华,大便溏薄,或恶心呕吐;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弱。

治法:健脾和胃,化痰降逆。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15g,生白术10g,茯苓15g,陈皮9g,姜半夏10g,姜竹茹10g,炙甘草6g。

(5)心血不足

主证:平素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头晕健忘,发时突然从工作或睡眠中站起徘徊,或出走;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方药:酸枣仁汤加减。药用酸枣仁15g,川芎10g,当归10g,生地黄10g,知母10g,党参15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9g。

(6)肝肾阴虚

主证:痫病发病日久,健忘不寐,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五心烦热,或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潜阳安神。

方药:左归丸加减。药用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鹿角胶10g,龟甲胶10g,菟丝子10g,牛膝10g,远志10g,炙甘草6g。

5.针灸疗法发作期取穴人中、内关、长强、涌泉、合谷、后溪、申脉。间歇期取穴鸠尾、间使、长强、风府、风池、丰隆、神门、内关、阳陵泉、腰奇。实证加穴太冲、间使,用泻法;虚证加穴百会、足三里、肾俞、三阴交,用补法。1/d,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1个疗程。

耳针取胃、皮质下、神门、脑点、心、枕等穴,每次2~3穴,强刺激,隔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

【护理】保持室内清静,避免惊叫及噪声,不宜强光刺激。饮食宜清淡,忌过冷过热食品的刺激,少食肥甘之品。密切观察和记录神志、脉息、瞳孔、大小便及抽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治疗措施。对昏仆抽搐患者有义齿应取下,并用纱布或压舌板放入口中,防止咬伤唇舌,并采取加用床档等安全措施,痰涎壅盛者,应先解开衣领颈扣,头部侧卧,头低位,有利于痰涎引流,必要时吸痰,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发生窒息。

【预防】控制诱因,避免劳欲过度,保持心情舒畅,饮食适宜,禁羊肉、酒浆等燥热之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宜从事高空、驾驶及水上工作。

癫病

癫病是脑神和脏神功能失调的一种精神疾病。多由禀赋不足、七情内伤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痰结血瘀,蒙塞心神,神明失用而成。临床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妄见妄闻,哭笑无常等症状为特征。

西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的偏执型、单纯型心境障碍、抑郁恶劣心境障碍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七情内伤,致使气滞、痰结、瘀血;先天遗传致虚与脑神异常多为致病之因,由此导致的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机逆乱。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有精神抑郁,多疑多虑,或焦急胆怯,自语少动,或悲郁善哭,呆痴等性格和行为异常表现。

(2)多有情志刺激、意欲不遂等诱发因素。

(3)有癫病的家族史。

(4)排除药物原因导致者。

(5)头颅CT及其他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

2.鉴别要点

(1)郁病:多以易哭,胸胁胀痛,喉中如有异物,失眠等症,以自我感觉异常,自制力差为主要表现。癫病一般已失自制力,临床多以性格和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

(2)痴病:以智能活动障碍为突出表现,以神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证候特征,其部分症状可自制。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证候特征:癫病的中心证候特征为神情郁闷,沉默痴呆,自笑自语,语无伦次,秽洁不知,不知羞耻,积年累月不愈。

(2)辨病位:癫病是脑神与脏神功能严重失调的一类疾病,病位多涉及心、肝、脾、肾。病位在心者,自言自语自笑,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夜寐多梦,如人将捕之;病位在肝者,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时而抑郁,时而刚暴,甚则冲动毁物,外跑伤人,骂詈狂叫,不避亲疏,其势凶狠;病位在脾者,病程日久,面色白光白,自言自语,肢体倦怠,喜静恶动,生活懒散;病位在肾者,记忆大减,无高级意向要求,独居一处,喜静恶动,怕见生人,易惊胆怯,甚则秽洁不知,不知冷热,低声自语,时而自笑。

(3)辨别病性:癫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初期为邪实,中期为虚实夹杂,后期以虚为主。邪实即气滞,痰盛,血瘀;正虚即气、血、津液亏虚,脑神脏神功能下降。

2.分证论治初期多以邪实为主,应用理气开郁,化痰开窍之法;中期以虚实夹杂居多,治疗则当扶正祛邪;后期多正虚,应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法。

(1)痰气郁结

主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呆痴,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胸闷叹息,忧虑多疑,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方药:顺气豁痰汤加减。药用半夏10g,陈皮9g,胆南星10g,茯苓15g,川贝母10g,竹沥10g,枳实10g,木香10g,香附10g,石菖蒲10g,郁金10g,远志10g。

(2)气虚痰结

主证:癫病日久,神情淡漠,不动不语,甚则呆若木鸡,目瞪若愚,傻笑自语,思维混乱,甚则妄见、妄闻、自责自罪,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舌淡,脉浮数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四君子汤。药用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0g,清半夏10g,陈皮9g,胆南星10g,枳实10,竹茹10g,石菖蒲10g,郁金10,炙甘草6g。

(3)心脾两虚

主证:癫病迁延日久,面色苍自无华,少动懒言,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意志衰退,妄想妄见妄闻,夜寐多梦,不思饮食,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养心汤化裁。药用人参,炙黄芪18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g,炙远志10g,柏子仁10g,酸枣仁15g,五味子10g,肉桂6g,甘草6g。

3.针灸疗法合作者辨证取穴肝俞、脾俞、神门、人中、百会、内关、间使、足三里、涌泉、翳风等,可分组选用。一般实证泻法,虚实夹杂宜平补平泻,虚证补法,且可加灸。

4.精神疗法与患者交谈,尽可能寻找发病根源,从而避免不利的环境刺激,理解、关心、劝导、鼓励患者,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与康复】有劳有逸,做好心理调护,保持心情舒畅,保障正常的睡眠时间,避免不良刺激,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对性格内向的人,尤其是有癫病家族史者更应警惕。

康复阶段的核心问题是防止癫狂病复发,不歧视患者,避免矛盾性刺激,注意观察睡眠状况,情绪变化,大便是否通畅,有无突然“走神”,若有复发的预兆应及时的治疗。

狂病

狂病是脑神与脏神功能失调一类精神疾病。病由大怒卒惊,触动肝火,心火或阳明腑热上冲,元神被扰,神明无以自主而成。临床以精神亢奋,躁扰喧狂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狂乱奔走,不避水火,不辨亲疏等为特征。西医学中精神分裂症的紧张型及青春型、心境障碍的躁狂症、妄想型障碍等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或先天遗传致使痰火瘀血闭塞心窍,阴阳失调,形神失控。其病位在脑,与肝、胆、脾有密切关系。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突发精神错乱,哭笑无常,妄语妄歌,狂躁不安,不避亲疏,打人毁物等精神、言语、举止不正常状态。

(2)有情志刺激、意愿不遂等诱发因素,或有狂病家族史。

(3)排除药物、温热暑湿、外伤等原因所致者。

(4)头颅CT、MRI、脑脊液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者。

2.鉴别要点

(1)癫病:与狂病同属性格行为异常的神志疾病,但其性属阴,以沉静独处,言语支离,畏见生人,或哭或笑,声低气怯为临床特征。

(2)蓄血发狂:多为瘀热互结所致,具有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黑亮如漆等特征。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发病先兆:突然情绪不稳,自觉脑子灵活,比任何人都聪明,爱管闲事,助人为乐,为人大方,为发病先趋症状,应引起注意。

(2)辨病性:新病多实,气滞、血瘀,邪热、痰火,以阳热症状为突出表现;久病多虚,为热邪所伤,出现阴虚、气虚、阳虚的表现。

2.分证论治新病当以涤痰、泻火、通腑泄热、活血通络、祛邪为主,久病又当以健脾益气生血、滋阴养血等扶正祛邪调理之。

(1)痰火上扰

主证:起病急骤,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然狂乱无知,逾垣上屋,骂詈叫号,不避亲疏,或毁物伤人,气力愈常,不食不眠,舌红绛,苔黄腻,脉象弦大滑数。

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药:生铁落饮加减。药用生铁落40g,黄连10g,黄芩10g,龙胆草10g,石菖蒲10g,远志10g,胆南星10g,茯神15g,竹茹10g,朱砂1.5g,丹参18g,玄参10g,炙甘草6g。

(2)包络脉瘀

主证: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容色晦暗,舌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细涩。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定狂逐瘀汤。药用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赤芍10g,制香附10g,石菖蒲10g,丹参18g,郁金10g,琥珀粉2g,大黄6g,炙甘草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