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病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17242200000043

第43章 神经精神卷(8)

(2)中-重度头痛:即难以忍受的头痛,宜首选麦角胺衍生物类药物如麦角咖啡因片,每次1~2片,每周总量不超过8片,须观察其毒性作用,孕妇及严重心、肝、肾病者禁用。麦角胺治疗无效者可选用口服舒马曲坦(英明格)10mg,30min后头痛即开始缓解,4h后达到最佳疗效,日剂量不超过30mg,或皮下注射6mg,5~10min内即可控制发作,症状复发者可在24h内重复注射。舒马曲坦为目前最佳的抗偏头痛的药物,主要副作用有胸闷和面红,且与麦角胺同用,心脏病患者禁用。

(3)症状性治疗:头痛伴随的严重恶心、呕吐症状可给予奋乃静,小剂量的氯丙嗪或巴比妥类药物治疗,眩晕或头昏者可给予茶苯海明或东莨菪碱等治疗。

2.预防性治疗首选应消除或减少偏头痛的诱因,避免情绪紧张,尽量不服用血管扩张药,不进食含奶酪的食物等。药物预防可选用:①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从30mg/d起缓慢加大至200mg/d,注意观察心率变化,脉搏不得<60/min。②钙拮抗药:氟桂利嗪5mg,每晚1粒,或口服尼芬地平、尼莫地平等。③抗组胺药。赛庚啶每次0.5~4mg,2~4d。④麦角衍生物:美西麦角4~8mg/d,分次口服;或麦角胺每次1mg,2/d,或甲基麦角新碱口服。另外可酌情选用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非类固醇性抗炎药等。

3.中医辨证论治参照中医“头痛”治疗。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功能活动的长期过度紧张,导致大脑皮质内抑制过程减弱,以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为特征,常伴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性障碍。这些症状不能归属于已存在的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病变或某种特定的精神疾病,但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压力。本病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中医按“郁证”进行辨治。

【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因素凡能引起持续精神紧张和长期内心冲突的因素,如工作造成精神过度紧张,使神经活动处于强烈持久地紧张状态,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而导致本病。

2.个体素质遗传因素、先天和后天形成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与本病发生有关。如精神病患者、神经症患者均易患本病。

3.躯体因素感染、中毒、脑外伤或其他躯体疾病均可导致本病发生。过度疲劳和营养不良、大量失血可能为本病发生提供条件。

【临床表现】起病较缓慢,可能找到导致长期精神紧张的因素。少数病例无明显的外界原因。

1.衰弱症状精力不足,反应迟钝,困倦疲乏,工作或学习稍久即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困难,效率下降。

2.兴奋症状指向性思维发生困难,缺乏指向的思维活跃,精神易兴奋,不能自制。

3.情绪症状易烦恼、易激动。可表现为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或精力不足而焦急、苦恼。但无广泛的焦虑或原因不明的心境低沉。

4.紧张性疼痛情绪紧张可引起头痛、头胀和头部紧压感,颈项僵硬、酸胀、四肢、腰背肌肉酸痛等症状。

5.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醒后不解乏,睡眠节律紊乱。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1994年7月制定的《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本病诊断标准如下: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脑功能衰弱为主要临床表现,至少有以下症状中的三项:①衰弱症状;②情绪症状;③兴奋症状;④肌肉紧张性疼痛;⑤睡眠障碍。

(3)不符合其他任何一种神经症的诊断。

2.鉴别诊断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症状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病程至少1个月,惊恐障碍则1个月内有3次惊恐发作,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与偏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等。

【治疗】

1.心理治疗可分为集体指导和个别交谈,要态度和蔼,耐心听取患者的陈述,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本质,解除顾虑,纠正不正确的看法,帮助患者分析病因,建议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用脑卫生。

2.药物治疗

(1)抗焦虑药:舒乐地西泮1~2mg,或阿普唑仑0.4~0.8mg,3/d。

(2)镇静催眠药:三唑仑0.25~0.5mg,或硝西泮5~10mg,或氯硝西泮2~4mg,睡前服用,应交替、间断使用,避免出现药物依赖性。

(3)抗抑郁药:有焦虑、抑郁、早醒者可给予多虑平或阿米替林每次25~50mg,睡前服用。

3.胰岛素低血糖治疗对消化功能障碍、消瘦患者,有强壮和改善营养状态的效果。

【预防】正确对待工作与学习,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可预防本病和加快康复。

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在素质因素基础上,受到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而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本病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中医按“郁证”进行辨治。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明显的精神因素常为首次发病的诱因,亦可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发病。病前性格特征可概括为:高度情感性、高度暗示性和自我暗示性、自我中心和丰富幻想性。性格特征明显者,轻微的精神创伤即可诱发。

【临床表现】表现为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但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和器质性基础,常突然发作,迅速中止。

1.运动障碍

(1)痉挛:最为常见。发作时缓慢倒地,痉挛发作无规律或四肢乱动,伴揪发、抓胸,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夸张动作。

(2)瘫痪:较多见。可表现为单瘫、偏瘫、截瘫、三或四肢瘫,其中截瘫最多。

(3)不言:虽坚持不言,但阅读与书写能力完好,可笔谈或手语表示意见。失音时虽努力说话,但无声或仅有耳语、嘶哑声,发音器官正常。

(4)立行不能:卧床时下肢活动自如,无共济失调,但不能站或行。

(5)癔症性无力:要求患者做某一动作时,相应肌肉收缩无力,无关肌肉同时收缩。

(6)挛缩或僵直:形式多变,入睡后自由活动,无肌营养改变。

(7)震颤或舞蹈样动作:频率、幅度及程度均无规律,上肢震颤多见,肩部震颤仅见本病。

2.感觉障碍

(1)感觉缺失或过敏:不按神经解剖规律分布,与正常部位间界限明显。

(2)感觉异常:表现为癔症球或蚁感,内感不适。

(3)视觉障碍:以视力下降最常见,其次为视野向心性缩小或失明。但日常生活可处理,很少被障碍物绊倒。

(4)癔症性耳聋:常突然发生,多为双侧全聋,但睡眠中能被唤醒。听诊器检查和前庭功能正常,听反射存在。

3.自主神经与内脏功能障碍常见呕吐,多表现为食后即吐,吐无恶心,吐后又可进食,一般无营养不良,厌食多见于年轻女性,病久可有营养障碍;呃逆较顽固、频繁、声响,注意力转移后可减轻或停止过度换气,无呼吸困难与发绀,可伴手足搐搦样表现。此外还可有肢体发冷、神经性贪吃、局限性水肿、食管痉挛、肠麻痹、心动过速、尿频、尿急或假孕等表现。

4.精神障碍多见于女性。起病较急,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情感失调,假性痴呆、遗忘症等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①首次发病前1~2周有明确的精神因素;②具有临床表现症状中的1~2项;③暗示或自我暗示可诱发,暗示治疗有效;④发病时可无自知力,病程短,恢复快,易复发;⑤癔症性格特征既往发作史可参考;⑥排除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病。

2.鉴别诊断常须与癫痫大发作、心因性精神障碍、诈病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1.精神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要态度和蔼,耐心听取患者的陈述,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本质,解除顾虑,纠正不正确的看法,帮助患者分析病因,建议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用脑卫生。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利刺激因素,避免产生不利的暗示。对清醒患者可通过言语暗示或借助针灸、理疗、电刺激、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3%氯化钙10ml等方法。配合言语强化。进行功能恢复训练。顽固者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暗示。

2.注意事项暗示治疗只是消除症状的一种方法,症状缓解同时即应配合精神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精神治疗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建立积极情绪和主动合作态度是暗示治疗成功的前提。绝对不要重复失败过的暗示治疗方法。对癔症性精神病发作、激情状态或有自杀意念者一般不做暗示治疗,按急诊处理可肌内注射氯丙嗪20~75mg或地西泮10~2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