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忍经·劝忍百箴(中华国学经典)
17246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而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增强哲学思考能力;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修身处事的智慧和经验;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编撰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仁和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劝忍百箴

予读唐史,见高宗幸张公艺家,问其九世不分之状,书忍字百余以对,于是兴感。嗟乎,人为血气所使,至于凶于而身、害于而家何限?昔成王之命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叔孙豹之慨季孙,其御者曰:“鲁以相忍为国。”赵襄子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平驭吏醉污丞相车茵当斥,丙吉曰:“西曹第忍之。”柳玭《家训》曰:“肥家以忍顺。”杜牧之《遣兴诗》曰:“忍过事堪喜。”司空图曰:“忍字敌灾星。”《说苑丛谈》云:“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吕存仁亦云:“忍诟二字,古之格言,学者可以详思而致力。”然则忍之一字,自宰相至于士庶,人皆当以此为药石。予自壮至老,以贱且贫,故受侮于人屡矣。复思前哲有“德量自隐忍中大”之语,益自勉励,逆来顺受,不与物竞,因作《劝忍百一箴》,愿与天下共之。每箴皆事为之句,入经出史,各有考据。公卿大夫四民十等,家置一本,朝夕看阅,亦足少补德量之万一,毋忽幸甚!

时至大三年良月吉旦四明梓碧山人许名奎叙

四明梓碧山人许名奎著《劝忍百箴》四卷。考注者为上竺前堂芳林释觉澄,不知何时人。其书刻于万历甲申春。余所得为司礼监本。杨升庵《丹铅杂录》著之,顾误名奎为奎鄞。《艺文志》既误列许氏为朱明时人,又讹“劝忍”为“勤忍”,由于未见原书也。考山人自序作于至大三年,为元武宗时。范氏天一阁有其书。惜山人生平无可稽,然受而读之,淹贯经史,洞达事理,每箴以“可不忍欤”终,使人惕然憬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诚有心人也。夫忍字从刃从心,谓心坚而能决绝也。《说文》:“忍,能也。”《广雅·释言》:“耐也。”凡坚而能止曰容忍,坚而能行曰强忍。容忍仁也,强忍义也,残忍则不仁不义矣。《荀子·儒效》篇:“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修。”注:忍,谓矫其性也。《吕览·去私》篇:“忍所私以行大义。”《晋语》:“以忍去过。”注:以义断也。要之非存仁义之心者不能忍也。道家言忍为多,儒家言忍为少,鲁以相忍为国,孔子于季氏舞八佾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反之,即小不忍则乱大谋之意。吾向以为天下事有可忍者,有不可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争,此可忍而不忍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所谓坚而能正也。忍与不忍,断之于义可矣。岂忍而与之终古乎?则又所谓坚而能行矣。山人《百箴》,因物付物,悉取其当。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天下国家,无所不包,鉴往知来,然后可以临大事决大疑。前乎山人者,吾有取于杨诚斋之《易传》;后乎山人者,吾有取乎刘念台之《人谱》。合是书而三之,以矫其性,亦庶几可以寡过矣。君子之于世也,亦时中而已矣。时当未至,进德修业,终日乾乾,进退得丧,无失其正。及时既至,发于事业,美在其中,以厚德载物之身,支玄黄天地之局,剥极而复,无平不陂矣。若《贾子·道儒》篇所云:“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彼反慈者,其亦知存亡之道乎?余既有感于时,因重刻许民《劝忍百箴》而纵论之如此。

民国二十九年一月后学张寿镛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