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处不详,《官场现形记》等有引用。
从前,一个耍猴的艺人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猴子很机灵,可有时候不听主人的指挥,让艺人十分生气,于是,就想出了一个教训猴子的办法。他抓来一只公鸡,对着公鸡又是打鼓又是敲锣,公鸡又不会演戏,看到这阵势简直吓呆了,艺人于是抓起刀来,对准鸡头,手起刀落把公鸡宰了,坐在旁边的猴子见此情景被吓坏了,再也不敢不听主人的话,只要主人一敲锣打鼓,它就跳起舞来,很听话。
◆释义
成语“杀鸡儆猴”比喻惩罚一个,警告其余。
杀鸡取卵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古代有一位农民,日子过得十分艰困。于是,他天天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发一笔横财,好摆脱这种穷困潦倒的苦日子。可是他从没有过这样的机遇。
每过一段时间他就到集市上去卖一次鸡蛋。虽然每次只能换回可怜的几个硬币,可也算一笔收入。攒鸡蛋的日子最叫他难熬,每天一个,很长时间才能攒小半篮。没办法,鸡只有一只,每天只下一个蛋。任凭他在鸡窝旁守候多久,一只鸡一天一个蛋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加上今天这个,我就可以到集市去卖了。”农夫在鸡窝外转来转去焦急地等着今天这个蛋。
“咯咯啦……”农夫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了鸡窝,吓得刚“咯咯啦”报喜的母鸡“扑腾扑腾”地飞蹿出了鸡窝。
“咦?怎么不对劲呢。”农夫觉得手里沉甸甸的。仔细观察,这个蛋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农夫带着迷惑与忐忑不安把鸡蛋带到了集市。他很害怕这个与众不同的鸡蛋是个不祥之物,给自己带来厄运。买鸡蛋的人只是好奇地看看那颗鸡蛋,并不想买它。买来买去,篮子里只剩一颗破坏皮的蛋和那只怪蛋。
“这是一只金蛋啊!”就在农夫准备回家自己“消灭”这两只鸡蛋时,一个老头儿看着怪蛋兴奋地喊道。
这一喊不要紧,眨眼功夫,农夫就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了。看蛋的,买蛋的,碰了鼻子踩了脚,好不热闹。
最后,一个商人用十块金币买下了这只鸡蛋。
晚上,农夫破天荒地买了两斤酒,一斤肉改善生活。酒足饭饱之后,农夫开始盘算起自己的将来了:“一天一个金蛋,一个金蛋十个金币,我再也不用起早贪黑拼死拼活地下地干活了。”
高兴了一阵,农夫又开始盘算:“一天十个金币,十天一百个,一百天一千个。可我什么时候才能成百万富翁呢?太漫长了,我等不及。”
农夫心里很着急:“怎么办呢?怎么才能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呢?”
“对了,这只母鸡既然能生一个金蛋,那肚子里一定还有不少,我何不一下子把金蛋都取出来,省得等得人心焦。”想到此,农夫翻身下地,进厨房抄起菜刀就冲向鸡窝。
鸡乱飞乱叫一阵终于被擒了。农民剖开鸡膛翻肠倒肚找金蛋,可除了血肉模糊的一堆内脏,什么也没找到。
“完了,完了,我成不了百万富翁了。我连一只能下蛋的鸡也没有了。”农夫绝望地号啕大哭起来。
后来,人们按汉语意思给它命名为“杀鸡取卵”。
◆释义
杀鸡取卵字面意思很明了,就是杀了鸡,从鸡肚子里找鸡蛋。后来用它比喻目光短浅,没有长远打算,只图眼前利益不计长远利益。也用它形容牟取暴利不顾后果的行为。
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着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的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