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17248900000027

第27章

无独有偶,中央情报局在8月6日提交给总统的《柏林问题备忘录》中,也重点分析了苏联在2日会谈中提出“以召开外长会议等形式的四国政府会谈讨论整个德国问题”的建议。首先,备忘录认为苏联提出建议的直接目的可能是为了终止目前紧张国际局势,利用目前西方在柏林面临的困境来寻求在德国问题上达成协议,使克里姆林宫从西方让步中取得某些战略优势。其次,备忘录指出苏联在外长会谈中希望达成的直接目标是得到德国的农业赔偿和来自工业产品的赔偿,实现自己对德国非军事化的理念、组建一个全德中央政府、达成对德和平协议以及实现对鲁尔地区的四国共管等。备忘录预计在外长会谈的早期,苏联会大力要求西方在以上各个要点上都做出让步,目的是为了尽可能营造出自己在会谈中更为强势的地位,因为莫斯科更长远、更重要的目的是在全德中央政府中拥有决定权,进而实现自己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前者包括:一则阻碍以西德为重点的整个西欧经济和政治稳定的实现,二则从西德地区获取经济利益;后者包括:其一,延迟西方大国最终建立一个西德政府,其二,通过盟国之间的赔偿规划从西德地区获得赔偿,其三,分享西德的工业产品包括在对鲁尔地区的经济管理上拥有一些发言权。备忘录认为,苏联为实现以上目标可能会对西方作出部分让步和妥协,包括放松苏联对东德的控制,可能重新肯定西方进入柏林的权力,但莫斯科让步的底线是不能有损自己长期统治东德包括柏林的能力。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Cold War Confrontation:Truman,Stalin,and the

Berlin Airlift, pp.110-112.

备忘录警告,华盛顿一旦接受苏联的最低要求,可能导致在德国问题上签署临时性协议,但却会给对方一个喘息的机会,使其能够实现对东德和东欧地区经济状况的改善、加紧对卫星国的政治控制、发动和平的宣传攻势等目的。此外,由于西欧各国普遍会对提供一个临时性的、缓和东西方紧张关系的协定表示欢迎,因此美国接受苏联的最低要求还将使莫斯科有可能达到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意见不合破坏目前的反苏联盟的目的,并通过搅乱德国的国家统一来获取利益。但中情局也承认即便是华盛顿不接受莫斯科的要求,后者也可能会利用建议召开外长会议的方式起到减缓西方对苏联的遏制计划、提升西方大国之间意见分歧的效果,并使其可以借机为自身的政治宣传提供平台,以寻求向公众展示苏联愿意进行谈判的态度、标榜其所谓的和平意图,并利用无法达成协议的结果来证明西方国家的顽固立场。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Cold War Confrontation:Truman,Stalin,and the

Berlin Airlift,

pp.110-112.在此基础上,中情局认为比较东西方在召开外长会议问题上的得与失以及考虑复兴整个欧洲经济和柏林问题的轻重缓急,为缓解目前的紧张局势还是值得冒险召开外长会议。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Cold War Confrontation:Truman,Stalin,and the

Berlin Airlift, p.112.

波伦和中情局的这两份备忘录,都反映了华盛顿决策层对苏联领导人在2日会谈中立场的怀疑甚至是否定。前者通过对会谈进程的分析,质疑了苏联将《伦敦决议》、筹建西德政府问题与柏林争端相挂钩的真实意图;后者则从更高的战略角度,通过对苏联目的意图的分层分析,论证了为解决柏林问题而同意苏联召开外长会议建议的利弊得失。除了在8月3日晚给史密斯的电报指示外,国务院还估计,苏联会继续要求西方三国在召开外长会议的同时,停止执行《伦敦决议》中有关德国问题的内容。马歇尔认为根据以往经验,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商议后,苏联政府的立场可能会更加强硬,进而寻求来自西方的妥协,因此西方代表应该坚持2日会谈的立场,不要轻易放弃在莫斯科的交涉。FRUS,

1948, Vol.2, pp.1014-1016.

华盛顿的上述预测,在8月6日美英法三国大使同莫洛托夫的会谈中得到了证实,后者在会议上的言论和斯大林在2日会谈结尾的表态截然不同。首先,他不但在货币问题上态度强硬,还重提了《伦敦决议》以及筹建西德政府的问题。莫洛托夫声称:“西方没有资格参与对柏林东马克的管制,这是原则性问题,苏联不会让步。”他坚持将封锁与货币问题相联系,强调为了阻止西马克流入柏林和苏占区,维持一些限制措施是必要的。同时,莫洛托夫还直截了当地询问西方是否准备推迟即将于9月1日召开的西德地区制宪议会,并强调召开议会就意味着西德政府的实际成立。此外,他还要求四国军队占领柏林的费用应由各国在德国的占领区承担。其次,莫洛托夫声明四国对柏林的联合管制已不复存在,甚至建议一旦在柏林就技术性问题进行谈判,四国军政官不宜同时出席,应在苏联代表和西方三国推选的一位代表之间展开,其理由是目前德国和柏林已经分裂成了两部分。FRUS,

1948, Vol.2, pp.1018-1020.

6日会谈至少可以展现莫洛托夫思维的三大特点。其一,在无法迫使西方搁置执行《伦敦决议》的情况下,他比斯大林更愿意接受目前德国的分裂状况,因为他一直认为西方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德国的事实分裂,并强调柏林应被看作是苏占区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德国的首都。其二,他希望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剥夺西方对货币流通控制权的方式迫使西方离开柏林;另一方面,以解除封锁为诱饵试图扰乱建立西德政府计划的执行。其三,以“两边论”取代四国管制体制,这实际上反映出莫洛托夫对通过任何级别的四国谈判解决德国问题都感到怀疑甚至否定。FRUS,

1948, Vol.2,

p.1020.与莫洛托夫的这次交锋似乎在提醒西方,通过与莫斯科的直接对话解决柏林问题的难度远比之前预想的大得多。远在柏林的克莱也认为“6日会谈的情况极为糟糕”,他表示货币问题对柏林局势的影响很大,当地的德国政党领袖对东马克将取代西马克的传言感到很害怕,如果西方无法对货币进行有效的控制,市政当局就将受制于苏联,苏联最近在金融领域的活动,更是暗示了他们今后会利用对货币和信贷的控制来挟制市政府。Jean

Edward Smith, The Papers of General Lucius D.Clay:Germany 1945-1949, pp.759-760.

作为对莫氏6日会谈观点的回应,马歇尔强调为了防止爆发一场“货币战”,在接受东马克之前必须形成一套捍卫西方在柏林权利的措施。他要求史密斯在之后的会谈中澄清,西方在西德问题上的做法并不具有终极性,不排除今后东西方就德国统一问题重新达成一致的可能,并希望苏联注意《伦敦决议》的类似陈述。《伦敦决议》的相关陈述是:“目前的建议没有排除、相反还有利于最终就德国问题达成四国协议,当前的举措是为了解决德国面临的严峻政治和经济形式,……西方三国决定鼓励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经济复兴和重建,为在最终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德国奠定基础。”但这只是国务院的缓兵之计。由于感到与莫洛托夫的谈判有可能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马歇尔还授权史密斯在合适的情况下再次询问斯大林的态度,以避免和莫氏进行无休止的纠缠。FRUS,

1948, Vol.2, pp.1021-1023.

作为对6日会谈立场的延展,莫洛托夫在8月9

日下午提出了莫斯科会谈公报草案,其中主要说明了四方面问题:第一,所有在西占区宣布进行货币改革后对西占区和柏林之间以及西占区和苏占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交通施加的限制措施,应在8月15日撤除。第二,近期以外长会议的形式召开的四国政府间会议,讨论柏林问题以及其他事关德国统一的问题,在召开会议的同时推迟执行《伦敦决议》中有关筹建西德政府的内容。第三,东马克从8月15日开始作为柏林的唯一合法货币取代西马克,柏林货币流通规则由苏占区的德意志发行银行通过在柏林建立和运作的信贷机构负责。第四,允许柏林各组织、企业、公司和个人,通过苏占区的德意志进出口机构与第三国以及德国西占区进行经贸交往;柏林各国占领军费用改由各自在德国的占领区承担,免除柏林承担占领费用的义务。U.S.

Department of State,Documents on Germany 1944-1985, Office of Historian Bureau

of Public Affairs, 1986, pp.163-164.

美国等西方三国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这份草案的。首先,草案包含着苏联要求实现自己对柏林进行单独管理的政治意图。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Cold War Confrontation:Truman,Stalin,and the Berlin Airlift,

p.372.其次,草案的修辞否定了西方驻留西柏林的法律基础,没有指明将对柏林货币实行四国联合管制,仅仅承诺解除在货币改革后施加的封锁措施;更为关键的是,草案明确提出将搁置执行《伦敦决议》作为召开外长会议的前提,这与斯大林在2日会谈中的表态截然相反。FRUS,

1948, Vol.2,

pp.1024-1027.莫洛托夫的公报草案在华盛顿引发了强烈反响。波伦在8月10日和国防部长福雷斯特尔的交谈时表示,苏联人的公报建议案从整体上暗示着四国对德国的占领和管制已经走到了尽头,接受它实际上等同于美军在柏林只能是以附庸的身份被苏联当局收容。Walter

Millis (ed.), The Forrestal Diaries,

p.470.马歇尔也感到苏联人正在寻求建立一套“西方尚失驻留柏林权力”的理论。FRUS, 1948, Vol.2,

pp.1029-1031.克莱也反对莫洛托夫提出的公报草案,因为该草案使德国的政界人士和社会各阶层民众都不会相信恢复了平等的四国联合管制,克莱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仅仅是延迟了更大规模危机的爆发。FRUS,

1948, Vol.2,

p.1072.克莱和墨菲因此都建议再次会见斯大林。他们强调:“如果这样的会面还是没有结果,我们就不应该继续在莫斯科消磨时间,必须启用联合国程序解决柏林问题。”FRUS,

1948, Vol.2, pp.1031-1033.

当然,在美国政府内部还有更为激进的看法。陆军部强调绝不能对苏联人妥协,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扰乱欧洲复兴计划的执行,并阻止建立起东西欧之间的力量平衡格局。部长罗亚尔甚至表示,如果谈判无果而终就应考虑增加对抗苏联的新措施,比如封锁波罗的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以及对苏联船只完全关闭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Avi

Shlai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Berlin Blockade 1948-1949,

p.319.同时,罗亚尔也开始重新考虑,通过武装护送的方式保持美军运输车队从地面进入柏林的权利。他在8月9日要求克莱,“为今后可能采取的武装供给柏林的行动做准备,不要停止考虑制订一项实施该行动的紧急计划”。Jean

Edward Smith, The Papers of General Lucius D.Clay: Germany 1945-1949,

p.763.不过,这些言论与当时美国政府内部的主导决策思维不符,因而未能体现出多大的实际效用。

在8月12日与莫洛托夫的第三次会谈前,三国大使陈述了一份对9日苏联公报草案的声明。针对苏联所坚持的“交通封锁是应对西占区货币改革的必要措施”的说法,声明表示可以通过采取阻止柏林货币黑市运作的方式,消灭任何因货币改革而对苏占区经济构成的所谓威胁;美英法三国不接受任何旨在剥夺西方在柏林合法权利或包含类似意味的协议,不接受有关柏林是苏占区一部分的论断,坚持对柏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享有平等的监管权,反对免除柏林当地所承担的占领费用,不接受任何含有推迟筹建西德政府要求的公报。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Cold War Confrontation:Truman,Stalin,and the

Berlin Airlift, pp.372-373.

遵循上述原则立场,美、英、法在之后的莫斯科会谈中继续与苏联展开周旋,但结果却令西方倍感失望。美英法三国大使在8月23日晚与斯大林进行了第二次会面。后者尽管同意通过在柏林四国指挥官控制下的管制金融委员会,对货币印制和发行实行联合管制,但却依然坚持在公报中提及《伦敦决议》和筹建西德政府的问题,并要求澄清西方就此所采取的任何实质行动都必须推延到外长会议之后。在占领费用问题上,斯大林同样坚持要求基本免除柏林地区所承担的义务,最多象征性地每年承担两千万马克。FRUS,

1948, Vo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