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7250900000061

第61章 立皇威害诸侯废臣诛信(13)

皇后没说完,萧何就明白,是要他以朋友的身份将韩信诓进宫来,在宫内将其处决。

他们又密谋了一会儿,商定了具体做法。

第二天一早,萧何到韩信府上去了。

韩信得报后,迎到大门口,与萧何携着手进了客厅。

几句寒暄之后,韩信问:“老相国,您老哪里有空儿到我这里来呢?”

“这不是受太子之托吗?”

“发生了什么大事呀?”

萧何故作惊讶地反问:“唷,君侯不知道吗?整个长安城都喜气洋洋的了!”

韩信说:“我早已两耳不闻窗外事了,您说说,老朋友,别卖关子了!”

萧何说:皇上派人从前线回京都告捷,北疆叛乱已经扑灭,陈豨被诛,受命监国的太子将在长乐宫接受在京群臣的朝贺……

“真是可喜可贺!”韩信拊掌道。

“既然如此,咱们走吧!”萧何拉着韩信的手。

“哎,我韩信还得去吗?”韩信稍微离开萧何一点,“我身体不好,朝臣们都是知道的,早已不参加朝会了,我呀,就算了吧!”

“不行,不行,不行!”萧何拉着韩信手不放,“别的事,你可以不去参加,但这大喜事,你是一定要出面的呀!一来,你得给刚任事的太子一个面子,二来,我萧何亲自上门,你也要叫我回得去呀,要不,我怎好见满朝文武呢?”

韩信真的无话可说了,就让侍女给他拿来官服换上。“相国,我真的有点病……”

“是呀,谁也不说你装病,”萧何又说,“可是这样的场合,你就是有病还是到场的好,怎么说,你也是大汉数一数二的功臣呀!走吧,走吧,车子就在外面……”

出了大门,萧何先让韩信上车,自己又被侍从扶上车去。

在车里萧何一直抓着韩信的手,好像怕他跑了似的。

进了长乐官,韩信让萧何前面走,因为他的官职比自己大。

可是韩信疑心了,既然有这等大喜事,宫里早该张灯结彩、熙熙攘攘的了,可是四下都冷冷清清,只是在甬路两旁站满了兵丁,全是穿铠带甲手执利刃的侍卫。

这时,宫门一开,皇后从里面出来了。韩信刚要向前拜谒,只听皇后怒喝道:“将韩信叛贼拿下!”

她的话音未落,两旁几个侍卫就忽地跳将上来,扑到韩信身上,由于韩信身体虚弱,他被扑倒在地。

韩信没有叫喊,更没有挣扎,老老实实地被侍卫们捆起来。也许是侍卫们用力过重吧,他的右臂脱臼,脸上也有几道伤痕,流着血。

不知怎的,他朝萧何笑着,样子有点傻。

萧何呢,面色煞白,站在他面前有点手足无措。

“萧老兄,你不觉得可笑吗?”

“有什么可笑的!”萧何掉开脸,“你这个叛贼……”“我韩信是不是叛贼,你萧何比谁都清楚!”韩信说,“我不笑那个,我是笑你,你想想,当年,我本来是从巴蜀出走的,可是你把我追回来,摇唇鼓舌地说服我辅佐皇上,今天,还是你,把我从家里骗了来……岂不可笑!”

这时,皇后走过来了。

韩信在地上挪动了一下,使自己跪得正一些,“皇后,恭喜你捉住了韩信!”

吕雉没有看韩信,只直着眼睛看着萧何,意思是明显的: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可是萧何低头不语。

“把他拉到后园里悬挂铜钟的亭子去,快点!”吕后吩咐。

“是!”侍卫知道韩信是个死货了,所以没人怜惜他。两个人抓着捆帮的绳结拖着韩信往宫殿后面的后园走。韩信的两只脚在地上划着,到了钟亭,他一只靴子被拖掉了,白色的裹脚布也抖搂出几尺……

来到钟亭,侍卫们把他扔在地上,这位一代军事家,就像死狗一样堆在那里。

使吕雉、萧何奇怪的是韩信没有求饶。他慢慢地坐起,仰着头叹道:“韩信啊,是你把自己害了!当初如果你听了蒯通的话,自立为王,哪会落到今天的地步!——如今一个娘儿们就把你骗了,他们将像杀一条狗似的把你宰了!天意呀,天意呀!”接着他回头对吕雉说:“还等什么,你……干吧!”

“把他砍了!”吕雉对两旁的侍卫喊道。

一个侍卫走上钟亭台阶,抡起了刀,只听“咔嚓”一声响,韩信歪倒了。可是他的头没有掉下来,还连着后颈的一块皮。鲜血喷到铜钟上、亭柱上。

韩信的头扭向后背,小脸蹙缩成一个肉疙瘩,他张着嘴,大睁着眼睛,弄出了一种又像愤怒又像嘻笑的表情。萧何赶紧把脸扭开……

刘邦听吕雉对他说完斩杀韩信的经过,叹口气说:“杀了那小子也好,其实那些所谓的功臣都该杀!是的,他们帮助我打天下,可是他们也是为了自己呀,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才不给我刘邦拼命呢!”

“也不能一概而论,那个纪信呢,人家图什么?”

“图名呀,有人把名看得比利还重要,”刘邦说,“从此,纪信就可万世流芳了!喂,吕雉,韩信临死还说过什么话?”

“没有了,就那么几句。”

“不知那个蒯通还活着没有?如果活着,我就把他烹了!”

“你先不要忙着找蒯通,韩信的事就这么算了?”

“当然不能这么算了,”刘邦说,“咱们是按谋反罪杀的他,那就还得夷三族!要不,人家就会猜疑这事有诈!”

第二天的朝会上,刘邦把平叛的经过总结了几句,褒扬了张良、樊哙、周勃、曹参、卢绾、陈武等有功将士。接着他就说起了韩信谋反的事……

尽管朝臣们大多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仍然十分震惊。

当初,刘邦从楚地把韩信捉回来,许多人对韩信谋反的罪名就将信将疑,后来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大家就长抒一口气。现在韩信竟然以谋反罪被杀,而且是被皇后处死的,就更加惊异不置了。

他们都不说话,等待着皇上解释。

刘邦拿起韩信家人乐说的举报,拉着长声读了一遍。尽管那已是真凭实据了,却没有把朝臣们的疑窦解开。

在刘邦说完后,樊哙说:“韩信那小子。我就不服他,手无缚鸡之力,指挥咱们去冲锋陷阵,到后来还封了齐王、楚王和淮阴侯!这些有点学问的人,都是些包藏祸心的家伙,个个都是罪该万死的!”

周勃说:“那些儒生中,咱们最佩服的就是留侯张先生了,人家世代贵族,他的功劳封王都可以,可是人家只要了个侯爵!没有张先生出主意,你韩信能干什么?他还想造反?这种人早该碎尸万段了!”

武将们尽管骂了些“罪该万死”也好,“碎尸万段”也好,朝臣们都觉得那是出于他们对儒生的偏见,有人还进一步怀疑,他们的发言,都是刘邦、萧何等人的预先安排,可听可不听……

接着,廷尉出班上奏,他说:韩镥媒反证据确凿,罪恶滔天,尽管其本人已经伏诛,但必须夷其三族,若不,不能偿其罪!

刘邦准奏。

几天后,从韩信的家乡把他远近的亲族一百余口押解进京,全部拉到刑场问斩。此案才告一段落。

刘邦派人把举报人乐说从监狱提出,送到长乐宫中一个僻静的偏房中审问。

一进门,侍卫们先将他狠狠地揍了一顿,把他拖到刘邦面前时,脸上已添了一块块的乌青,嘴角流着血。

“知道你面前是谁吗?”刘邦问。

“您是皇上,皇上饶命啊!”

“别嚷,”对邦说,“小子,你只要说实话,朕会饶你命的。——说,淮阴侯是不是真有你说的那些事?”

“皇上饶命呀!”

“小子,还想挨揍吗?”刘邦喝道。

“不,不,不”

“那你就把实话说了!”刘邦又回头对几个侍卫说,“你们出去,离这里远点儿!”

侍卫出去了,刘邦对乐说点点头,“你说吧!”

“皇上,那全是小人编造的,没一句实话!”

乐说这么讲,刘邦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本来他就怀疑那些口供的真实性。

“为什么要诬陷淮阴侯?”

“是这样……淮阴侯常常在家里发牢骚,说是如果听了蒯通的话就好了,就不是如今这个样子了!喝了酒后就又哭又笑的,说些对皇上不够尊敬的话。我想如果有机会,他也许会谋反的!——可是如果他不把我哥哥关起来,还要想杀他,我还是不想举报他的。因为他只是发发牢骚,又没干什么实际事……”

“你说的关于他与陈豨的那一些事情呢?”

“那就一点真事没有了,全是小人编造的!”

“你倒说的有枝有叶……”

乐说男刚说完就嘿嘿地笑了。“那是我从小练成的本领嘛,——那时,家里穷,指望在村里骗吃骗喝,没影的事,我也能说得天花乱坠。没这本领,早饿死了!”

刘邦说:“你这乱说倒好,朕把你们的主人淮阴侯杀了,还夷了他的三族!”

“真的吗?”乐说吓得要死,浑身颤栗不已,就像个待宰的猪!

“别怕了,”刘邦说,“这事情已经做了,怕也无用。你说了谎话,朕又按你说的谎话杀了不少人!咱们两人都脱不了干系,你说怎么办呢?”

“皇上,我有办法,就是咬着不放!”乐说叫道,“只要咱们咬住,至死不说,这事就板上钉钉。反正韩信已经死了!”

刘邦想:这小子他比我还流氓!

刘邦说:“好,就按你小子的办法办,你起来吧!”

乐说想站起来,可是像瘫了似地,起了几起都没起得来,刘邦仍叫他跪着听话。

“乐说!”

“小子在!”

“这事重大,朕会给你安排个好生活的,可是你得咬住,就是蒙在被窝里也不能说实话,否则,你的脑袋就要搬家!”

“皇上,您放心,就是与老婆做那事的时候,我也不说实话!临死也要收殓的人用屎给我堵起嘴来!”

“好了,你走吧!”

“谢皇上!……”

乐说没想到自己能从这间小屋里走出去,当皇帝让他走时,他激动得眼泪、鼻涕一起冒。他想站起来,可是办不到,只好像狗似地爬了出去。

吕雉曾经向刘邦建议,把乐说杀掉,可是刘邦说:“把那小子杀了容易,就像扼死一条小虫,可是那样就更让人起疑,不如给他个官儿,让他活着!”

“给他个什么官儿呢?”

“让我想想,还不能太小了!”

几天后的朝会上,刘邦下诏:因乐说举报韩信反叛有功,赐封慎阳侯,食邑两千户!

刘邦没有忘记那个给韩信出主意自立为王的蒯通。

蒯通是齐人。因为韩信没有听信他的劝谏,又怕自己的话被传扬了出去,装疯卖傻了一段时间后,就悄悄地回到老家去了。

他的家赀还算小康,就想在那里安度晚年。

刘邦不知那老家伙还活不活,就派人对在齐国做丞相的曹参说:“给朕找一找这个蒯通,要是他还活着,就把他送到长安来。”

那时社会已经安定,村社都有组织,而且蒯通在乡间还颇有点名气。曹参派人下去一查就把老儿查到了,他人是老了,但还活得很旺相。

时隔月余,曹参派了一队士兵把蒯通送到了长安。

刘邦立刻提问了他。

“蒯通,朕问你:当初,是你教唆淮阴侯谋反吗?”

蒯通回答得很痛快:“回皇上,是的,是我教齐王自立为王的。”当时,韩信已封为齐王。

“那么,齐王为什么不听你的?”

“这就是韩信胸无大谋了!”蒯通说,“就因为他不听我的话,他才落了个罪夷三族的下场!如果那时他采纳了我的良谋,陛下还捞着夷他的三族了么?”说着,老头子的脸上还露出了笑容。

“你回答得倒很直率,”刘邦说,“你曾教唆韩信谋反,现在韩信已经伏诛,你罪该如何呢,知道吗?”

“知道,知道,老儿被送到这里来,就没想活着回去。也许家里人已经给我行了祭礼了!”

刘邦哼一声,叫道:“来人哪,把大锅倒上油,再烧得滚滚的,朕要把这老贼烹了!”

侍卫说:“回陛下,上次烹人,锅里还有许多油,是用这些呢,还是用新油?”

刘邦大概是为了折磨蒯通,回头问他道:“蒯通,你说吧!”

“用旧油好了,那里面大概还有喷香的人肉味。”

刘邦见蒯通不怕死,就有些怜惜他。在多年用兵中,他对那些忠于主公,不惜生死的人,如果是自己人就加表彰,如果是敌人中的,就额外施恩。

“蒯通,你就要死了,有些什么话要说吗?”

“罪臣想:当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疾足者先得。那时,罪臣只知有齐王,不知有陛下,如果我在陛下营中,我就尽力为您谋划了!”

“你现在就在朕的面前了,你就为我出一谋吧!”

“老儿劝陛下不要动不动就烹那些曾经反对过您的人。”蒯通说,“因为天下曾经反对过陛下的人多得数不清,他们所以没有成功,只是力量不够而已。现在他们还隐藏在民间,你能烹得完吗?您不如对他们实行放手策略,使其感您宽仁,或投到您的治下,或自行消散,那有多好呢!”

“唔,很有道理,很有道理……”

这时,侍卫来报:“皇上,锅里的油已经沸滚了!”

“算了,”刘邦说,“朕不烹蒯大夫了!”

刘邦赏了蒯通许多钱,还执着他的手送到门口。

蒯通侥幸没有被烹,全仗着他的“不畏死”和智慧。

他的话给刘邦的触动很大。

蒯通说:天下曾经反对您的人多着呢?他们都在民间隐藏着,您烹得过来吗?

是呀,这些反对派不少,而且人还在,心不死。那么怎么办呢?他又去垂询张良。

刘邦平叛胜利,班师回京,张良就文窝在家里不出面了。韩信的死对他触动最大。他想:幸亏他早早地韬光养晦,若不,就会遭人算计了。

刘邦在朝会上宣示的乐说的举报,有人都传给张良了。他一听就知是假的,但他没有在家里议论。自从他托病在家后,只留几个心腹家人,别的都辞退了。就是这几个人,对他们也如兄如弟,从不大声喝斥。一次,一个家人做错了点事儿,席姝疾言厉色地说了几句,张良还正告她说:“对他们也要和和气气才好,若不小心,说不定将来灾祸就出在他们身上。”

他扳着指头数着:眼下刘邦最担心的是淮南王英布和梁王彭越,如果他们也被翦除了,他张良也得离开长安,不得不隐居深山了。

对刘邦的造访,不管刘邦对他怎样客气,他总是谦虚恭谨,不废臣子之礼。

刘邦来了后,说到蒯通的话,他说:“朕很想将那些隐藏在民间的才学之士挖掘出来为国家所用,以免他们日久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