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难,不成功更难
17262100000043

第43章 慈善法和穷人的脸

像钱币一样,每一件事情都有另一面。比如结婚的另一面是家庭。一个人,手里拿着结婚证书,走出登记站,而后开始漫长的游浪生活,这种事几乎不会出现。

“另一面”的意思是相连,而不是相反。

再譬如古典音乐的另一面是宁静,狐狸的另一面是狡猾。

然而什么事情都有例外,财富的另一面是贪婪,另一面(或言另二面)是慈善。

在这里,先把“慈善”这个词做一下厘清。它固然是爱心的表现,但也是较大资金的表现。它和一般意义上的慈悲和善良还不同,作为一个会计学术语似更恰切。

慈善是一个大的资金流向。

慈善和信仰密切相关。

慈善,更准确地说是个人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政府的福利与救济是应作应为,是计划内的资金调配。慈善是不停歇的,永远不会有止境的圣徒的道路。

慈善一般针对弱势人群,比如老年人、儿童或病人。

慈善业的成熟,意味着社会与民族的成熟。切实地说,它是社会和谐度、民族善良度与财富积累率的良性表达。如果一个国家谋求良好的国家形象,措施不是造航天飞机,应该看这个国家有没有良好的慈善机构,看多少富人行善,以及慈善资金占社会财富总量的比率。

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一个国家慈善业发达,第一证明这个国家国民富有,第二证明这个国家生活在光明的文化氛围之中,第三证明这是个和平的国家,有和平的国民,第四可以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慈善有利于社会稳定。

坏国家或者说无赖国家无慈善可言。

慈善是奢侈品行业的敌人。

应该这么讲,当富人富到钱不知怎么花的时候,奢侈品行业像巫婆一样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原来这么算账:一碗阳春面2元钱,一瓶汽水3元钱,一辆中等轿车20万元,一套中等偏好住宅80万元。奢侈品行业改变了富人的消费观念,一块手表20万元,镶钻;一个手袋一万欧元。人给整蒙了。奢侈品和什么质量、原材料、功能没什么关系,它和品牌,和瑞士法律规定的工人小时工资,和妄想症,和自卑感相关。奢侈品行业的存在,使富人越发贪婪。

慈善是一条河流。河流开阔之后的沉缓,超越了激流时代与瀑布时代,永远不会进入干涸时代。

慈善和接受慈善是成熟自信的表现。由此生发另一个话题:如果不妨碍国家安全,政府应该允许更多的境外慈善机构进入。互联网都进入了,还有更可怕的东西不能进入吗?(此句式向毛主席学来:‘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跨国集团低价收购国企,在华设立高耗能、低附加值企业,不也没什么吗?至于“什么”到底是什么,我也不是太清楚。

慈善可以改变贫困人群对富裕人群的仇视。

慈善应该制订一部法律。

尽管慈善人士没有什么回报的欲望,但社会还应该在各个方面保护他们,推崇他们。同时,在政坛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然而,从中国现时的状况看,慈善成为一种潮流、一种风气,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果把慈善仅仅看作是企业家与商家的行为,还有些偏颇。中国的民营企业常常会不明不白地死掉。企业家的文化和信仰也没达到慈善的高度。我觉得,一个企业做得好,进入第三代掌门人时期,可能会致力于慈善。

事实上,慈善如果是一件高尚的事业,国有企业应该充分介入。看中国纳税企业排行榜,大多是资源性、垄断性行业,如大庆油田。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导向与法律框架,国企领导人也没办法在慈善业一显身手。

和谐社会,是美好的愿景,其中当然应该包含慈善。慈善这个词的背后,仿佛有一张张穷人的求助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