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睡眠是金:失眠不可怕,书中有办法
17270500000097

第97章 高中学生的睡眠

1997年高考前夕,新华社四川分社收到一封高考学生的来信,信中讲述了高考给他们带来的紧张、烦躁和忧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教育界长期以来未能解决问题:应试教育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化。

他们每天的睡眠不足6小时。

新华社记者熊艳的调查情况属实:学校的寒假只放了7天。每天晚上11点半钟熄灯后,还有学生打着手电,或在应急灯下学习。

星期六全天补课,星期天下午补习。

学生头脑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间超过12个小时。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里,初三、高三学生去的最多。

一位初三女班主任告诉记者,初中毕业班的合格率、优等生率等指标,致使学生苦、老师也苦。老师超负荷的教学,使她睡眠不足、神经衰弱。

有位班主任说,他从初一到高三,发现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他班上的学生知道爱因斯坦、牛顿,却不知道李素丽、孔繁森。

有的尖子生甚至不解的问老师:“我怎么越来越傻了?”

看着这些精疲力竭的学生,老师的心里在流泪……

他们强烈呼吁:废除违背教育规律的应试教育体制!尽快实行“愉快教育”式的素质教育。

他们呼吁:还我们健康的身心,还我们健康的个性。

我们要挑战21世纪,我们要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现在的学生课程够多了,作业够多了,学习参考资料够多了……为了尽可能保持学生的睡眠,我们家长和学生不要再增加学习负担了,不要再增加学习时间了。

在紧张的学习中,应尽可能地早睡,不要到晚12点才睡,尽可能在11点钟之前,10点最好,9点更好……

尽量做到坚持午睡。春眠不觉晓,夏睡不可少,秋季也午睡,冬季午睡更好。

尽可能多睡,星期六晚上尽可能早睡,星期天上午尽可能晚起,尽量把1个星期的缺眠补回来。

生命在于运动。除了上体育课之外,尽可能多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睡眠。

武汉市七十一中学学生程龙,在全国物理、化学等4项竞赛中独揽4金。

当程龙的优异成绩见报后,很多家长打来电话,询问这个神童到底有什么学习诀窍。为此,武汉晚报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

程龙说:“刚读初一时,尽管成绩也不错,但就是心理素质过不了关,总是有点毛糙和紧张,所以每次考试总是有点遗憾。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参加了校篮球队,并成为核心队员。”

打篮球一年多来,程龙就像换了一个人,参加任何考试都很冷静,养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在学校,程龙是有名的" 瞌睡虫",晚上从来没超过9点睡觉,他说每天打完了篮球,特别需要休息。而休息好了,第二天学习就很有精力,往往事半功倍。

关于学习和睡眠的关系,北京大学2000级状元彭明慧的高考体会更深刻一些:

他认为:高考前紧张的复习对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是很大的考验,要想自己在考场上那一刻能仍然充满自信,就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

疲劳战打不得,与其在课堂上伏案8小时,昏头昏脑,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不如拿出时间去打篮球、听听歌、下下棋、睡睡觉。

复习不是比复习时间长短,而是比复习效果如何。

而效果来自精力,精力来自睡眠。

有这样一首歌:睡个好觉,做个好梦,有个好心情,才有好的风景。想一想,确实是这样,让复习挤占睡眠时间,的确是得不偿失。

重要的是投入的每一分钟,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并不在于从睡眠那里剥削来的时间。

经过上午高强度的复习,中午午睡片刻,非常必要。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既要会学习,又要会休息,每天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