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17273000000067

第67章 永遇乐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①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②,铿然一叶③,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④,为余浩叹。

“注释”

① 彭城:今江苏徐州。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尚书(张建封)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② 如三鼓:即三更鼓声然。,音胆,击鼓声。如,语助词。③ 铿:金石声,此形容落叶声。④ 黄楼:苏轼守徐州时所建。他初到徐州时,值黄河泛滥,便率军民防洪救灾;次年春,又筑防洪堤,并建楼以镇之,楼在铜山县东门。

“语译”

明亮的月光如浓霜铺满大地,好风吹来像流水似的柔软,清夜光景无限美好。曲折的港湾有鱼儿在跳跃,圆盘似的荷叶倾泻着露珠,这一切在寂寞中都没有人看见。半夜鼓声砰砰,落叶发出脆响,惊断了好梦,使我黯然心伤。夜色茫茫,梦中之人再也无处寻找;醒来后我走遍了小园的每一个角落。

我这已厌倦天涯宦游的行客,一心想着去归隐的山间小路,故乡家园真令我愁思欲绝、望眼欲穿啊!燕子楼已经空了,佳人又在哪里呢?门户紧闭也只能徒然地锁住楼中的燕子罢了。古往今来,都像是梦,这梦又何曾醒过呢,有的只是往昔的欢乐和如今的愁怨。我想,将来也一定会有人,对着黄楼的夜景,为我感慨而发出长叹的。

“赏析”

此词系年据王文诰《苏诗总案》,谓“戊午(神宗元丰元年1078)十月,梦登燕子楼,翌日往寻其地作。”其时,东坡任徐州知州,燕子楼就在郡舍的后面,故甚便“夜宿”。词把记事、写景、怀古、抒慨糅合在一起,其中对夜景的描绘甚见精彩;发思古之幽情,也空灵娟逸。

词先略过“梦盼盼”之事,把深夜游小园所见的清景提到前面来写。写夜景本东坡所长,其《记承天寺夜游》短文和《舟中夜起》诗等,描绘夜景都臻于神妙,此词也如此。“明月如霜”虽常语,用于起头自好,先给人以银色世界的视觉印象。跟一句“好风如水”,便不寻常,这是从触觉来表现,竭力捕捉良宵美景给自己的真实感受。夜风拂面着体,是清凉的、舒适的、柔软的,所以说“好”,以“水”作比,是再确切不过的了,也是一种创造。这样,“清景无限”的赞叹便油然而生。写景物,常先说总体感受,然后分别表现局部、细部,“曲港跳鱼,圆荷泻露”便是分镜头了。于视觉外,又增加了听觉。有“泼剌”、“叮咚”之声,反显出夜愈静而境更幽,所以接一句“寂寞无人见”,无人见之景,作者见了,所以难得,值得一写。再一想,数百年前的盼盼之事以及自己的梦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景又与情事暗暗相通。这以后,才回笔写“梦盼盼”事。

三更报时的鼓声砰砰地在响,一张枯黄的梧桐叶落下时发出铿锵的声音,这是梦回时枕上所闻,故谓梦被声音所“惊断”。梦而称“梦云”,是暗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事以切“梦盼盼”,因神女能化为朝云暮雨也。盼盼已故去数百年,有幸梦见,岂非神灵有意而来?“黯黯”是说梦断人不见时的怅惘凄迷。这几句真下笔如有神。然后从侧耳倾听转为睁眼四望,但见茫茫夜色,佳人已无处可觅。不甘心,起而外出寻找。“觉来小园行遍”,是作者眷恋梦境的具体表现;也是对前面“清景无限”一段描写的补足,交代清那是觉后起行小园之所见。《苏诗总案》谓“翌日往寻其地”,其实并无别的依据,是想当然地以为词中既有“觉来”云云,当是“翌日”之事。这是未细心体会词意,又忽略了东坡喜欢夜游的缘故。

下片拓展境界,写到自己。从蜀中故园,宦游来到彭城,仕途又一直不得意,自然会屡兴“归去来”的念头,故有“天涯倦客,山中归路”之叹。从古人说到自己,这是必不可少的。但仍不能不说到燕子楼和盼盼事,因为上片只借“梦云”稍作暗示,并不确知其所指。有一则故事说:“东坡问少游:‘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秦问先生近著,坡云:‘亦有一词说楼上事。’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在座云:‘三句说尽张建封燕子楼一段事,奇哉!’”(黄昇《花庵词选》)郑文焯评云:“公‘燕子楼空’三句语秦淮海,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手批东坡乐府》)这就不用再多说了。

从人去楼空,想到人生之短暂犹如梦幻,古往今来无不如此,而且总是“旧欢新怨”不断地重复。既然谁都不能无动于衷,看淡看破,可见总在梦中,从未醒过。盼盼早年受宠承欢,张建封死后,孤居小楼,寂寞度日;自己初入仕途,也曾受欧阳修赏识拔擢,出人头地,如今宦海颠簸,天涯为客,厌倦思归,悲欢穷达,感慨万端。这样,作者就从此夜自己对燕子楼兴慨而想到“异时”他人“对黄楼夜景”兴概。黄楼是苏轼来徐州为防洪兴利而建的。百年以后,作者早已不在人世,那时,或许也曾有人宿黄楼,梦东坡,想到旷世奇才、一代大文豪居然曾“穷边徇微禄”,来此留下遗迹,便不禁要为之而浩然长叹了。东坡之灵气仙才,表露在曲子词中,也丝毫不减其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