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领青少年的100个民风民俗
17275100000004

第4章 泰国的民风民俗

泰王国,简称泰国,原名暹罗。1939年6月改名泰国,意即“自由之地”。95%的居民信仰佛教,佛教为国教,国王是佛教的最高赞助人,通行佛历。

历史上,泰国人做事一般不喜欢冒险,小心谨慎,宁可依靠自己的力量,积少成多地发展。由于过分地谨慎,不轻易相信别人,所以很多企业都带有浓重的家族色彩。

泰国人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在他们看来,与其你争我斗,费尽心思才获得一些利益,倒不如把这些利益让给那些诚实而富于人性的对手。此外,同大部分的华人一样,他们很考虑面子,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外观看法,如能让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无疑可以使洽谈在十分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人们说泰国是“微笑之国”,他们对外国人特别和蔼可亲。

在泰国,在众目睽睽之下与人争执,咄咄逼人的表现会被泰国人认为是最可耻的行为。由于左手被视为不洁净,所以交换名片,接受物品,都必须使用右手。

泰国人特别尊崇佛祖和国王,佛祖和国王在泰国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切不可当着泰国人面对佛祖和国王说轻率的话。

泰国人很难对一种事做出决断,但外人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

在泰国,游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举动,就被视为“罪恶滔天”;在拍摄佛像尤其要小心,譬如,以为佛像好大,觉得好玩,人就骑到上面,这很可能就会惹出大风波。前几年,曾有一位外国观光客由于跨上佛像拍照而被判刑。

进入泰国人的私宅或寺庙,务必脱鞋或草履。从进入寺庙的门口开始,你得赤腿而行。到当地人家做客,如果发现室内设有佛坛,你得马上脱掉脚上穿的鞋和袜,戴帽子的人也必须立刻脱去帽子。

在泰国,和尚的地位,崇高无比,因此,在泰国观光,到处可见卖佛像的工艺品店,买到佛像要十分敬重,切不可当它是一种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泰国人的不快。

泰国对酒类贩卖时间有规定:凌晨2点以后,不准再卖酒,这是国家的法律。

除非在相当西化的场合,泰国人见面时不握手,而是双手合十放在胸前。泰国人见到陌生人,要注意当地人所行的合掌见面礼,泰国话叫做“Wai”,对方也可以照样行礼,双手抬得越高,越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但双手的高度不能超过双眼,一般双掌合起应在额至胸之间。只有和尚可不受约束,不必向任何人还合掌礼,即使面见泰王和王后,也不用还礼,只是点头微笑致意。

蒙古的民风民俗

蒙古共和国简称蒙古。位于亚洲中部,是一个高原内陆国家。

在蒙古,行人路过敖包时要下马献上钱财,供上酒肉,或剪下马鬃、马尾系其上面。传统的蒙古人把锅灶、火盆和篝火堆等当作火神加以崇拜,逢年过节、迁居或婚礼时,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蒙古牧民的住房是蒙方包,蒙古包是蒙古人长期游牧生活的产物,在草原的特定环境中有着许多其他住所不能代替的优点。马奶酒又称酸马奶,是蒙古人最爱喝最尊崇的一种饮料,每逢夏天,蒙方牧民都喜欢自制马奶酒。蒙古人大多数有抽烟的习惯,对烟具也很讲究。羊肉是蒙古人的主要副食品之一。奶茶是蒙古人日常生活和款待客人的必需品。

蒙古人喜欢借颜色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感情,他们将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红色象征亲热、幸福和胜利,许多蒙古人喜欢穿红色的蒙方袍,姑娘们爱用红色缎带系头发;黑色被视为是不幸和灾祸,所以蒙古人不穿黑衣服。

蒙古人热情好客,有一套独特的待客礼仪,具体表现在迎客、问候、待客、送客等方面。客人告辞时,主人往往举家相送,并一再说“再见”、“欢迎再见”、“祝您一路平安”之类的送行话。

在游牧或日常生活中,蒙古人相遇时,首先,总要极有礼貌地相互问候家畜安好,其次再互问家人平安,最后才相互寒暄,这是因为以牧业为主的蒙古人,把家畜置于生活中特殊重要的地位。蒙古人具有好客的美好传统,即使对陌不相识的来客,也往往以礼相待。所以,人们说:“在蒙古,即使没带干粮,也可旅行数月”。

蒙古各地每年7月总要举行那达慕盛会。

蒙古人有很多忌讳,首先蒙古人最忌讳的是将自家牲畜的乳汁卖掉,认为这是一种标志贫穷的耻辱;客人来访时,忌讳将鞭子或棍杖随身带进主人的毡帐,否则便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侮辱;客人切忌将帽子朝着门口放,当主人用盛在银碗里的酸马奶来招待客人时、客人必须一饮而尽,忌讳一口一口地细细品尝。如果遇到贵宾临门,他们则以全羊款待。

蒙古人还有这样的风俗,在以全羊招待贵宾时,应由主人先切肉或先吃,否则贵宾是不吃的。他们的食量一般都很大,往往所吃的大块炖牛羊肉,重约1公斤左右,他们不喝汤,不用筷子,以左手拿肉,右手用刀切着吃。餐桌上须放盐。他们忌吃鱼虾、海味、肥猪肉,也不爱吃糖醋、过辣的或带汤汁、油炸之类的菜肴以及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