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知识读本
17279200000024

第24章 中国低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2)

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正在担负起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历史重任。在低碳经济的催化下,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太阳能产业将全面升级,太阳能行业开始驶入全新拐点。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一份研究报告:到2009年底,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运行保有量约1.35亿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年生产能力超过2500万平方米。现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年产量,都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

根据中国太阳能学会的最新信息表明,现在,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30%。在倡导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的全球背景下,太阳能行业的适时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

专家指出,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发展的方向仍然将和我国家电行业一样,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在太阳能下乡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调整自身战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生产经营理念和先进技术装备,抓住市场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展太阳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可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之中,太阳能以没有区域局限性、不受季节限制、经济环保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传统能源的最佳替代者。太阳能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中最优质的能源,其利用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的前进步伐。

第四节核电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理性选择

核电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能源,它被称为“最安全、最方便、最干净、成本最低”的电力资源。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之下,核电拥有比较优势,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核电将从中受益并得到快速发展。新一代安全经济的核电符合人们寻找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与理念,它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理性选择。

世界核电发展趋势

世界核发电量占比迅速上升,核电发展高峰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但是,由于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两次重大核事故,世界各国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核电安全性,一些国家停止建造核电站,世界核电步入低谷发展阶段。

到了21世纪,伴随着全球性能源紧张局势的出现,核能在民用能源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出来。与此同时,核电安全技术也取得了比较快速发展。现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正在扩大核电比重,调整能源战略,从而解决未来的电力需求;一些亚洲国家,比如中国、日本、韩国都制定了重大的核电计划,甚至那些过去对核能持怀疑态度的国家,已经开始转变观念,提出要建设核电。经过了20年的低谷阶段,世界核电再次出现复苏的迹象。

发展核能有助于提升人类利用能源理念与战略

从欧美等国各种发电方式的总成本看,法国作为世界核电发电占比最高的国家,2002年法国核电的总成本是天然气发电成本的105%~75%,是煤电发电成本的84%~70%;美国2001年核电发电成本是天然气发电成本的64%,是煤电发电成本的114%。由此可以看出核电发电成本已经具有和传统发电方式相抗衡的能力。随着传统能源价格的上涨,核电的经济性会更加突出。在全球逐渐过渡到低碳经济时代,核电作为一种低碳能源,核电的外部经济性,加大了核电的吸引力。核电厂不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或颗粒物等气载污染物,能够帮助人们减少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要真正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作用最大的仍然是核电。

国家政策支持核电产业发展

随着中国核电技术的日渐成熟,在国内环保压力增大和能源紧缺的背景之下,中国对核电发展的战略也逐渐开始转变,从过去的“推进发展”“适度发展”调整为当前的“积极发展”。在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

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支持核电健康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分别是优先上网政策和增值税返还政策。按规定,核电站投运第1个5年、第2个5年和第3个5年分别可获得返还增值税的75%、70%和55%。同时,核电享受和风电等新能源同样的优先上网政策。国务院于2009年5月发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规划》中提出以后续核电站建设工程以及辽宁红沿河、宁德和福清等地区为依托,大力推进AP1000核电设备、二代改进型自主化,发展大型核电站辅机;重点发展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重点实现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主要设备的国内制造。

中国政府正在重新规划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提高到70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到时中国一年将减少4亿吨以上的碳排放。为此,中国政府做出了高起点推进核电自主化发展、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针,将核电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中国核电自主化战略的实施主体,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在按照中美两国有关核能和平利用核能的协议与美国公司合作将三代核能技术AP1000的首台机组在中国实现。

三代核电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不仅为中国大规模提供经济、安全、便利的清洁能源,也将同步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冶金、电子、材料、信息等领域的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协同更多行业共同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核电市场,也将成为推进世界核电创新发展、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让核能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

联合国2008年波兰气候大会对替代碳级的各种清洁能源进行排名,按照合理利用、成熟性、经济性、竞争力划分了四个档次,核能排在第一档次的第一位。可见发展核电已成为全球共识。

着眼于核电可持续造福于人类的共同目标,任何一个有远见的国家、企业,不管是拥有广阔的核电市场,掌握先进的核能技术,还是占有丰富的铀资源,都应秉承合作、开放、共赢的理念,打破市场封闭和资源、技术垄断,携手共设一个涵盖安全保障、技术创新、燃料供给以及废料处理的全球合作框架机制,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一个各方利于接受、共同受益的先进模式。中国企业将始终是世界核能发展进程中开放、积极、可靠的合作伙伴。

把核能建设成为友好型的清洁能源

当前世界核电强国加大了建设新一代安全清洁核电站的力度,既希望保持科技领先优势、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也希望保障能源安全,提供清洁能源,中国也在为此开展积极的行动。

积极开发核电是中国能源的优先战略。中国是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不仅需要核电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发展提供清洁的电力,也需要核电帮助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核电,我们不仅会面临着各方对经济性、安全性的传统关注,也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低耗、高效、低污染能源的迫切需求,让核电成为一种友善、和平、清洁、安全、共同受益、经济便利的友好型能源,这是新一代核电技术创新发展的价值取向。

第五节二甲醚经济解决中国环境与能源问题

在环境危机与能源短缺日益逼近的关键时刻,非烃类绿色燃料的诞生将开启世界新能源的大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战略与技术工作组中倪教授高度评价了二甲醚经济,并指出:“二甲醚经济将是解决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大关键。”

二甲醚为主要原料的醚基燃料开启新能源的大门

二甲醚(Dimethylether),简称DME,是一种无毒含氧燃料,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常温下可在五个大气压下液化,易于运输和储存。二甲醚能从天然气、煤、煤层气、生物质等多种资源中制取,可以实现高效清洁燃烧。二甲醚作为一种新型二次能源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我国煤化工产品、废气循环利用所再生的原料是醚基燃料所使用的原料。因此。成本较低,仅是我国乙醇汽油、甲醇汽油、普通汽油的50%~70%。由于燃烧完全,醚基燃料可以让汽车污染排放物含量降低了50%~80%;也可以清除燃烧系统积碳、车辆供油,有效的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为辛烷值很高,醚基燃料在配制中加入了提高热值组分,能耗与汽油相当;用20%醚基燃料与乙醇汽油、30%醚基燃料与汽油混溶掺烧,可以降低能耗10%~30%,替代比达到0.7~1.0,为消费者节约开支10%~30%,动力会明显的提高。

在不改变发动机参数和结构的情况下,任何一款汽油发动机可以直接使用醚基燃料。醚基燃料在配制过程中,复配多种添加剂,增加了燃烧稳定性和均匀性,也增强了发动机动力性。醚基燃料的实际胶质为欧IV标准的1/5,诱导期是欧IV和国标汽油的4倍以上,可长期稳定保存,延长了储存、运输、使用的时间。醚基燃料解决了乙醇汽油动力不足、甲醇汽油替代比低的世界性难题,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普通汽油按任意比例混溶掺烧。二甲醚作为燃料的历史很短。1995年,丹麦技术大学以及HaldorTopsoeA/S、Navistar、AVL、AMO鄄CO等公司率先把二甲醚用作为柴油机燃料。研究结果表明,燃用二甲醚燃料的柴油机,在保持原柴油机高热效率前提下,氮氧化物和微粒有害排放有较大幅度降低,碳烟排放为零。

因为DME燃料的卓越性能,近年来日韩、俄罗斯、欧洲等国家,非常看好二甲醚燃料的环保效益和市场前景,开展二甲醚燃料汽车和发动机的研发。在日本,JFE公司、交通公害研究所、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五十铃汽车公司等,近年建立了数个二甲醚车用加注试验站,分别研制了近十辆二甲醚城市客车样车和卡车样车,并计划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规模化推广二甲醚汽车。此外,日本JFE公司还开展了二甲醚发电和二甲醚热电联供示范。韩国和俄罗斯也已经开发出各自的二甲醚汽车样车。在欧洲,VOLVO汽车公司于1998年研制出了首台二甲醚大客车样车用于试验示范。

二甲醚开启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之路

二甲醚燃料的环保性和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2006年6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了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指出实施替代能源战略是抑制高油价影响的重要措施,发展二甲醚等煤基醇醚燃料有利于迅速缓解石油供应短缺矛盾,是近期替代工作的重点。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都先后启动了一批二甲醚发动机和二甲醚制备技术、二甲醚汽车研发项目。

在二甲醚生产上,现在我国已具备建设百万吨级两步法生产二甲醚装置的能力,其全套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二甲醚生产与建设投资发展迅速:2002年,全国二甲醚总产能仅为3.18万吨,产量约2万吨;到2006年,产量达32万吨,产能超过48万吨。我国陕西、山东、内蒙古、江苏、四川、安徽、新疆、上海等地,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一批数十万吨到数百万吨规模不等的二甲醚制造基地。

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内蒙古鄂尔多斯300万吨二甲醚及其配套工程已经启动,投资总额为210亿元,预计在2010年正式投入生产,生产的二甲醚将通过管道输送至京唐港,进一步通过海运输送至能源较为紧缺的华南、华东地区;山东久泰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100万吨二甲醚项目,新奥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60万吨、在张家港80万吨等二甲醚项目都已启动建设。预计到2010年,我国二甲醚总产能将超过1500万吨。

二甲醚是一种新型二次能源的生产成本,取决于二甲醚燃料生产规模和制造工艺。根据我国研究者提供的资料,以煤为原料,在煤田附近,采用浆态床年产百万吨级规模制取二甲醚,生产成本在1500元/吨以下。1.48吨二甲醚和1吨柴油发热量相同,二甲醚在价格上应具有比较强大的竞争力。今后如果采取多联产系统,将使成本以及过程能耗进一步下降,另外随着燃油税的出台,二甲醚在经济性上的竞争力更强。目前,我国二甲醚城市客车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二甲醚汽车的研发已经和日本、欧洲同处国际先进水平,对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代用燃料体系,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及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对发展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汽车产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