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大拐点:站在中国大牛市的新起点上
17279600000026

第26章 2004年股市的猜测(4)

目前过热只是本轮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通胀期的初期,只是局部过热,而不是总体过热;只是结构性过热,而不是整体过热,没有人愿意在通缩期里过日子。因此,正确把握、引导好这一来之不易的通胀期,使中国的消费、投资、出口真正实现全面升级,培育作为世界制造产业中心的核心竞争能力,才是当务之急。

需要指出的是,从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只有适度、持续、稳定的内部通胀才能消化或抵冲人民币资本项目下面自由兑换带来的升值压力,这也是最有效的通过货币市场形式配置世界财富、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面可自由兑换软着陆的方式。所以说,我们认为,目前的“过热”只是初期、局部、结构性的,还远远没有走到极度通胀阶段,而这一过程,正是中国股票市场迎来第二次浪潮的根本原因所在,即只有投资股票市场才能保证财富的保值增值。

中国进入本轮经济周期上升期的标志是以产业结构的升级――重化工业化进程作为重要标志,我们认为所谓“重”就是指资金密集型,“化”即是指技术密集型,其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体现在拉动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上。在实体经济方面,以消费(内需)拉动为主,投资增长为辅,出口(外需)为有机补充。消费结构的升级导致产业结构的升级,表现在产业链条上,就是从消费者终端需求(汽车)到中游需求(钢材、石化)到上游需求(能源电力)的互相拉动,不断促进上扬。这就必然构成了中国这一轮上升周期的核心资产链条。重化工业化进程为第二次浪潮圈定了历史的宠儿,那就是汽车、钢铁、石化、电力、能源资源、金融这一核心资产产业链条。

中国已进入汽车消费的黄金期。根据国际通行的观点,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标志着这个经济体进入汽车消费时代的初始阶段,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进入了汽车消费的成熟期。而消费结构升级必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50年的历史为中国汽车工业进入真正的重化工业化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个经济周期上升期,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消费(内需),而这一阶段的投资只是起到刺激消费的辅助作用,出口只是起到补充作用。可以说,中国自市场经济以来,能够与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等量齐观的只有1992-1993年出现的那一次全国性的房地产热,并由此带出了当时由适度通胀到极度通胀的过程。而发生在1996年前后的彩电、冰箱、空调等“三大件”带来的行情只是治理通缩初期的小级别“反动”,根本不能与本轮经济增长相提并论。

现代工业制造业只有汽车制造才最符合“重”、“化”的特点,也只有汽车工业最能代表现代工业的文明程度,也只有汽车工业最符合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全世界资源财富向中国配置的趋势,这也是中国第二次浪潮的核心所在,即现代工业革命正在中国悄然展开,中国从此进入了以城镇化、工业化为代表的新工业经济时代。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工业先于国民经济其他方面于2002年底2003年初率先走出通缩阴影,进入一轮前所未有的消费周期,一季度,汽车工业增加值增幅为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幅的三倍,预计全年在2.2倍左右;2003年的销售增加量在70%以上,达到430万辆(其中轿车近200万辆),产销比率达到96%。这只是第一年,我们认为,按照汽车工业这样一个极富深度和广度的产业来说,其消费周期的增长将是持续的、长期的,特别是随着关税壁垒将于2006年倒塌,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措施将于2004年终止,中国汽车工业消费价格必将走出持续下滑的怪圈。目前,马自达M6、本田雅阁、君威等已出现了脱销加价的现象,POLO这种中低档车价格已与国际接轨,而随着规模效益的逐步体现,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和相关金融政策、消费政策的出台,中国汽车工业的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势必带领整个产业链完成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

综上所述,以汽车工业为龙头,以汽车、钢铁、石化、电力、资源、金融为链条,以重化工业化进程为标志,实体经济面的现代工业革命必将在资本市场上演绎前所未有的第二次浪潮。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预测中国2004年股市环境将优于2003年:

(1)中国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今后几年持续稳定的增长对资本市场发展非常有利;二是国有股减持虽有分歧但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达成了共识,市场各方不再是利益对立面而是一个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观念的改变为减持奠定了基础,使得市场冲突得以缓解,系统风险有望降低;三是资金的赚钱效应有所增加,投资信心得以恢复提升。

(2)股价的结构性调整仍将继续。2003年以来,以市盈率为主要依据的定价体系正在重构之中,股价的结构性调整愈演愈烈,目前上海A股的平均股价为6.93元,比2003年初1311点时候的平均股价低20%左右。从目前的市盈率结构看,50倍以上市盈率股票比重依然较高,2004年股价的结构调整仍将继续,那些经营业绩恶化的上市公司股票将被逐步边缘化。

(3)价值投资理念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价值投资理念仍将在2004年的证券市场占据主流地位,这是因为基金和QFII等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主导力量已经越来越大,散户作为市场跟风者对市场影响力已大为下降,因此在2003年大举介入蓝筹股的机构投资者还会充分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利润,在2004年这类行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预期下,资金不会轻易出局,大盘蓝筹股依然将成为机构的核心资产。

(4)指数研判的投资价值弱化。随着中国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股票市场表现的差异越来越大,股票齐涨齐跌已经成为历史,股价的结构分化导致选股难度越来越大,选股已经从注重时机选择判断大势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再精确到个股层面。

(5)合规资金渠道拓宽。2004年的市场资金可能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市场的存量资金,二是新成立的基金资金,三是QFII的新进资金,四是拓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入市渠道,五是如果券商发债成功,那么券商自营资金的增加也是一个新的市场资金来源。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们还将在本章辟专门一节来讨论。

(6)主流热点深化并分化。2003年占尽风头的钢铁、石油化工、电力、汽车和银行5大板块在2004年可能出现一定的深化,钢铁、石油化工和电力板块因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扬,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所以,这三大板块依然是2004年的强势板块。此外,煤炭、港口和交通运输等板块也将受惠而走出新一轮的价值发现行情。因消费需求升级带动的经济增长可能在2004年刺激新的投资题材,毕竟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业绩的未来预期也是股市不二的法则,所以,数字电视、有线网络等板块极有可能成为新的亮点。

行情突破的几个时段

民生证券研究所袁绪亚认为,影响行情突破的几个因素是:

证券法的修订或颁布。随着证券法修订步伐的加快及颁布,在经过近3年多的市场调整之后,也许会出现一次比较大的行情突破。从1999年中国证券法颁布的市场行情突破情况看,沪市股指在中国证券法颁布前后,从5·19行情发动开始至1999年7月6日,指数从1109点迅速攀升到1517点,行情突破的特征极为明显。根据中国证券法起草小组工作的进展情况判断,目前的证券法起草、修改顺利,估计在2004年的下半年会提交到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如获通过预计将会在2004年秋季引领沪深股市实现行情突破。

全流通问题开始解决。由于全流通问题涉及面广、利益格局大,即便是试点也应该是慎重的,预计需要一个通盘的考虑和系统化的过程。所以,以国有股减持或全流通问题解决为契机的市场行情突破,将会出现在2004年下半年以后。

2003年报出现业绩突破,将影响到2004年行情。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2003年上市公司年报业绩将会明显好于2002年,沪深A股每股收益大概会在0.15-0.17元左右,较之于2003年约增长10%左右。因此,2004年的行情突破也可能会出现在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披露期间。行情突破的具体时间,我们认为可能会出现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比较集中的2004年3月10-20日这段期间。

综观以上行情突破分析,可以作以下总结:2004年市场行情如果加进国有股减持或股权全流通试点的可能性,也许会出现3次突破的可能,时间大致分布在2004年3月10-20日、2004年6-7月之间、20044年下半年某些时刻。而最具有可能性的行情突破大概是2004年年初的突破行情。

闽发证券首席分析师陈东、高级分析师吴秋蓉主笔的2004年投资研究报告提出,2004年市场是充满变革机遇的一年,又是理性价值投资与投机冲动复杂交织的一年,也是对2003年蓝筹理念进行检验的一年,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将在2004年得到市场的充分肯定。报告对2004年大盘运行态势提出3点看法:

在国有股问题上没有利多或利空的条件下,上证综指正常的波动范围处在1300点至1650点之间;

在国资委推出“低溢价”的国有股减持试点方案初期,市场因此打开想象空间,指数有机会进入1700点至1800点之间形成一个高峰,但随后的方案根据市场状态,调高溢价的可能性较大;

蓝筹股有望在今年年初报表公布期间,即2、3月份带动指数形成另一高峰,该高峰的点位取决于国有股减持试点方案对市场的影响。

青岛安信基金李群、苗建伟、粟青、万凯更是对2004年行情的突破做出8大预言:

猴年中国股市将迎来激动人心的第二次浪潮,上证指数将在1500-2100点运行,2004年年K线将是300-400点左右大阳线;

价值投资理念将被打开充分的想象空间,以汽车、钢铁、石化、电力、能源、有色金属、金融串联起来的重化工业化产业链条将上演激情绝唱,汽车股将会出现50元以上股价的股票;

2004年6、7月份,经过重大修改的《证券法》有望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其中围绕“银行资金入市”、“股票抵押贷款”、“解除国有企业资金炒股禁令”的修订将成为重大利好预期;

全流通解决方案有望在第二次浪潮中初露端倪,对方案的预期将会对行情(向上、向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策面有望出台“放开涨跌停板限制”、“恢复T+0制度”、“印花税单边征收”、“推出统一指数和股指期货”等政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板将会在深圳推出,同时,证券业协会下辖的三板随着退市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有望不断完善,中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初步构建;

在QFII、社保基金入市的示范效应下,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及其他各种社团、机构资金将大举入市,并将在价值投资周期演绎资金推动行情;

QDII有望在下半年付诸实施,A股、B股、H股市场相关性进一步增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逐步走向深入。

市场资金面因素

2003年,机构资金大举涌入蓝筹股而推动的“局部牛市”行情给市场做出的“示范效应”,使得“场外”资金持续流入“场内”,引发市场对资金入市及资金环境的话题进行关注。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从市场运行角度来看,有关股市资金面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直并不存在什么问题的。从股市所依托的宏面大局方面讲,2004年仍正处于高速成长之中的中国证券市场从来就是“只缺机会不缺钱”,这一点市场早有共识。从近阶段的市场来看,目前正在运行的这一轮涨升行情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方面都仍处于“发韧”期,资金面完全能够支持行情进一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