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中国新股民看盘篇
17284600000033

第33章 看盘投资的技巧(3)

补仓是被套牢后的一种被动应变策略,它本身不是一个解套的好办法,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是最合适的方法。股市中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只要运用得法,它将是反败为胜的利器;如果运用不得法,它也会成为作茧自缚的温床。因此,在具体应用补仓技巧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要点:

一、熊市初期不能补仓

这道理炒股的人都懂,但有些投资者无法区分牛熊转折点怎么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股价跌得不深坚决不补仓。如果股票现价比买入价低5%就不用补仓,因为随便一次盘中震荡都可能解套。要是现价比买入价低20%~30%以上,甚至有的股价被夭斩时,就可以考虑补仓,后市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相对有限。

二、大盘未企稳不补仓

大盘处于下跌通道中或中继反弹时都不能补仓,因为,股指进一步下跌时会拖累绝大多数个股一起走下坡路,只有极少数逆市走强的个股可以例外。补仓的最佳时机是在指数位于相对低位或刚刚向上反转时。这时上涨的潜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补仓较为安全。

三、弱势股不补

特别是那些大盘涨它不涨,大盘跌它跟着跌的无庄股。因为,补仓的目的是希望用后来补仓的股的盈利弥补前面被套股的损失,既然这样大可不必限制自己一定要补原来被套的品种。补仓补什么品种不关键,关键是补仓的品种要取得最大的盈利,这才是要重点考虑的。所以,补仓要补就补强势股,不能补弱势股。

四、前期暴涨过的超级黑马不补

历史曾经有许多独领风骚的龙头,在发出短暂耀眼的光芒后,从此步入漫漫长夜的黑暗中。如:四川长虹、深发展、中国嘉陵、青岛海尔、济南轻骑等,它们下跌周期长,往往深跌后还能深跌,探底后还有更深的底部。投资者摊平这类股,只会越补越套,而且越套越深,最终将身陷泥潭。五、把握好补仓的时机,力求一次成功千万不能分段补仓、逐级补仓。首先,普通投资者的资金有限,无法经受得起多次摊平操作。其次,补仓是对前一次错误买入行为的弥补,它本身就不应该再成为第二次错误的交易。所谓逐级补仓是在为不谨慎的买入行为做辩护,多次补仓,越买越套的结果必将使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究竟在何时可补仓呢?笔者以为,股价走势有三大类型,分别是:上升势、下跌势与盘整。上升势的特点是一浪高过一浪,股价的底部与顶部都不断抬高;下跌势则与之相反,底部与顶部不断下挫,走势一浪低过一浪;盘整走势则意味着股价运动区间保持在一个范围,高点与低点基本不变。要补仓的话,应该选择在股价处于上升趋势或盘整态势时进行,这样获利方有一定把握,如果选择股价呈下跌势时补仓,只会越补越套。如果在牛市末期买了价格过高的股票,在其一路下跌过程中去补仓的话,结果会是很惨的。大家可以看看亿阳信通(600289)和长江通信(600345)从上市之初一路下来的走势,也可以看看很多绩差股从高位以来的跌势,对于这样的股票,去补仓无异于“用手接飞落的刀子”,险状不言而喻。

有的投资者或许会认为,这样的股票也会有波段性的反弹,做一个小反弹也是不错的选择。这种想法理论上固然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便会遇到如何确定其相对低位(也就是补仓点)的问题。以长江通信为例,它的每次反弹都是在创出新低之后进行的,而反弹又很难越过上次的高点,故操作难度非常大。

与之相对的是,中原油气(000956)箱体盘整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中间进行操作获利把握会较大。该股在今年5月份之后完成了向上突破,上升趋势初步形成,之后回调的低点也形成有利的补仓点位。当然,如何判断这三种运动方式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特别需强调的是:股价的这三大运动形式是交替进行的,每种运动方式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趋势总有改变的时候。另外,从牛市到熊市,再从熊市到牛市,都意味着股价运动方式的彻底改变。

经验与教训:首先确定股价运动的形式,再考虑操作策略。

补仓的前提、方法和三不补仓:

在高位被套之后,补仓是一种常用的补救办法。“牛市赚钱,熊市赚股”,补仓也为投资者带来了熊市赚股的机遇,一旦股价回升,容易反败为胜。操作中,需注意其条件、方法和三不补仓的基本原则。

其一,补仓的三个前提条件:

1.目前股市已经真正见底、大盘没有下跌空间。如果大盘已经企稳,可以补仓,否则,就不能补仓。

2.股价已经严重超跌,并且已背离其内在价值。因超跌而使得股票具有投资价值或具有投机价值。

3.被套的个股公司基本面未出现恶化,也就是说,当初买入的理由依然存在。

4.现价已远低于当初的买入价。与当初的买价相比,已出现巨大跌幅,可以考虑补仓。若套得不深,则应考虑止损或换股。

其二,补仓的基本方法:

1.补仓要拉开价位,最好是在10%以上,如果在5%左右,其中的手续费消耗太多,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遇到连续的下跌,很快就会因为手中无钱而陷入被动。还要注意的是,在连续阴跌时不要轻易补仓,一定要拉开价位,免得屡买屡套,搞坏了心态。

2.可分批补仓,不轻易加量。第一次只补原来仓位的二分之一,四两拨千斤,照样能摊低成本。其中的优越性不仅在于有效地利用了资金,更重要的是有了主动权,如果第一次二分之一的补仓仍然被套,那么第二次的二分之一不仅是对整个仓位成本的降低,而且在局部上也是对第一次补仓成本的降低。再跌再补,能够更进一步摊低成本,化被动为主动。

3.补仓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因此,不要奢望通过补仓来达到盈利的目的。补仓之后一旦出现反弹,就应考虑减亏出局。

其三,补仓的“三不原则”:

1.弱势股不补。因为弱势股既不能达到最终解套的长远目的,又受股性不活跃的限制而无法获取短线利润,反而增加了资金的负担。所以,补仓要补就补强势股,不能补弱势股。

2.问题股不补。问题股常常容易爆出“地雷”,股价走势常因此一蹶不振,对问题股的补仓,无疑属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行为。3.暴涨股不补。这类庄票一旦庄家出局后,就会转入漫长的下跌轨道中,往往是超跌之后再超跌。

§§§第五节短线卖出有技巧

一、移动平均线呈大幅上升趋势;经过一段上升后,移动平均线开始走平;当股价由上而下跌破走平的移动平均线时便是卖出的信号。

为了验证一条移动平均线所显示信号的可靠性,可以多选用几条移动平均线,以便相互参照。在正常情况下,成交量相应减少,卖出的信号更明确。

二、先确定移动平均线正处于下降过程中,再确定股价自下而上突破移动平均线,股价突破移动平均线后马上回落,当跌回到移动平均线之下时便是卖出的信号。

这一卖出信号应置于股价下跌后的反弹时考察,即股价下跌过程中回升至前一次下跌幅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时马上又呈下跌趋势、跌破移动平均线时应卖出。

若在行情下跌过程中多次出现这种卖出的信号,越早脱手越好或作短线对冲。

三、移动平均线正在逐步下降,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下波动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较明显地向移动平均线挺升,当靠近移动平均线时,股价马上回落下滑,此时就是卖出的信号。

如果股价下跌至相当的程度后才出现这种信号,宜作参考,不能因此而贸然卖出。

如果股价下跌幅度不太大时出现这种信号,就可看作卖出的时机已到来。这种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四、确定移动平均线正处于上升过程中,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急剧上涨,并且与移动平均线的乖离越来越大。

计算一下乖离率,如果所得乖离率已达到30%~50%,与此同时股价开始急速反转下跌并与移动线的距离缩小,这便是卖出的信号。如果乖离率过大时,出现了回档下跌的迹象,当股价回跌至前一次上涨幅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时又恢复上升的趋势,也可进行快速的短线操作。

首先,做短线不等同与今天买明天卖,或者随意追买上升浪型运行完毕大幅上扬过强势股。短线的买点,它指的是一个短线的技术低点并且图表上可以清晰地预计随后将展开一系列的上攻动作。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佳走势状态。所以我们更愿意将短线理解为“限时投资利润最大化”。所以,弱势股的完全转强是我们购入的最佳时机;强势股的初期弱化的表现将是我们卖出的最佳理由。

其次,从道斯理论来看,尽管是做短线短期行为,但是短期行为不是对长期走势的否定,对一个短线品种的把握应该是看长做短,通常我们将一个图形分解为周线、月线、日线、60分钟线来观察,只有那些四种周期同时处于波浪理论中上升三浪的股票才是短线安全与收益最大化的保证。当然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股票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如何取舍其中的轻重作为一个短线炒手来说是一个需要把握的问题。

最后,一个短线炒手同时应该是个基本面分析高手,由于基本面的分析牵涉到很多方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平时的博识应该是每个炒手的自修课程。分析一个股票首先从它的形态入手,短线炒手拒绝任何的失去上攻动力的股票,也就是说一只真正值得介入的股票,其上攻的形态一定要完全完美,这种形态的完美不是仅仅表现在日线图表上。应该将其展开看成各种周期复合状态下的攻击形态。最重要的是分时报价震荡图上的上攻状态与上攻气势,关键技术点位是采取压单突破还是轻松突破。这都是必须考核的指标。从现行劵商主力运作的习惯来看前者运用的比较多。有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是关于如何判断运行上攻浪型的完毕?我们没有完全分析清楚,只是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第一,大盘的见顶决定了个股上攻浪型运行完毕。版块的回调加速了浪型的完毕。

第二,没有穿过前期一年之内顶的股票可以认为是上攻浪型没有运行完毕。所以笔者经常做的股票是一些在前期高点下蓄势突破的股票。如何判断一只股票能够有能力穿过前期高点这里面牵涉到一些分析盘面的真功夫,如主力的试盘,夹板,逼仓,压盘,震仓,倒仓和反技术的高级技术骗线等。

第三,主力运作背离与同步的判断。在价量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数学计算,绘制图片方法是技术分析方法的主要手段。通常技术分析分为五类: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与波浪类。这是一个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实战基本技能。我们将着重分析其中的可利用性。

1.所谓指标类技术分析是指考虑市场行为的各个方面,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给出数学上的计算公式,得到一个体现市场的某个方面的内在实质的数字,这个数字叫指标数值。例如传统的Kdj,MACD。大家知道了指标是如何产生的便知道所谓的万能指标是不复存在的。那些企图利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指标黑马擒拿术证明自己的指标如何万能是自己欺骗自己的鬼把戏。股市的未来预测性决定了指标是用来实战的,不是靠几个做了手脚的数据游戏来安慰自己。这个通病在现在的股票软件开发商身上很流行。有很多善良的投资者在初入股市的过程中不注意指标的特定范围和含义盲目地利用指标进行投资。结果得出了一个指标无用论的论调。其实在我们新兴的市场里主力庄家常利用广大股民对指标的一知半解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指标一般分为预测型,讯号型,交易系统型三大类。我们做短线的时候应该知道了指标的适用期限才能够将十八般武器全部使用灵活,达到每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