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中国新股民看盘篇
17284600000037

第37章 阻击上港集团之战例(3)

况且,联通能和上港相比吗?根本不能。中国石化、宝钢,长电都不能和上港相比,如果上港的股价真的在4元一线上下波动,那么不出十年,中国所有的绩优资源都将低价出让给外资。事实上,高层已经高度关注外资并购对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低价的上港,应该只是某些阴谋论者的谎言,3.67元的换股价,主要是集团考虑对长期持有上港集箱股东们的回报,现在的争论没有意义,一切,将会在上港集团上市的第一天解开谜底:究竟是谁在撒谎?

2006年8月24日

2006年8月25日

上港的主力打压得太过分了,不但跌破16.5元的现金选择权,更有深跌一层的意图。不少投资者虽是浅套其中,却纷纷动摇了持股信心,更有不少投资者在迷茫中一抛了之。

投资者可能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那么,这次盛会能给上海带来哪些变化呢?哪些上市企业又能从中受益呢?变化最大的当是黄浦江,按照世博规划,浦江沿岸将出现多条滨江绿带。届时,围绕黄浦江,旅客可以真正实现与水的亲密接触,细浪、水草、青蛙、鱼儿和飞鸟将陪伴周围。而现在,黄浦江两边主要是上海港煤炭、金属矿石、散化肥等货物的散货码头,按照城建规划,黄浦江的功能就不得不从单一的货运转向休闲娱乐等多元开发。从上港集团公开资料中发现,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在黄浦江两岸原有码头泊位117个,根据市政府对黄浦江开发的进度要求和世博会场馆建设需要,其中将有65个泊位明年要完成“搬迁”。这些泊位主要是散货或杂货码头,涉及岸线长度9688.4米,年吞吐能力4917万吨。

初步估算,待搬迁泊位共占地约326.63万平方米,按照上海市政府2003年黄浦江沿江搬迁补偿文件规定,沿江每亩地搬迁可获得150万元的补偿标准计算,上港集团仅搬迁一项就可获得73.5亿元补偿。

据了解,上港集团物业重估价值较高,目前共有生产用泊位121个(含国际集装箱泊位2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78个,吞吐能力13981万吨,生产用泊位长度20公里,生产用仓库总面积29.3万平方米,生产用堆场总面积472.1万平方米,其中:集装箱堆场341.1万平方米,箱容量39.5万个标准箱。拥有产权证的多幅土地共有786.79万平方米,上述物业合计约1288.19万平方米。剔除搬迁326.63万平方米,还有961.56万平方米物业需重新按新会计法估值。由于没有找到上港集团现在对上述物业的账面价值,暂且对原值实行估算,按照最低工业仓库用地1700元/每平方米估算,估值163.46亿元,假定原值按500元/平方米计算(上港集箱的物业原值为500元/平方米,以此为参考),为48.08亿元,增值115.38亿元。综上所述,上港集团物业增值达188.88亿元,按209亿总股本计算,合每股0.90元,这样上港集团2007年每股收益可达1.05元,按照港口类均值20倍市盈率计算,上港集团的股价应达到21元。

由于数据的偏差,上述结果并非十分正确,但也反应出上港集团对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

日本股市曾经因为物业重估而引发一轮大牛,虽然后来在一片泡沫中破裂,但从此资产重估就成为股市造牛的助推器。因此,有海外投行将上港集团比喻成中国的台集电,台集电是中国台湾的一家上市公司,经历多次台湾股灾而股价不倒,创造了涨幅近1000倍的股市神话。

§§§第五节利空掩盖的利好

走势让人关注的上港,终于交出了一份并不难看的中报,每股盈利仍然高达0.32元,虽然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依然证明上港集箱的盈利能力十分旺盛。当然,最让人关心的还是十大股东信息:从中报上来看,QFII中除了汇丰继续加仓外,美林国际、新加坡投资、瑞银出现了较大幅度减持,东方汇理和野村证券已从十大中消失。

是QFII们不看好上港集团的发展?从减持角度来看,有这种可能。但从上港6月7日到6月30日高位运行情况来看,QFII在玩高抛低吸的游戏可能性更大。历史上,瑞银就是上港中高抛低吸的高手,这次机会,它也不会放过。

国内机构,裕阳和社保102意外进行了小幅减持,不知何意。至于新进的中国人寿保险、开元基金和社保基金108组合。关于社保108组合,投资者都知道社保107和108是专为中国石化而设立的国字头基金,108由博时基金管理,和裕阳同出一门,发起股东之一就有招商证券在内。现在,中国石化已进入股改之中,它的历史重任也就宣告以成功告退,现在进入上港,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开元基金是南方系门下,说明上港的第三方早已有备而来。(大家注意,招商和南方都是第三方成员)从以上信息,说明国字号资金与QFII的博弈正在激烈进行中,而且上港第三方正在积极介入,难怪上港的走势会被压到16.5元之下走横线。汇丰虽是外资,但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港元保卫战中就和国资站在统一阵线内,它对上港的增持并不意外。而这些新进的国字号资金实力强大,护盘也好,战略投资也好,对投资者而言都是一大利好:有国家队护卫,还有什么可怕的?况且,应该为国家队的这种表现喝彩,上港集团号称世界第一的港口资源股,不能白白地在低价像卖垃圾一样地卖给外资们。

中报之后,上港业绩地雷已经被排除,后市如何发展,持有上港的投资者拭目以待。

2006年9月17日投资者看报告可能是看了就看了,不加研究,不加分析,肯定没有肯定的理由,否定也没有否定的理由,一切想当然,这一点是深得市场主力喜欢的,如果每一个投资者都开动大脑思考,主力想骗钱就不会那么容易了。看看上港集团的招股说明书,第11页第七条:补交土地出让金的风险。全文如下:“上港集团改制设立时,中方股东以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评估后净资产作价投入上港集团,其中大部分土地使用权系按照划拨土地性质确定评估价值,未以出让方式取得。上港集团已承诺在2006年12月31日前与国有土地管理部门签署《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并依照合同的约定缴纳土地出让金,依法取得出让土地权证。为此,集团将在年内支付较大金额的土地出让金,将对集团的现金流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则风险提示警告,为利空。可是,再深入思考下去,就不难发现,这则利空其实是最大的利好:大家应该都知道,只有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才能用作商业开发,划拨地是不能用作开发出售等商业用途。而中国的国有企业土地,大部分都是划拨地,只有补缴土地出让金才能取得商业开发的合法手续。现在,上港集团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依法取得出让土地权证”,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上港集团的物业即将进行价值重估。而“集团将在年内支付较大金额的土地出让金,将对集团的现金流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一句话说明上港集团的物业及土地储备量是相当大的,仅仅缴纳土地出让金就能产生如此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对全部土地进行价值重估时一定会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投资者可以深入思考。

同时,对于黄浦江一带世博会用地补偿之分析,上港集团在招股说明书中也作出了明确提醒:第199页B《中国2010年世博会场址范围内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补偿协议》,明确指出对上港集团的土地收购补偿总价为3.5亿元。这还只是世博会场址占地的补偿,其余搬迁用地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之后,商业开发的增值将更为可观。

上港集团的精彩故事才刚刚开始。

2006年9月22日

据新浪财经讯,上港集团吸收合并式整体上市方案于2006年9月25日实施,该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G上港股东可按照1:4.5的换股比例,将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G上港股份转换为上港集团股份,或者以全部或部分G上港股份行使现金选择权。

据悉,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份,将按照16.50元/股的换股价格取得现金,相应的股份过户给第三方(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由第三方进行换股。

本次现金选择权实施股权登记日为2006年9月25日,于该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G上港股东(上港集团除外)均可按本公告的规定选择行使现金选择权或换股;申报期间为2006年9月26日至10月9日(期间交易日)正常交易时段(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申报代码为“706002”,简称为“上港现金”。

G上港控股股东上港集团持有公司70.18%的股份,以换股发行的方式首次公开发行242171.055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1.54%;发行价格为人民币3.67元/股,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28.01倍(按2006年预测净利润(合并报表)及本次发行后总股本全面摊簿计算);发行对象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的第三方(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未申报或部分未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的G上港股东,本次发行的股票全部用于换股吸收合并G上港。

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原G上港股份(上港集团所持股份除外)将全部转换为上港集团本次发行的股票。原G上港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权益由存续公司承继,G上港将注销法人资格。

发起人股东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公司、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承诺:本次发行前所持上港集团股份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也不由发行人收购该部分股份。招商局国际码头(上海)有限公司依照有关规定,所持上港集团股份自上市之日起一年内不转让。

2006年9月29日

昨天,上港再出重磅利好:有望获取比利时港口40%股权。据《中国证券报》透露,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望获得马士基港口下属泽布勒赫港码头项目40%的股权,双方已签署了此项转让的框架性协议。

泽布勒赫港是比利时第二大、欧洲第六大港口,是北海海岸4个深海港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煤气运转港和液化气进口港。马士基港口拥有泽布勒赫港集装箱码头36年的使用权。

上港集团计划收购的集装箱码头于2006年开始试运营,今年该码头集装箱吞吐量为75万TEU,未来将达到200万TEU。

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是马士基在向上港集团示好,同时,也为进驻洋山港三期打下伏笔。事实上,到海外投资码头的中国企业,上港集团并不是第一家。此前中远、中海等航运巨头已经先后在安特卫普、新加坡、洛杉矶等港口重镇布下棋子,但是在港口类企业中,上港集团还是走在了前面。作为国内最大港口的运营商,上港集团现在有这个实力,可以进行海外投资的尝试。

不久前,“全球港口业迎来了中国时代”。———德国《明镜》周刊以这样的开头描述了中国港口在全球竞争中的旺盛势头。文章说,在成为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后,中国与美国、欧洲、亚洲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流量。随着沃尔玛等公司把更多的采购工作转移到中国,TCL和联想等中国制造商增加出口,以及中国进入重化工阶段后对大宗货物的需求飙升,中国内地港口运输量的增长速度相当惊人。中国已占到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的近1/4。上海要在2010年初步建成“四个中心”的基本框架,这不仅是上海“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更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人民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的体现。因此,上港集团收购比利时港口,意味着上港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提前启动,在全球视野下实行国际化扩张,也是上港集团“国际化全球第一港务集团”的必走之路。

大家还要注意,上港集团的公告表示在吸收合并完成后,上港集团会申请向上证所上市。因此,上港集团会在换股之后,直接借壳整体上市,没有IPO向公众发新股的过程。但是,上港集团也一直表示为融资将赴香港发行H股。因此,待整体上市之后,上港集团将会选择增发A股或发H股的方式,以达到融资的目的。

而眼下,定向增发已成为个股走牛的重大利好,假如上港集团定向增发的对象是外资集团,对上港集团的股价必将形成火爆支撑。

很多人认为上港集团开盘后会像中国国航一样,跌破3.67元的发行价。其实,这只是作空上港集团者的一个空想,就如獐子岛一样,当大部分人认为合理股价为40元左右时,它直接高开在60元之上。上港集团也是一样,当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它会跌破发行价时,它高开的幅度就越发出乎意料。因为,上港集团的开盘价,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国内港口企业的开盘价,它是全球第一个整体上市港口,它要争取的是全球视野下的港口业定价权。比如我们现在参照的全球港口业平均20倍市盈率,就将因为上港集团的股价而重新改写。

我们很乐意相信,上港集团,就是巴菲特当年眼中的可口可乐。

2006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