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
17284800000007

第7章 可借助贵人,但不能依赖贵人(4)

我们心里充满了奇特的自尊与自卑。别人的目光对于我们是那么重要,使我们不安。如果得不到公众的承认与肯定,我们再幸福也不幸福了,我们再快乐也不快乐了。我们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无法由我们自己验明。我们被动地生活,寻找幸福,我们常常寻找不着,因为我们出发时就迷了路。

真正生活的实质在于独立。因此,你要想获得真正幸福的生活,就不要活在别人的眼睛里,不要为别人的欢喜而欢喜,不要为别人的伤心而伤心,要真正过上独立自己的生活。

7.自己做自己的“伯乐”

古语有云:“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权威。然而,世上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凡欲成大事的人,在没有遇到伯乐的情况下,要敢于打破这种权威,自己做自己的伯乐。要知道,是金子就让它发光,不要等待。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抱怨自己明明具有千里马的能力和才干,却偏偏遇不到伯乐。他们不知道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伯乐。他们遇不到伯乐,没有发挥自己的机会,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具备这种想法的人,都是那些消极的人,一个积极的人决不会感叹命运的不佳,他们多数都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机会。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施展出来,就等于是浪费,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发掘出来,会抱憾终生。

自己做自己的伯乐也就是自我推销,而自我推销也是需要技巧的,正像推销产品一样,要有一个好的外装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对两组被试者分别加以修饰之后,使其中一组看起来风度翩翩,另一组则相对随便,并令其分别走路时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是:第一组闯红灯时,尾随者占行人总数的14%,而第二组的追随者只占4%,这说明人的服饰、穿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没有人会对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感兴趣。当然,服装也并不一定要时髦赶潮流,最要紧的是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大众化。

自我推销,光有了外在的形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行动起来,真正出手,否则你永远是一个被凉在一边的花瓶。有人曾经讲过这样一则在上大学时发生的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刚开学老师对同学们不十分了解,选班干成了老师头痛的事情,他也不知道应选谁好。后来,他说:“谁要认为自己有能力当班干,就主动来找我,我会给他施展的机会。”

那时我就想,谁会去主动跟老师说呀,多不好意思啊!即使有这个能力,主动推销自己,也觉得脸红。可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们班有个很不起眼的男孩,平时一向默默无闻,这时却毛遂自荐,当上我们班的班长。刚开始,我们大家都有点不服,像他这样一个内向、不苟言笑的男孩,能胜任吗?我们都有一些看热闹的味道。

事实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他在管理方面确实有两下子,帮助老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赞赏。那时我十分感慨,如果他不主动推销自己,即使他再有能力,也不会有表现的机会。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是千里马的不幸和悲哀,不甘于平凡的千里马一定要敢于推销自己,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平台。我们以史为鉴,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的确数不胜数。

刘邦最初没有重用韩信,这使韩信十分苦闷。他工作没有干劲,而且还和一群人犯了法,依照法律,要处以砍头之刑。执刑那天,当韩信前面的十几个人都被砍了头时,他忍不住心中的悲壮情感,面对监斩的人大声呼喊:“汉王不是要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要白白地杀掉英雄豪杰呢?”监斩官萧何听到韩信的话猛然一惊,觉得奇怪,便仔细打量一番韩信,发现他仪表堂堂,具有英雄人物的气概,于是将他释放。在交谈中,萧何发现韩信十分有才华,志大才高,便把他推荐给了刘邦,从此韩信受到刘邦的重用,他的军事天才也尽显发挥。

总之,作为一个想成大事的人,如果你自认为是千里马,就不要在乎有没有伯乐,没有伯乐,自己就是自己的伯乐。

8.独自站立才是真正的站立

对于一个人来说,求助于他人也许能够更快的成就事业,但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即使面对再好的机遇,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所以我们说“求人不如求己”,这是自古以来人们获得成功的恒定规律。

任何一个人,只有当他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能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他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他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靠别人恩典为生的人,根本就是一个从属的废物。

一个人不得志时应该怎样做呢?古人曾借一个失意之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君子当自强,而不甘自弃。

生活中有许多人,特别是读书人,常埋怨自己时运不济,他们叹道:我有智慧,却为什么生在这个时候?是时运呢,还是命运呢,让我独自受苦难。但是叹息不能改变现实,对这些人来说,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西尼16岁时来到了纽约。当时他仅有一年半的学习经历,他到美国黑人剧团应试,因念不下台词,主考官打断了他的试听:“别再浪费我们的时间了。”

回家后西尼买了台收音机,几小时几小时地收听广播,模仿播音员的发音。后来,西尼再次来到美国黑人剧团,并且最终成了世界上最好的演员。这就是强者面对挫折的态度,用这样的态度面对世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挡住你成功的步伐。

美国加州的一位大学生,急于找一份工作。他几乎是冲进一家报馆,对经理说:“你们需要一个好编辑吗?”对方答:“不需要。”“记者呢?”“不需要。”“排字工人呢?”“不,我们观在什么空缺也没有!”“那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大学生从公事包中拿出了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经理看了牌子,笑了,立刻打了个电话,把这件事说给老板听。随后经理笑呵呵地说:“如果你愿意,请到我们广告发行部来工作。”后来,这个年轻人成了这家报馆出色的经理,事实再次证明,只要努力自强,真正有用的人是会自己找到位置的。

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塑造者,依靠别人终究会垮掉。这正像森林里的藤蔓,总想靠大树来支撑自己,大树最终被它缠死而枯朽的时候,它的末日也就不远了。别人的帮助是暂时的,我们应该自己学会如何战胜困难,正像原始人要想使自己生存下去,必须自己学会打猎、种粮食,而不能靠邻居或朋友的接济。

美国五六十年代有一位非常受青少年欢迎的通俗文学作家叫卡迪丝。在她的一部很有影响的游记《魂系撒哈拉》中,记载着她的一次真实的经历。

那是一个秋天,卡迪丝女士按照自己既定的旅游计划,离开阿尔及利亚,前往突尼斯。中途要穿越一片沙漠。一大早,她就只身驾车出发了,希望能在日落前赶到。没想到,在下午距突尼斯邦米吉达镇还有一百多英里的地方,她的汽车抛锚了。

卡迪丝从来没有修过车,只能坐在车里静静地等待,希望有一辆车从这里经过,搭救她出去。残阳如血,风渐渐地紧起来,黄沙开始漫天飞舞时,仍没有一个人影出现。焦灼、恐惧开始爬上她的心头,沙漠中的种种传说开始在她的心灵中复活。可怕的幽灵、冻僵的尸体、饥饿的狼群……她感觉自己像一个即将被推上绞架的囚犯,在一步步走向刑场。

在恐怖、绝望中,突然,她觉得自己应该试一试能否修好这辆车。这个念头刚一产生,她便立刻兴奋起来,马上动手。当她打开车盖时,很轻易地发现,其实不过是一根导线断了。凭着常识,她很快就把导线接上了。

当马达再次轰鸣起来的时候,坐在车里的卡迪丝已能听到远处隐约传来的狼群的嚎叫声。

没有谁可以保证卡迪丝的安全,即使没有狼群的出现,寒冷也会把她冻僵。恐惧使她丧失了一切行动的能力,直到她挣脱出来,才想到要试试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她试了,并且轻易地成功了。其实,世上有许多事,我们一直因为恐惧而不敢做,就像卡迪丝遇到的一样,不过是连接一根导线的举手之劳。吓倒我们,使我们不敢动手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自己的恐惧,而产生这种恐惧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太多的依赖感。这种依赖的心理是非常坏的,因为当我们所依赖的对象失去时,也可能就是我们的末日。

李先生是政府里的一个小公务员。在46岁那年,他患了心脏病,妻子又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这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每见到一位朋友或同事,他都要喋喋不休地唠叨他的痛苦。开始,那些朋友及同事对他都抱有真诚的同情,并不断地安慰他。可是这仍旧不能使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仍是难以控制地向他们诉说、诉说、诉说。时间长了,他的那些朋友已经越来越不希望见到他了,因为难以忍受。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位同事坦诚地告诉了他,他才醒悟过来:“死者已经死了,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经历过亲人去世的痛苦?而我却把它当作惟独我才有的痛苦;医生要我精神放松,这样才有利于我的健康,我也听不进。是烦恼害了我,使我病情加重,朋友也疏远了我。我自己不想除去自己的烦恼,谁能帮我放下呢?它一直被我扯住不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谁有义务承担你的烦恼,你只有独自去承担,另外,也不要把太多的感情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当这个人不在的时候,你要有能够独自支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