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哈佛创意课
17285300000030

第30章 走进创意魔法训练营,掀起思维大风暴(3)

纺纱机是灵感思维在生活中的又一个重大发明创意。1764年,英国木工哈格里夫斯想要发明新的纺纱机,有一次,他苦苦地思索了一整天而毫无头绪,但在他随便走动时,不小心把妻子的手工纺车碰翻了,结果水平放置的纺锭倒过来变成了垂直的纺锭,但在地上同样转动。这时他忽然顿悟,何不将纱锭垂直放置呢?经过试验,他在纺纱机上并排垂直地装上几个、几十个、几百个纱锭,同时纺出若干根纱来,新研制的垂直纱锭比横纱锭提高功效8倍。纺纱机的改革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灵感思维的培养

那么,该怎样训练和提高灵感思维能力呢?

一、训练灵感思维能力必须养成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灵感不是唯心主义所说的“神灵”,而是人的大脑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以人的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和经验为基础的。正如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所说的:“毫无疑问,甚至最伟大的音乐天才有时也会被缺乏灵感所苦的。它是一个客人,不是一请就到的。在这当中,就必须要工作,一个诚实的艺术家决不能交叉着手坐在那里……必须抓得很紧,有信心,那么灵感一定会来。”这里说得很清楚,你要获得灵感就必须勤学苦练,绝对不能坐在那里消极等待。

曾经有报道说,被誉为世界第一男高音的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不识乐谱,这使得大家十分惊讶。后来,他本人对媒体坦然证实了这一点,他说:“这是真的,我不懂乐谱。”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不懂乐谱怎么唱歌呢?对此他解释说,他不是音乐家,不需要懂得乐谱,因为乐谱和唱歌不是一回事,他是用头脑和整个身体来唱歌的。他说的用头脑来唱歌是什么意思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灵感,很强的音乐灵感或许正是他成功的原因。

二、抓住机遇不放,把灵感转化为发明成果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了。因此每个人都要成为留心机遇的有心人,一旦机遇到来,就要抓住不放。

集装箱运输方式的发明人叫马尔柯姆,他本来是一名卡车司机。有一天,他把装满货物的卡车开到新泽西,急不可待地等待卸货和装船。就在这个时候,他脑子里面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难道不能想办法把拖车开到船上吗?这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大量节省劳动力。他及时抓住了这一灵感,不断地设计和改进,终于成功地设计了集装箱,并在1956年建成了他的第一个集装箱队。

三、身心放松,充分发挥冥想的作用

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创意的灵感偏爱自由和宽松的氛围,而在紧张、疲劳和受到压抑的情况下,大脑思维就会停滞,灵感就会被窒息。因此,学会身心放松,多参加旅行、登山、游泳和文娱活动,对于诱发灵感思维都是有益的。

冥想能够铺平杂乱的思绪,使心境平和,促进呼吸系统的循环,因而被称作“内心之旅”。冥想的目的是让人精神松弛,让人进入一种心旷神怡的状态,这正是产生灵感的理想状态。大量的冥想练习者的体会是,冥想不仅有健脑、健身的作用,而且能够自我调整。

四、养成记笔记的习惯,随时捕捉闪现的灵感

灵感这东西的确有点奇怪,来之不易,去之无踪。费尔巴哈说:“热情和灵感是不为意志所左右的,是不由钟点来调节的,是不会按照预定的日子和钟点迸发出来的。”既然灵感有这样的属性,为了在它不期而至的时候捕捉到它,我们就应该像狩猎者那样,时刻准备着。许多的作家、画家和作曲家,都有在“三边”放记事本的习惯,所谓“三边”就是书桌边、枕头边、手边,以便在灵感出现的时候立即把它记录下来。

有关贝多芬捕捉灵感的故事流传久远。有一天,他独自行走在维也纳近郊的一条小路中央,忽然他脑子里面闪现出了灵感,于是就蹲在地上记录刚刚构思好的乐曲。他写得那样专注,由于他双耳已经失聪,以至于一只送葬队伍奏着哀乐走到他的跟前,他竟然毫无反应。吹鼓手们气愤至极,正准备呵斥的时候,他们认出了那是贝多芬,于是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要惊动他,等一等,让他写完!”

灵感是对科学家、艺术家长期辛勤劳动的一种报偿和奖励。柴可夫斯基说:“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正道出了灵感发生的规律的本质。灵感来去匆匆,稍纵即逝,必须及时记录。及时记录已成为捕捉灵感思维火花的一个普遍使用的有效方法。

思维风暴

一次,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打算将一封回信寄给某位在来信中向自己询问了一些有关语言方面问题的读者。可就在信的内容已经写好、即将装入信封寄出的时候,他却被如何填写收信人的地址这个问题给难住了。原来这位读者在来信时就把自己的地址写得乱七八糟,而且字迹也潦草得根本无法辨认。可既然事已至此,又该怎么办呢?情急之下的吕叔湘先生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并顺利地把信寄了出去。

那么请问,吕叔湘先生究竟是如何填写收信人的地址的呢?

答案:原来吕叔湘先生想到的办法是:把来信上写明寄信人地址的那一块文字剪下来,然后再贴在自己即将寄出的信的“收信人”处,这样就把辨认收信人地址的工作交给那些很擅长此事的邮局工作人员了。

第二十一课 发散思维训练

什么是发散思维

不同的人,其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下,人们对待同一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思维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人们活动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运用于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做出反观式的评价,说他们具有开拓性、创意、多变性或稳健性、保守性、守旧性等。这些表现着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以及二者结合的不同作用。

何为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最根本的特色是,多方面、多思路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囿于一种思路、一个角度,一条路走到黑。对于发散性思维来说,当一种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它会主动地否定这种方法,而向另一种方法跨越。它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方法和领域探索,并力图在各种方法中,寻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

众所周知,大发明家爱迪生之所以为人称道,永留青史,不仅在于他发明了多少种东西,更在于他对科学孜孜不倦的精神。为试制灯泡丝,他实施了1600多个不同类型的方案,一直到最后找到碳化丝片才告成功。类似的例子在科学史和实践史上数不胜数。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既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多方面关系的总和,我们就应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向四面八方发散出去,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多更好的方法。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最主要的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几种。

一、多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最重要的形式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和创意,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例如,把6根火柴放在桌面上,要求组成4个等边三角形。许多人从常识思维出发,在二维空间即平面的范围内找答案,结果他们都失败了。但只要我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另一个方面,从三维空间即立体角度去考察,把6根火柴搭成一个正四面体,每一个面都是一个等边三角形,问题的答案就跃然纸上了。人类的思维本质上是多向的。我们应时常使思维处于多向、发散、开放的状态,去发现问题。而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会使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侧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另一种形式

在理解侧向思维之前,不妨先介绍正向思维。正向思维是局限于本领域内考虑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答案的思维方式。我们通常说某人干自己的老本行非常熟练,而对本行之外的事情很生疏,这就是一种正向思维的人。而侧向思维则不同,它要求把自己研究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把自己的专业同别的专业结合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和专业获得思维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本专业范围内的问题的思维方式。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启示,发现了地心引力定律,用的就是侧向思维。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揭开了“王冠之谜”,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1891年美国一位工程师从喷洒香水中得到启发,制成了发动机的汽化器;大哲人维特根斯坦从战壕中发现的一张作战地图受到启发,提出了“图像论”;中国的木匠行业的祖师爷鲁班从草划破了手受到启发,发明了锯等,这些都是侧向思维的表现和运用。侧向思维表明世间的万事万物本来是相互联系、触类旁通的。

三、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就其实质而言,是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在思维领域的反映。矛盾的对立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具有同一性和统一性。比如,上坡路和下坡路在同一条道上,冲上坡顶,所面临的必是下坡。平坦的路上,没有上坡,也没有下坡。上坡路和下坡路本是相互对立的,但又相互依赖和转化的。如果把矛盾双方对立起来,认为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那就陷入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且在现实中也难以成立。所以,逆向思维是有现实和理论根据的,从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常常会取得十分重要的成果。电动机的产生便是一例。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这一反向思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需要人们解答。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他在1821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试想没有大胆的逆向思维,电动机何时得以发明?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说“将心比心”、“从对方的角度想想”、“替我想想”等,这无非是要求自己或对方都从各自的对立面进行一下反向思维,从各自的对立方面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各种想法就会更全面、更客观,双方就可以得到理解、沟通,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逆向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意思维方式,关于它如何应用与训练,本书还将在后面专门开辟一章进行说明,这里不再展开。

发散性思维具有许多特点,比较能体现其特色的有三种,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第一,流畅性。

流畅性是指发散性思维用于某一方面时,能够举一反三,迅速地沿着这一方向发散出去,形成同一方向的丰富内容。例如,在考虑“木材”的用处时,发散性思维的思维过程是:沿着“木材可以做家具”这一方向迅速发散出去,“木材”可以做书柜、衣柜、电视柜、椅子、床、写字桌、饭桌,还可以做茶几,放在飞机内、轮船内等,表现为一个极其丰富的量的扩张过程。不过应看到,虽然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可以想到“木材”在各类、各地家具中的用处,但仍然是同一方向上的量的扩大,因而归根到底是单一方向的,属于发散性思维的低级层次。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想到“木材”的其他用处,如作为建筑材料、作为挑东西的工具甚至作为武器等,此时对“木材”用处的思考就发生了质的飞跃,转入了其他方向,这就是发散性思维的第二个特点,即变通性。

第二,变通性。

变通性就是发散性思维能从思维的某一方向跳到其他许多方向,使方向越来越多,有更多的方向可供选择和考虑,从而形成立体思维并编织成思维之网。变通性使发散性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散,从流畅性的单方向的量的扩张,发展到多方向的量的扩张,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方面性。

变通的过程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和陈旧观念,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如在日常思维中,人们认为鸡蛋不可能立在桌面上,鸡蛋也不可以打破。所以,当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在一次宴会上宣布他可以把鸡蛋立在桌面时,人们都不相信。其实,哥伦布的做法很简单,他把鸡蛋按在桌上,蛋壳破了,却立住了。简单的事实说明了一个理论问题,即人们头脑中已设立的障碍使思维受到限制而不能开动起来。所以,思维的变通过程就是变革头脑中某些僵化了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和方面去思考问题。变通性能为我们的实践和理论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三,独特性。

独特性就是发散性思维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独特性是发散性思维的最高目标,是在流畅性和变通性基础上形成的发散性思维的高级层次。没有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就没有它的独特性。实际上,要达到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需要广博的知识,多方面的生活经验。知识和经验为发散性思维的独特性创立了条件。实践也证明,凡在历史上做出独特贡献的人,他们都具有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的特点。试想,遇事不能变通、不能从多方面考察,人的思维就会褊狭、固执,何谈独特性?而没有独特性,平平的思维下的行为,也不会有大作为。

哈佛大学创意课指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是发散性思维必具的特点,是事业有成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由流畅性到变通性再到独特性,思维活动就进入了创意的高级阶段。

发散思维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