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17285800000023

第23章 包容——海纳百川的胸襟,成就大业的气度(3)

一个北大学生在他的日志里写到这样一篇故事:有一个叫白隐的禅师,不仅学问高深莫测,涵养也极高,据说这位禅师已经修练到开悟的程度。他有个他很恭敬也非常有钱的护法居士,经常带着家人到寺院里供养恭敬他。居士有一个很任性的女儿,年方二八,也经常来庙里拜见师父。与男朋友谈恋爱偷吃禁果,不小心有了身孕,男友怕承担责任就逃跑了,女儿很爱男友,也不敢实话实说,在父母的严厉逼问下,就对父母说:“都是白隐这个老秃驴干的好事。”父母气得暴跳如雷,没想到这个整天被供养恭敬的禅师竟然做出这么缺德的事,就去把禅师恶狠狠地骂了一顿。10个月过去了,小孩生了下来,就立即把孩子给禅师抱送过去,并说:“这是你的孽种!”白隐禅师只淡淡地说:“是这样吗?”他开始精心抚养这个孩子,许多不知情的人看禅师带着这么小的孩子,也骂他“老不正经”,禅师也只说:“是这样吗?”春去秋来,转眼孩子养到6岁了。孩子的父亲在外游荡了五六年,觉得风波也该平静了,才回到家来,当他知道白隐禅师替他受了很多委屈时非常后悔,主动登门向女孩的父母道歉,父母亲知道真相后也悔恨不已,带着许多供品到庙里向师父去道歉:

“师父啊,真是对不起,我们冤枉您了。”

禅师还是淡淡地说:“哦,是这样吗?”

“这孩子不是您的,我们得把孩子抱回去了,不能再拖累您了。”

禅师说:“善为恩之因,怨为恶之果,以善化恶,以恩报怨,佛家宽容之本性也。”

禅师的包容是宁可委屈了自己,而不让别人受到委屈,承担了别人的怨恨,而又把养育之恩奉献给了施怨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平稳生活,而让别人过得更加平稳,把自己个人的荣誉得失全部抛在脑后,最终还是换来了最真诚的悔悟。

北大学者们向学生讲起刘伯温以德报怨的故事:朱元璋攻下金华后,听说刘伯温的才学不凡,就不惜钱财想把刘伯温招到手下。开始,刘伯温坚决不答应,后经总制孙炎两次写信邀请,刘伯温盛情难却,到了应天,向朱元璋献出十八策。而后又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开创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即位后,刘伯温上奏整肃纲纪。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脏枉法,纵容手下而被治罪。丞相李善长与李彬私交甚厚,就出面请求从轻发落,刘伯温不听并下令处死李彬,从此刘伯温和李善长结下间隙。后来,朱元璋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伯温就劝说道:“他虽有过,但功不当罚,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朱元璋说:“他多次要加害你,你还替他说情?我想任命你当丞相呢。”刘伯温回答说:“这万万不行。这样做只能加深他对我的误会,再说丞相是一根顶天立地的粗木,而我只是一根细木,难以承担这样的重任啊。”李善长知道后,非常感谢刘伯温,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获得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是三峡工程的最大贡献者。”正是因为反对者的存在,使三峡工程设计者保持了冷静理智的头脑,规划更加周全,进而增强了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也是一种以德报怨。

现代的心理学家、人际交往大师戴尔·卡耐基从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接受别人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憔悴。”卡耐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咬烂撕碎对手,而是吸收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这也是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犹如一剂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学会以德报怨、以爱报怨、以宽容报怨,可以化解恩怨情仇,可以使裂痕得到愈合,可以拉近彼此间的情感,可以让对立双方的误解和猜疑得到彻底消融。这是宽容的最高境界,是最为宝贵的将心比心,以德报怨,付出的是大德,收回的也一定是大爱。理解别人就是理解自己,宽容别人可换来更大的宽容。以德报怨所换来的人生境界,必将闪耀出人性的光芒。

豁达大度品自高

在北大学者看来,豁达大度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优良品性,因为在人生漫漫旅途中,不如意十之八九,就像春有风沙飞扬,夏有烈日当头,秋有严霜萧瑟,冬有寒风刺骨一样,如果缺少了豁达大度的心胸,陷于各种各样的气恼中,比如,单位不涨工资,物价飞速上涨,购物排队等候,付出没有回报等等,就处处不会顺心如意,时时让人闷闷不乐。而如果抱着豁达大度的态度看待人生和生活,就会豁然开朗,不涨工资只需节省开销,物价上涨就少去超市,购物排队就早去或晚去几分钟,付出没有回报就当是做了贡献。这样一想,还会有什么烦恼和不快呢?

北大学生常常受到培养豁达大度品性的教导。凡是北大学生,一般都会至少经历两次心理落差。第一次来自于考试。一般认为,北大的学生不会惧怕任何考试,因为他们都是在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考试之后脱颖而出的,他们几乎都曾经是考试的佼佼者,都是班里或学校里的第一。但是,在北大的第一次考试中,他们无数次占据的第一的名次在不经意间离他们远去。因为这里的人都是曾经的第一名,大家都在争这个第一,而第一只有一个,其他与第一无缘的人就会产生不服输的失落感。第二次心理落差来自于自身弱项。北大学生中有许多多才多艺、见多识广的人,他们懂得社会百态、人情世故,显得更加成熟和理智。北大教授告诉他们,豁达才是快乐之源,只有豁达的快乐者,没有豁达的烦躁人。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说:“青年时期也是豁达的成长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度过两次心理落差,北大的学生很快都会变得豁达大度起来,他们把追求学业和提升做人本领当做核心,豁达使各种有碍于学业的不健康心理渐行渐远。他们成熟起来,他们理智起来,他们深沉起来,他们也更加地豁达大度起来,豁达大度使他们做人更加洒脱,生活更加愉悦,思想更加轻松。大凡胸怀大志、目光高远者,无不以豁达大度为怀,置区区眼前烦恼于不顾。相反,那些对只言片语都耿耿于怀的人,没有谁能成就大业。

美国奥尔德林豁达大度的故事就深深感染了北大的学生。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把人类送上月球。飞船上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名航天员经过近76小时的漫长飞行,7月21日2时56分,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踩到了月球上,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地球人。19分钟后,奥尔德林也跟着踏上了月球。而科林斯则驾驶着返回舱在环月轨道上等待返航。

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精典之言而名闻天下,但一同登月的奥尔德林却鲜有人知。

在登月成功的庆祝会上,有一个人对奥尔德林提出了一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你作为一同奔月的人,却没有像阿姆斯特朗那么风光,你是不是感觉很遗憾呢?”

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有点尴尬的奥尔德林,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第一个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第一个从月球上来到地球的人。”在大家欢愉的笑声中,他得到了最热烈的掌声。奥尔德林用他的豁达大度,真诚地分享了自己和朋友的快乐。

豁达大度是一种人性的美。豁达大度的人不会寂寞无聊,他们总是生活充实,情趣高雅,心胸浩瀚渊深,像充满生机的森林,清新而沉静,像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不顾沿途的污泥秽沙,直奔浩瀚的大海。豁达大度的人神经健全,身体壮实,能尽情欣赏如诗如画的世界,使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豁达大度,能够使人沉醉于泰戈尔所描绘的美妙境界:“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曾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以自己的豁达大度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马寅初曾因“新人口论”蒙冤获罪,当儿子跑回家告诉他被革职一事时,正在习练书法的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数十年后,仍是他儿子告诉他已被平反的喜讯,他还是轻轻地“噢”了一声。革职和平反这样的人生大事,马寅初看得都非常淡然,像是喝水吃饭一样平常。

当年马寅初蒙冤受批时,原先许多把“马校长”挂在嘴上的友人、同事和学生都惟恐避他不及,更有低劣小人趁机落井下石,捏造无中生有之言中伤他,当他的家人对那些诽谤言论表示愤慨时,马寅初说了下面一段话:

“我的前任校长(指胡适)曾在《致杨杏佛》一信中写到,‘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他胡适先于我做北大校长,但却是我晚辈,晚辈有此雅量,难道我还要输于他?”

马寅初特别喜欢“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这句名言,他也是用行动实践了这句名言,使他在历经人生坎坷中仍然长寿到101岁高龄。这也是豁达大度带给他的最高回报。

有一首描写豁达大度心境的诗这样写道:“临乱世而不惊,处方舟而不躁,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雨雪风霜。”虽然难以找到它的出处,但作者所表达的那种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不能不叫人敬慕。有了这样豁达大度的人生观,他的人生一定是快乐无比的,他的身体也肯定是健康长寿的。因为豁达大度的人生观是使人积极向上的生活艺术,豁达大度的人不会迷恋于金钱物欲,不会追逐时尚或与人争利,但也不会脱离现实生活,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他们总是不断为了心中那份理想而努力奋斗,在成绩面前不喜形于色,在挫折面前不悲观失望,与生活保持恰当的距离,从而达到境界理想化与生活现实化的完美结合。就像宋代佛家偈诗所写的那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有了豁达大度的心境,凡事就看得开、放得下,就会觉得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烦心事就会被抛到九宵云外,做人的品德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没有阅读便没有思想,没有阅读便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深邃的思考,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成功欲望,都可以在阅读中得到满足。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便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