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未来与新思维
17291300000028

第28章 《为无告的大自然》

作者:梁从诫梁晓燕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梁从诫在演讲

梁从诫,(1932~)。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办人之一,现任会长。梁从诫因突出的环保活动,曾获得“亚洲环境奖”、“地球奖”、“公众服务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等奖项,以及“环境使者”、“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等称号。梁从诫认为,人们想过好日子,是无可厚非的,但若不惜以破坏、践踏生态环境为代价,则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犯罪。

梁晓燕,环保主义者,“自然之友”创始人之一,为“自然之友”的创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梁晓燕与梁从诫一起编写过《走向未来》丛书。

《为无告的大自然》是“自然之友书系”之一,该书于2000年出版,反映了“自然之友”从筹备至2000年6年多来的艰辛历程。“自然之友”全称为“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成立于1994年3月31日,是中国第一个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团体,会址设在北京,创始人是梁从诫、杨东平、梁晓燕、王力雄。“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1万多人,其中活跃会员3000余人,团体会员近30家。各地会员热忱地在当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工作。“自然之友”自创办起,开展的行动有:保护川西洪雅天然林、保护滇西北德钦县原始森林滇金丝猴、开展藏羚羊保护工作与可可西里地区反盗猎行动等。“自然之友”以推动群众性环境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倡导绿色文明、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以争取中华民族得以全面持续发展为宗旨。“自然之友”已成为标志性组织之一,对中国环保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自然之友”认为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在公众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在中国实现,中国的环境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保护。它举行了几十次由专家主讲的“绿色讲座”,会员应邀到各学校、团体作报告或讲课达百余次,多次参与了多种环保主题的出版物等等。此外,“自然之友”还积极关注并参与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曾就治山和治水的关系、城镇消费、首钢搬迁、野生动物等问题通过全国政协渠道向政府提出相应建议,并通过传媒很好地宣传了“自然之友”的环境保护主张。最令“自然之友”会员们欢欣鼓舞的是,他们的工作保护了环境,保护了原始森林,保护了濒危动物……本书收录了“自然之友写的”和“写自然之友的”百余篇文章,既有专家学者的哲思、记者作家的妙笔,也有普通百姓发自内心的绿色心声,是20世纪最后几年里中国公众绿色心声的真实体现,是“自然之友”的行为理念、思想主张以及实际行动的缩影,也是中国民间“非政府组织”(NGO)创立和发展历程的一份可贵记录。同时也从侧面揭示出中国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倡导人与自然为友的意识,号召人们关注自然,爱护自然。

《为无告的大自然》是一本普通百姓写给自己的书。然而,当把这些普通的文字集结在一起时,却产生了深刻的哲学含义。正如梁从诫先生所说:“它不仅讲述了我们应当怎样保护环境,而且还讲述了我们应当怎样做‘人’。当前,在四处弥漫的商业化的、短视而浮躁的社会风气中,它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全然不同的理念,一种可望而且可及的清新的精神境界。”

1985年,在可可西里发现金矿的消息引起了这里前所未有的淘金热。沿昆仑山北端的库赛湖、卓乃湖、五雪峰、布喀达坂峰、马兰山、太阳湖等地,到处分布着沙金,从1984年以来,每年都有约三万左右的金农进入其间来淘金。据非官方消息,目前这里的金农达到九万余人。严重破坏了可可西里的沙金资源。更为严重的是,数万人的吃喝成了大问题,于是这里的野生动物纷纷罹难,十年中,野生动物数量就减少了三分之二。

可可西里,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少女”。

1992年7月,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批准成立治多西部工委,索南达杰任工委书记。从西部工委建立到索南达杰牺牲,一共是545天,在这500多天中,索南达杰十二次进入可可西里考察,行程六万多公里,历时354天。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部分生活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高原。它的羊绒(SHAHTOOAH,音沙图什)在国际上被视为“羊绒之王”,用其织出的“沙图什”披肩价值比同等重量的黄金和铂金还贵,在国际上深得一些显贵豪富们的青睐。正是这非比寻常的价格,勾起了犯罪分子的贪欲。从八十年代开始,犯罪分子开始武装开进可可西里无人区,大肆猎杀藏羚羊。六十年代,这里的野生动物群的壮观程度丝毫不亚于非洲大草原,成群的藏羚羊、野牦牛奔跑起来,烟尘遮天蔽日。然而盗猎分子比狼还凶猛,他们经常开着车追杀藏羚羊,有时一次就能屠杀五百只以上。到九十年代中期,全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两万只了,这期间至少有几十万只藏羚羊惨死于盗猎分子的枪下。

藏羚羊是中国的特有动物,生活在中国西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1979年,它被列入《国际野生濒危动植物贸易公约》(CITES)严禁贸易物种名录。然而,尽管有这样的国际禁令,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藏羚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却十分走红。它们可以在欧洲许多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市场上买到,而这些都是CITES的签字国。1996年,在伦敦一条藏羚绒披肩售价可达3500英镑。欧洲市场上的高价又使从中国非法出口到印度进行加工的藏羚绒原料价格随之上涨。

商人们编造神话,说绒是藏羚羊换季时自然脱落后,由牧民们从草原上一点一点捡来的。但事实是:这些绒都是从被盗猎者打死的藏羚羊皮上摘取的。而从每只羊身上只能取绒125~150克。

由于盗猎,藏羚羊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目前只有75000~100000只左右(1995年),仅为一百年前的十分之一。按照在印度加工的藏羚羊绒的数量估算,每年当有20000只以上的藏羚羊被猎杀取绒。如果盗猎以这样的规模进行下去,二十年内藏羚羊将有可能被灭绝。

珍妮·古道尔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永恒的,对动物、对人类、对未来的爱,还有她那闪烁着生命之光的富于生存哲理的昭示——唯有理解,才能关怀;唯有关怀,才能帮助;唯有帮助,才能拯救。

特雷莎修女说:“你给予必得使你有所付出,而你所给予的不只是在你的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你也将给予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或是你不想失去的,你非常喜欢的东西。”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伪装爱是如此容易,因为没有人会真确地要求你给予,直到成伤,直到成疾。”

我们是在服务别人还是只在享受另类度假或满足做好事的虚荣感?

伪装爱是如此容易。爱故乡,爱土地似乎成了从政客到百姓的口头禅,但是,你是否为了爱而付出,为了爱付出你珍视的东西,你不想失去的东西?

当你预见美好的事物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享给你四周的人,这样,美好的事物才能在这个世界上自由自在地传播开来。

绿色哲学所提倡的生活方式是把无限增长变为自我控制,把感官享乐转向审美追求,变征服自然为顺应自然。

——“自然之友”会员王力雄

《为无告的大自然》是一部人人必读之书。“自然之友”敬畏生命的言行感人至深,他们果敢的行为将会对人们旧有的生活理念有所改善。

——英国环保主义者丹吉尔斯·海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