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世界环保组织
17291800000028

第28章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2)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因地制宜地应用绿色环保理念,包括可再生能源与节能技术和材料,并充分尊重和继承当地传统建筑特色,建造节能、舒适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建筑。该项目致力于在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项目区进行绿色建筑的示范,并力求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同时,让建筑与自然共生,使其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坐落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内的藏式节能示范建筑和格咱乡的藏汉双语学校是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为保护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而设计、资助的绿色节能建筑示范项目。

6.环境教育项目

环境教育项目致力于提升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激发社区群众对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群众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配合、支持协会其他项目的开展。环境教育项目开展的工作有:

滇西北绿色旅游推广中心。滇西北绿色旅游推广中心项目是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嘉吉公司的资助下,由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实施的一个公益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展示滇西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唤起公众对滇西北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探索将环境教育、科普教育、爱国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融入旅游体验的有效途径;引导公众选择绿色旅游方式并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推广中心”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自豪环境教育。该项目和美国民间环保组织瑞尔中心(简称RARE)合作,与政府部门、学校和当地社区一起,在老君山开展以滇金丝猴为标志性物种、以自豪促环保为理念的自豪环境教育项目。项目示范阶段的实施时间为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示范点选为老君山地区的石头乡和黎明乡以及与滇金丝猴栖息活动比较近的村寨,示范项目结束后,项目范围扩展到其他滇金丝猴主要栖息地。

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教育项目利用学校教育,将自然保护的目标、社会公正、适度发展和社区参与融入师生的个人使命之中。其总体目标是为了巩固社区与协会在滇西北项目区共同取得的生态保护成果。除帮助当地农村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外,项目还力图缓解保护对象面临的各种威胁因子。从2002年12月起,云南省林业厅,丽江市和玉龙县教育局、林业局、环保局,拉市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当地学校等合作伙伴与协会一起,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和位置,制定了教学大纲。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制定师生“地球小助手”教学日志来教育孩子们关爱所有的生命,探索不破坏大自然的能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并宣传自己取得的成就。

全国性保护项目

2002年,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北京成立办公室,相继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中央部委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一系列全国性的保护项目,包括协助制定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推动绿色木材采购和森林认证制度,推广森林碳汇试点项目和国际标准,探讨长江流域保护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等。目标是将协会在全球其他地方获得的成功经验应用到中国更多的地区,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与合作伙伴(包括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科院、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和保护国际基金会)一起,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状况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估;确定需要优先保护的区域、生态系统和物种,并提出关键的保护行动和策略,以充实并更新现有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环保总局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于2006年11月17日在北京举办了“长江上游远景规划试点项目”启动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签订了《项目合作文件》。2007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中欧生物多样性示范项目签字仪式暨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方案征集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包括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内的首批5家机构和单位签署了旨在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赠款协议。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获赠的项目旨在中国开发并试验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使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能够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力求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2.保护区早期调研项目

中国于1993年签署批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是第一批批准该公约的国家。2004年2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七次缔约国大会上,中国政府接受了保护区工作方案。该工作方案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全面的、有生态代表性的和有效管理的国家和区域保护区系统。这项工作的陆地生态系统的建立须在2010年前完成,海洋生态系统须在2012年完成。第七次缔约国大会所提出的工作方案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框架(简称CBPF)提供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指南。该项目正是要评估中国保护区体系,协助制定中国保护区发展的战略规划,帮助中国政府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七次缔约国大会所提出的保护区工作方案。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框架创建有效的可持续生物多样性保护伙伴关系,并为申请全球环境基金的项目建议书编写提供支持。

保护区优先调研项目于2006年全面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为中国保护区制定一套有时限可循且可衡量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以支持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框架项目下的监测项目;开展中国保护区空缺分析试点;完成中国保护区管理能力需求的评价与能力建设项目设计;分析国家级保护区的资金来源、需求及满足资金需求的多种途径。

3.森林多重效益项目

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宗旨,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CI)和国家林业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共同实施森林多重效益项目,简称“FCCB项目”(即森林、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项目)。该项目通过引入随《京都议定书》应运而生的国际碳汇市场以及仍在探索阶段的生态效益有偿服务机制,在国家层面上推动科学造林以促进片断化生境的恢复工作,并试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旨在促进政府造林工程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并可为植树造林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带来持续的资金支持;目标是在中国西南山地项目点恢复森林植被,缓解气候变化,改善社区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和建立生物多样性廊道带,实现森林的综合效益,为实施森林恢复和获得碳汇受益提供示范。

2005年,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中国绿化基金会和国家林业局开始共同探讨碳汇基金的设立,引导碳汇项目最大程度地惠及社区和生态环境,探索生物能源在中国的开发运用前景。项目另一政策层面的重要产出是协助国家林业局等有关单位制订了中国的“碳汇”优先发展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造林、减缓气候变化的活动结合,扩大了“多重效益”概念的影响。项目组与国家林业局共同选择了四川王朗和云南高黎贡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实验点,与云南省林业厅确定了云南省的3个森林多重效益项目实施县。在探索生态系统有偿服务机制方面,协会项目组选择了丽江县吉子水库进行生态系统有偿服务试点。2007年,中国FCCB腾冲项目获得首批CCBA金牌认证。保护国际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的腾冲项目是第一个获得CCBA标准认证的项目。项目位于著名的云南高黎贡山西坡、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段。云南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

4.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

为减少区域内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对原始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重威胁,2004年8月起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国家林业局、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合作,积极寻求解决区域内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的可操作方案。通过推动国内公共部门与林业加工企业采纳绿色木材采购政策,促进国内可持续林产品原料供给,尽可能地减缓非法木材采伐与贸易对区域内天然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该项目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促进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与区域相关利益者就打击非法木材采伐及贸易问题的对话。2005年3月,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与森林对话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在香港举办了以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问题实际解决方案为主要议题的国际研讨会。香港会议成为中国国家林业局进一步推动解决区域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目前是中国国家林业局有关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问题咨询组的重要成员之一。

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森林项目合作推动中国参与解决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问题的区域进程。项目开展以来,协会推动并支持中国林业官员参与讨论非法木材采伐及贸易解决方案的区域性国际会议,包括2005年在菲律宾宿务召开的区域海关加强合作打击非法木材采伐国际研讨会,2006年在土耳其安塔里亚召开的东北亚森林执法与施政(简称ENA-FLEG)部长级会议后续行动研讨会,并于2006年9月与国家林业局及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在北京召开了第3次森林对话机制会议。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与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国家林业局官员考察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探讨双边及区域解决方案。2006年11月,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印度尼西亚项目部及亚太森林项目与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国家林业局5名高层官员就森林可持续经营及打击非法木材采伐贸易国际经验主题对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进行了实地考察。

协助国家林业局出台相关行业技术规范。为了规范林业企业相关的行为,国家林业局拟制定《中国林业企业海外采伐、森林培育、林产品采购技术指南》,2006年年底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开始与国家林业局合作为该技术指南的出台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2007年,由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共同在北京举办了“森林认证试点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分享了2006年国家林业局开展的6个森林认证国家标准试点单位的经验和问题。2008年,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和雨林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国家林业局对外项目合作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在北京主办了“森林与林产品认证及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

5.长江保护项目

长江流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可持续的开发活动、城市和工业污染、不协调的区域发展,特别是森林采伐以及大坝和其他水工建筑物所产生的取水、阻断洄游通道以及改变自然流量节律等影响,对长江流域淡水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减轻或缓解这种长期的生态影响和破坏,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于2006年7月成立了长江保护项目。

长江保护项目致力于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重要的区域,保护、重建长江的生态健康,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优化流域内水坝的设计和运行方案,减少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以及推动长江综合水资源管理。

2006年9月,项目与长江论坛秘书处、全球水伙伴(中国)在重庆共同举办了“河流生态流量”国际研讨会。2006年11月,项目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力发电学会联合举行“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外专家介绍美国水电开发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协会在美国、巴西为缓解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威胁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并与国内水电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共同探讨通过整合电网调度,优化长江上游水电建设投资并保证重要水生生物栖息河段生态流量的可能性。2008年,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在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开始在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