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环境与城市
17292500000002

第2章 城市生活应该更美好(2)

噪声污染。噪声级为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由于休息不足,疲劳不能消除,正常生理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噪声能使人的中枢神经受损,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长期在噪声的不良刺激下,会引起神经衰弱、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内分泌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它是一种致命的慢性毒素。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向英国发出警告说,英国国内存在严重噪声污染,每年死于噪音污染的人数已达6500。据世界卫生组织分析结果显示,死于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人中,大约3%的病例源于死者长期暴露在交通噪声中,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另外城市的建筑工地施工造成的噪声也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光污染。城市是光污染集中区。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在太阳光照射强烈时,都会反射光线。街道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舞厅里闪烁的彩色光,都给视觉神经很大刺激。据测定,这些彩光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白内障等,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

微生物污染。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是传播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可附着于尘埃、飞沫上,并以它们作为介质进入人体而引发疾病。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有肺结核、肺炎、天花、水痘等。

3.空气污染成为城市的噩梦

城市也是人类生态问题和环境危机的重要策源地,不断扩大的城市已经容纳了超过50%的地球人口,消耗了过多的资源,并产生严重的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已经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的历史,空气污染就像噩梦一样萦绕在地球上空,持续滞留,愈演愈烈。历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已沉痛地告诉人们:噩梦已成真。作为地球文明最集中、工业最发达的城市,遭受着最为严重的噩梦——空气污染。城市空气中污染物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和酸雨等构成。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黏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官,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氮氧化物(NOx)

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毫克/立方米,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毫克/立方米。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的氮氧化物平均浓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5毫克/立方米。

粒子状污染物

空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他污染物的运载体。其主要来源于煤及其他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煤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和飘尘。

酸雨

降水的pH值低于5.6时,即为酸雨。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水酸度pH值<4.9时,将会对森林、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明显损害。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卷烟的不完全燃烧,其次是炼焦、炼钢、炼铁等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而降低血流载氧能力,导致意识力减弱,中枢神经功能减弱,心脏和肺呼吸功能减弱;受害人感到头昏、头痛、恶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低于4.00毫克/立方米。

氟化物(F)

指以气态与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主要来源于含氟产品的生产、磷肥厂、钢铁厂、冶铝厂等工业生产过程。氟化物对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时,可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氟化物气体会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钙质减少,导致骨质硬化和骨质疏松。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城市地区日平均浓度7微克/立方米。

铅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汽车排出的废气。铅进入人体,可大部分蓄积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损害。引起临床症状为贫血、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我国尿铅80微克/升为正常值,血铅正常值小于50微克/毫升。

4.城市向环境污染宣战

世界上很多城市的空气,已经恶化到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严重程度。由于城市扩张、交通发达、经济高速发展和能源过度消费,最近几十年来,城市空气质量虽然在局部地区有所改善,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却是整体恶化了。世界上1/2的城市CO(一氧化碳)浓度过高,12亿多人口暴露在高浓度的SO2(二氧化硫)中,北美和欧洲多达15%~20%的城市,NOx(氧化氮气体)浓度超标。交通车辆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及研究上走过了漫漫长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笔者选择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六大城市,对其大气污染的状况、污染特征和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范围的城市生活状况,从而看清我们人类城市生活面临的环境危机。

清洁的生产和先进的技术,带领世界三大超级都市——伦敦、洛杉矶、巴黎走出了工业污染肆虐的年代。但三大超级都市远远未能走出城市空气污染的噩梦。因为它们几倍于其他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和能源消费水平,使其污染超过了清洁的生产和先进的技术可控制的范围,严重的大气污染仍然困扰着它们。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政府高额的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使他们有能力在治理污染方面仍然走在世界的前列。

英国伦敦——“大气污染阴魂不散”

早在13世纪,英国首都伦敦的大气污染就被记载于册,当时伦敦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石灰生产业造成的。17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伦敦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终于在1952年12月爆发了有史以来伦敦最严重的烟雾污染事件,这次事件持续了整整4天,致使4700多人死亡,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这次烟雾污染事件直接促成了1956年英国《清洁空气法》的诞生,《清洁空气法》使得民用污染源同工业污染源一样受到限制。1972年伦敦政府还规定不准使用含硫量超过1%的煤。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曾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煤烟型污染已渐渐隐退,伦敦SO2的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基本达到空气质量标准。但与此同时汽车尾气逐渐成为影响伦敦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据统计,伦敦道路交通比20年前增加了70%,然而同期道路面积仅增加10%,快速的交通增长不仅引起大气CO和NO浓度增加,还导致了二次污染物如NO2和O3浓度的增加,尤其在高温、阳光充足的天气里,在伦敦市中心臭氧浓度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制定的标准。

伦敦市政府对目前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予以相当的重视,将改善伦敦市空气质量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的治理计划。短期内,目标之一是力争在20世纪90年代末将伦敦市的NOx排放量较1987年减少30%。同时,在伦敦建设一个战略性的大气监测、分析系统,不仅监测伦敦市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和大气浓度,而且要统计、评价伦敦市公众健康、交通效能的状况,经综合分析后供政府决策参考。而长期内,伦敦市一方面参考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谋求治理污染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出路,另一方面决定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作长期的评估,以检验措施的成效。具体措施有:

(1)监测措施:1993年2月,伦敦建立了大气质量监测网络,从而更好地对各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综合分析。

(2)工业、生活污染治理:主要通过对这些污染源的持续控制,保证其减少排放污染气体。对燃煤和燃油的工厂一律采用除尘、脱硫装置;而对使用替代清洁燃料的居民采取补贴政策予以鼓励。政府通过逐步提高排放标准来加强对这些污染源的控制。

(3)交通污染治理:199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将技术与减少私人汽车、增加公共交通政策相结合,那么汽车排污量将会明显减少。因此伦敦已经计划改革公共运输系统,包括增加地铁和公共汽车,鼓励骑自行车和步行。同时对机动车采取防治措施,如限制汽油的含铅量,安装NOx的催化转化装置。

(4)资金投入:《环境法》要求工业部门、交通部门及政府部门都要为大气污染治理投资。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改善交通工具技术和燃料并奖励使用少污染燃料的企业。

煤烟型大气污染走了,光化学烟雾来了,大气污染还是不肯离开伦敦上空。伦敦控制大气污染的努力也不曾停止。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肆虐”

地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是美国汽车数量最多,气候变化最大的城市,这里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使洛杉矶臭名昭著。经济的成功带来的过度消费,造成了洛杉矶市严重的空气污染。正当许多发展中国家为经济发展一筹莫展的时候,加利福尼亚州已经开始控制过度消费,提倡清洁生产,并鼓励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美国洛杉矶市西临太平洋,东、南、北三面为群山环抱,处于西海岸气候盆地之中,大气状态以下沉气流为主,极不利于空气污染物质的扩散;而且常年高温、少雨,日照强烈,给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各方面的不利因素使洛杉矶成为美国的“雾都”。洛杉矶市的1400多万人口,900多万辆机动车和4万多家工厂对城市生活环境,尤其给大气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尤以机动车污染为甚。1989年秋,《洛杉矶时报》在头版登载了一幅洛杉矶市郊高楼大厦轮廓线的照片,仅仅在1英里(约1.6千米)左右的小山上才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些建筑物。当时洛杉矶市大部分时间里都被浅黄色的烟雾所笼罩。

洛杉矶市55%的NOx、77%的CO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而全城70%的地区经常浸泡在高浓度的尾气中。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在强烈的太阳光作用下又形成了更加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在洛杉矶市的严格控制下,光化学烟雾污染虽有所好转,但情况仍令人担忧。对此,加州为控制大气污染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努力,并成为美国战胜空气污染的实验基地。自从1970年颁布《清洁空气法》以来,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洛杉矶市采取了大量的治理措施和控制办法。首先,在洛杉矶市出售的汽车必须是“清洁的”,而且要求1994年以后出售的汽车全部安装“行驶诊断系统”,实时监测机动车的工作状态,让超标车辆及时脱离排污状态和接受维修。而且,加州通过了比联邦还严格的《污染防治法》,引导并促使美国和外国汽车生产厂商改进汽车的排放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