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环境与城市
17292500000026

第26章 未来的货币(3)

小区货币的使用范围受限于小区内,持有货币的居民将会自然寻求在地消费,进而促进在地产业的发展。

在地消费、在地货币的使用可以将财富、消费力与幸福感留在小区内,不会被连锁商店或跨国企业带出小区或我们的国家范围之外。

“曾经的”社区货币

自行发行货币并非本次经济危机中的首创。

日本公共管理机构曾运用“小区机制”解决棘手社会问题的一项成功的试验。承担设计任务的是日本的一个社会福利促进组织。由于近年来日本经济衰退,无家可归者众多,社保体系几近崩溃。青年人失业率增高,而小区资源空空如也,国内经济欠佳,银行被视为风险因素。一些街角商店的小老板认为“在自己的小区创造自己的小型价值流通循环”是一个好办法。他们提倡商品价格的10%可以用购物奖励的“代用券”支付。社会福利组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方案,即通过小区组织与街区内的20多个商业点签约,完善小区“代用券”,使它成为真正可以合法流动的“货币”,来促进小区救助。他们把这种“小区货币”统一起来,称作“R”——即圆的半径,用以象征“小区半径”。失业人员可以通过参与小区公益劳动,或是大街小巷清洁废物垃圾的“大扫除”中获得它。每个参加者工作一小时获得500“R”。小区公益项目,包括小区照顾、环境保护、儿童辅导,到助残扶老等一系列小区服务都在内。根据相应的协议,“小区货币”可以在加入协议的街边商店、咖啡馆和饭店付账。这项活动,从东京西南最大的市区中心之一涩谷开始,短时间内参加此项计划的失业者达到600多人。它开始是为职业中断者或失业者提供的小区式救济,后来逐步发展为对日本经济衰退的一项小区对策。使用“R”消费,不仅得到了官方的准许,还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得到学术界的支持。因此,“小区货币”支付手段开始被视为通往“小区自主能动性”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作为一种对社会衰退的减振器,促进那些公共资金无力提供融资的工作。“小区货币”真正使得“小区处于中心位置”,自己的货币创造自己的价值。

“小区货币”,是日本“小区文化”的产物。小区文化,在现代都市意味着就是增进人们的交往,凝聚认同感,促进市民们像乡村小社会那样互相照顾,互相提携。日本人的小区意识根深蒂固,各地的“町内会”、“商店街合同组合”、“地域振兴委员会”等小区组织比比皆是。一位旅日华人说,“日本小区主义的最大作用就是增进感情,睦邻亲和,打造健康而稳定的社会基础”。

大萧条时期,美国许多地方政府也通过发行一种代用钞票(scrip)来给员工发工资;泰国SantiSuk村的村民们在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就已开始自己印制货币“merit”;美国纽约州的伊萨卡镇从1991年开始就发行“伊萨卡小时券”(IthacaHours)。2008年9月,英国东苏塞克斯郡刘易斯市发行“刘易斯镑”以临时取代英镑,共印刷出1万“刘易斯镑”,得到当地约50家商店认可。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城镇使用这种形式。其中,美国规模最大的小区货币系统是诞生于2006年的伯克沙尔。在伯克沙尔货币体系里,个人可以到12家指定银行,用90美元换取100元伯克沙尔,然后可以在当地370个商家消费,迄今为止流通总额已经达到230万伯克沙尔。

理论基础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小区货币”应该是起源于一种“时间经济”,它建立在小区成员“等值交换”的基础上,是一种新型的“服务信用”。瑞士社会学家乌里·彼得·特里尔说,随着闲暇的增加,未来将出现一种“工作文化”,它将使“非薪金工作”在货币领域里享有同“薪金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它全然不同于现在所谓的业余嗜好,而是集创造性和娱乐性于一身的小区或环境服务,通过小区直接交易或合作体制来实现。如果说“终生劳动”曾经在传统“小区”是一种义务,那么在现代小区,看来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时间经济”不仅在日本,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城市也很流行。参加慈善工作的志愿者可以把“服务时间”储蓄起来,以后从别的志愿者那里得到以时间为单位的“报酬”。一套计算机系统登记着每一“时间货币”的收支情况,并定期向参与者提供结算表。“时间货币”就像传统小区的“以工代赈”,是“自给自足”的交换,既是免税的,也没有“利润”或“利息”,但可以积累起来,支付保健及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的费用,包括降低健康保险的成本。“纽约时间——货币协会”还在创建一个就业机构,它将为人们提供获得工作、接受培训和获得帮助的机会。个人可以利用该机构来获取有关的工作信息,并且,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外,还能得到支付自己每一小时的工作的“时间货币”。这些“R”可以储蓄起来,用于接受培训或作为失业时的一种资源。1998年启动的一个项目拟在全世界52个城市建立中心,提供与教育和保健有关的由企业主资助的志愿者项目。这些项目仍然以“时间货币”项目为基础,试图采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来建立一种志愿性的“时间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中的“货币经济”。学者们认为,在更加积极的、更具有反思性的社会里,任何人(包括弱者和老年人)不论在身体层面还是在心理层面上都应该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过程,把自己融入小区。

从实践经验看,“小区货币”对改进我国“低保”制度中下岗职工的小区救助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小区货币”不是“白给钱”,它是通过有组织的小区公益劳动,来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对受助者来说,不是通过救济,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小区货币”,也有利于心理上的平衡。

优势所在

这种“社区货币”不能够代替法定货币,它只相当于一种流通券,消费者通过购买或免费拿到后可以到指定网点花费,这是商家为了促进销售,以让利的形式来拉动消费的一种手段。这种“钞票”与我国部分地区发行的消费券类似,如发行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实惠等。由于只在本小区内运行,针对性很强,从短期来看,“社元”的发行确实能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起到活络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

在小区内使用自己的钞票,不仅可以得到折扣,更增强了居民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小区的凝聚力。

小区货币的流通可以鼓励更多在地居民创业,发挥所长。只要你能提供的服务,无论是木工、烹饪、打扫、缝娃娃、打毛衣、带小孩、烘焙、种菜、翻译、说故事、水电维修、教英文等,都可以提供出来作为小区地货币的买卖项目(或者直接以服务交换服务)。

社区货币

在地货币系统可保护小区在有天灾、政治社会、环境、经济灾害发生时,不会受到剧烈的影响,得以维持相同的生活质量。

小区货币系统是一个可以促进财富重新分配的制度,透过在地消费,让小区的生活更符合正义的原则。

使用小区货币,你会很清楚地知道你所使用、购买的货品或服务是从何而来,不用担心自己成为血汗工厂的支持者、儿童权或劳工人权的间接加害者。

在地消费与在地就业机会的增加,更可使居民得以就近满足生活所需之收入与消费,减少不必要的运输交通消耗,有助于节能抗暖化,更可以维护地球环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