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飞向月球
17293000000004

第4章 神奇的月球(4)

月球中厚度为129千米的表层具有放射性,经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假如它们来自月心,那么它们怎么会来到月球表面?

月球上水汽团之谜

最初几次月球探险表明,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它比戈壁大沙漠要干燥100万倍。“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表面发现任何水的踪迹。可是通过“阿波罗15”号,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259平方千米的水汽团。科学家们争辩说,这是美国航天员废弃在月球上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汽?看来这些水汽可能来自月球内部。

月球表面的一些玻璃状物质之谜

“阿波罗”号飞船的航天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月亮上铺着玻璃。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专家的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月球磁场之谜

探测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如果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据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且月球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就必须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月球内部“质量瘤”之谜

1966年8月至1967年8月,美国为了登月积极做准备,先后发射了5个月球轨道器飞船。它们航行到月球后,成为环绕月球运行人造月球卫星,实现对月球近距离全面考察。围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的表层下存在着物质聚集结构——“质量瘤”。当宇宙飞船飞越这些结构上空时,由于它们的巨大引力,飞船的飞行会稍稍低于规定的轨道,而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这清楚地表明这种“质量瘤”结构的存在,它们有巨大的质量,而且不止一个。科学家们认为,“质量瘤”由重元素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月海的下面。可是月球怎么会长“瘤子”呢?

月球尘埃之谜

美国“阿波罗”计划登陆月球的航天员发现,在月球上尘埃是普遍的,它无法避免,月尘摸起来很柔软,像雪一样,闻起来却有一股像火药的气味。

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这些细小的粉状颗粒无孔不入,它们钻进物品器具里,塞住螺栓孔。弄脏了工具,沾染在防护罩外层。在月球表面活动时,月尘成为航天员们工作的一个最大的麻烦。他们必须经常停下手边的工作,用大刷子清理照相器材和设备。刚登上月球时,航天员穿的航天服都是白色的,要不了多久,月尘就能把它们变成灰色,航天员们没有办法把它拍掉。每次舱外活动结束后,月尘都会沾满航天员的靴子、手套和其他暴露在外面的部位。而且,这些细小的颗粒还可能穿透航天服缝处的封条,进入航天服内部。返回登月舱前,无论航天员们如何用刷子清洁,都会不可避免把一些尘埃带进舱内,一旦他们脱掉头盔和手套,舱内就会弥漫着月尘的气味。

“阿波罗”系列飞船的航天员们先后从月球上带回4种月球尘土,在科学家检验过程中,它们给人们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谜团。科学家把月尘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之后,细菌一下子都死了。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

用植物做试验时结果是,把玉米种在月尘里,它的生长与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的不同。可是,水藻碰到月尘就会长得特别鲜嫩、青翠。

月尘是一种奇妙的尘埃,它的每颗尘粒都被一层厚度仅有数百纳米的玻璃镀膜包裹着,直径大概是人的头发直径的1/100。研究人员用显微镜检视了这层玻璃镀膜,发现有数百万个微小的铁斑悬浮在玻璃膜上,宛如天空中的繁星一般。

环形山被整修过吗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仿佛记载着特殊智慧的秘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执行讨程中,宇航员曾拍下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照片透露了一个惊人的信息,环形山上分明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例如在戈克莱纽斯环形山的内部有一个直角很规整,每个边长为25千米,同时在地面及环壁上,可以看出明显的整修痕迹。

月球形状之谜

现在的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科学家估计,和现在约38万千米的距离不同,早期的月地距离可能只有约26万千米。由于天体运行轨道半径与天体转速有关,按照这一假设,1∶1的自转公转周期比可以解释当前月球形状不规则的现象。

还有一些科学家假设,月球形成初期的自转公转周期比为3∶2,也就是公转2周期间自转3周,这种情况至多持续了几亿年,最后因为潮汐力而自转降速,自转公转比稳定为现在的1∶1。计算结果表明,这段自转比公转快的时期可能提供足够的力,为月球形成目前的形状准备工条件。

早在18世纪末,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就注意到,形状不规则的月球自转时会发生“颤抖”,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与行星科学教授玛丽亚·T·朱伯告诉《纽约时报》记者,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太空探测器发现,处于月球与地球地心连线上的月球半径被拉长,也就是说,如果沿赤道把月球分成两半,截面不是正圆,而是像橄榄球一样的椭圆,“球尖”指向地球。但迄今无人能就月球当前形状的成因给出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释。

月球形状的另一个谜团是,月球面对地球一面在物质构成及外貌方面与背对地球一面差异很大:朝向地球的月面地壳比背向地球的月面地壳薄许多,朝向地球的月面拥有由玄武岩构成的广阔平原,这平原被称为月海,这是很久以前月球表面火山喷发的结果。背对地球的一面月壳厚很多,陨石坑相对较多,几乎没有月海。

在一定程度上,月海中密度较高的玄武岩使月球的质量中心不在几何中心,偏离了约16千米。但是,迁移的发生过程尚不清楚。

月球不是规则球形,而是极直径略小于月球赤道直径的天体。仔细观臻月球形状,我们会发现它好像被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极“挤”过一样。

对这一现象,有科学家认为在月球形成初期,月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可能使岩浆尚未冷却的月球赤道地区“鼓”出一块。然而,这只是关于月球形状的种种假设之一,尽管人类已经登上月球,但众多的月球之谜仍待科学家一一破解。

月球土壤能杀菌吗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月球上的土壤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月球表面存在地球信息吗

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很多行星中存在很多人们想不到的内容,其中月球的表面上就存在地球的信息。特别是人们对月球研究发现,月球的表面高低不平的地理状态呈现了地球空间地图,这就给科学家提出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如果说月球是人造的,那么是谁将地球的表面信息拿到月球上去的?如果说月球是自然造就的,是什么力量将地球表面的信息转移到了月球?

按宏观科学的理论,一切物质都是具体存在的,要想理解这是为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力量能将地球的外表形象转移到了月球,就是说月球上的面相和地球的形象很相像,只能用“巧合”两个字给予说明。但是很多现象说的巧合多了,自然没有人相信了,特别是人们研究发现,如果将南极洲的外形和北冰洋的轮廓比较,竟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有人做了大胆的想象,如果将南极洲拿来补到北冰洋去,刚好把地球填平,那么是什么力量,是谁将北冰洋的物质搬到南极去了?这又是一个当代物理、天文等科学不能解释的问题。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在物体辐射的光子信息中包含物体的所有信息,其中就有物体的光子信息强度。物体的光子信息中还包含物体的形状,让另一个物体吸收这种光子信息后,就会知道物体的各种信息。时间久了,在这个吸收光子信息的物体内部就会储存原来的物体信息特征,存在发出光子信息的所有信息,也就是说会存在发出光子信息物体的宏观信息特征。根据此理论是否可以解释地球地貌与月球地貌相似之谜?月球与地球相伴数十亿年的时间,地球光子信息应该说更强,必然让月球吸收之后有所作为,改变自己的结构,改变自己的形状,就是说地球的光子信息在月球上有所体现。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吸收的光子信息能量多,可能不是凸出来,而是凹下去,因为吸收的光子信息的能量越多,受到光子信息支配的能力越强,并且会在月球的另一面有所体现,就是说月球的另一面体现地球的外貌更合适。

相对应的,地球的外貌也是与宇宙的其他光子信息相联系的,特别是在地球的北方,一定存在让北冰洋凹下去的信息,就是说地球吸收了这个光子信息以后,使北冰洋凹下去,同时这物质就会在南极体现出来,更多的理由是地球的外貌体现了宇宙光子信息在地球内部的传递,月球外貌也是体现了地球光子信息在月球内部的传递。所以月球的外形就会自然地体现地球的信息,这是非常正常的事。在光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理论中,是应该存在的现象,不仅如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会具有地球的结构特征,因为在生命内部存在地球信息的传递过程。

弄懂这些道理之后,人们再来理解月球上存在地球信息,北冰洋的轮廓与南极的外貌很相像,就容易了。特别是在地球上的文化,应该具有轴对称性,就是说在中国具有的各种文明中,有部分文明现象或类型,应该在中国的另一面被发现,因为光子信息可能直线传递,让那里人接收以后,得到同样的文明。也就是说地球的同一类文明应该有两处,一处是从宇宙来的时候,在地球表面上产生的文明,另一处是地球光子信息离开地球时,在地球表面上产生的文明。

不仅在月球上存在地球上的光子信息,就是在地球上也同时存在其他星球上的信息,就是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块石头内都存在宇宙的信息。

知识点拉普拉斯简介

月球,俗称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在古代,由于受限于科学技术,人类对月球是陌生的,人们不知道月球的真面目,并给予了丰富的想象。实际上,月球是一个没有空气、没有生命的寂静世界。月球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也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其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月球对地球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潮汐现象就是其中之一。

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是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一,他还是分析概率论的创始人,因此可以说他是应用数学的先驱。

拉普拉斯1749年3月23日生于法国,曾任巴黎军事学院数学教授。1795年任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教授,后又在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授。1799年他还担任过法国经度局局长,并在拿破仑政府中任过6个星期的内政部长。1816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17年任该院院长。1827年3月5日卒于巴黎。

拉普拉斯在研究天体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许多数学的方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定理和拉普拉斯方程,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