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
17294200000027

第27章 暴躁的风暴潮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气象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风暴潮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一)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二)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当然,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

如果最大风暴潮位恰与天文大潮的高潮相叠,则会导致发生特大潮灾,如8923号和9216号台风风暴潮。1992年8月28日至9月1日,受第16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损失非常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风暴潮、巨浪、大风、大雨的综合影响,使南自福建东山岛,北到辽宁省沿海的近万千米的海岸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袭击。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死亡194人,毁坏海堤1170千米,受灾农田193.3万公顷,成灾3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

当然,如果风暴潮位非常高,虽然未遇天文大潮或高潮,也会造成严重潮灾。8007号台风风暴潮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正逢天文潮平潮,由于出现了5.94米的特高风暴潮位,仍造成了严重风暴潮灾害。

依国内外风暴潮专家的意见,一般把风暴潮灾害划分为4个等级,即特大潮灾、严重潮灾、较大潮灾和轻度潮灾。

风暴潮历史灾害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在孟加拉湾沿岸,1970年11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在有了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仍然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1959年9月26日,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一带地区,遭受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曾达3.45米,最高潮位达5.81米。当时,伊势湾一带沿岸水位猛增,暴潮激起千层浪,汹涌地扑向堤岸,防潮海堤短时间内即被冲毁。造成了5180人死亡,伤亡合计7万余人,受灾人口达15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52亿日元(1959年价)。

美国也是一个频繁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国家,并且和我国一样,既有飓(台)风风暴潮又有温带大风风暴潮。1969年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卡米尔(Camille)”飓风风暴潮曾引起了7.5米的风暴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位的风暴潮记录。历史上,荷兰曾不止一次被海水淹没,又不止一次地从海洋里夺回被淹没的土地。这些被防潮大堤保护的土地约占荷兰全部国土的3/4。荷兰、英国、前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美国东北部海岸和中国的渤海,都是温带风暴潮的易发区域。

孟加拉湾遭受风暴潮袭击

在近40年中,我国曾多次遭到风暴潮的袭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956年第12号强台风引起的特大风暴潮,使浙江省淹没农田40万亩,死亡人数4629人。1969年第3号强台风登陆广东惠来,造成汕头地区特大风暴潮灾,汕头市进水,街道漫水1.5~2米,牛田洋大堤被冲垮。在当地政府及军队奋力抢救下,仍有1554人丧生,但较1922年同一地区相同强度的风暴潮,死亡人数减少了98%。1964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使海水涌入陆地20~30千米,造成了1949年以来渤海沿岸最严重的风暴潮灾。黄河入海口受潮水顶托,浸溢为患,加重了灾情,莱州湾地区及黄河口一带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另一次是1969年4月23日,同一地区的温带风暴潮使无棣至昌邑、莱州的沿海一带海水内侵达30~40千米。

据统计,1949~1993年的45年中,我国共发生过程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台风风暴潮269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49次,超过3米的10次。共造成了特大潮灾14次,严重潮灾33次,较大潮灾17次和轻度潮灾36次。另外,我国渤、黄海沿岸1950~1993年共发生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温带风暴潮547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57次,超过3米的3次。造成严重潮灾4次,较大潮灾6次和轻度潮灾61次。

尽管沿海人口急剧增加,但死于潮灾的人数已明显减少,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和风暴潮预报警报的成功。但随着濒海城乡工农业的发展和沿海基础设施的增加,承灾体的日趋庞大,每次风暴潮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却正在加重。据统计,中国风暴潮的年均经济损失已由50年代的1亿元左右,增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平均每年约20亿元,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每年平均76亿元,1992年和1994年分别达到93.2亿元和157.9亿元,风暴潮正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