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学会感恩的故事
17294700000012

第12章 爱让我们学会感恩(1)

天使的帽子

当我还是小孩子时,曾对3件事情笃信不疑:我的家人都爱我;太阳每天早上都会升起;我的嗓音很美妙。对最后一点我尤其有把握。因为每当全家一起唱歌时,我都会扯着嗓门大喊,从来没有人阻止过我。所以当我的二年级老师凯瑟琳嬷嬷宣布她要在圣诞节当天举行一场演唱会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凯瑟琳嬷嬷对全班同学说:“歌唱是我们向上帝表达爱意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她说要根据我们的演唱天赋来编排节目,全班26个人都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想独唱的同学请站在钢琴右侧,想参加合唱的同学请站在钢琴左侧。”

在嬷嬷还没走到钢琴之前,我就第一个站到了钢琴右侧。她给了我几支曲子,我从中挑选了我们家最喜欢唱的《当爱尔兰眼睛微笑时》。嬷嬷开始弹琴,我则以一个7岁女孩儿所能展示的最丰富的感情开始演唱。可没唱几句就被嬷嬷打断了:“谢谢你,下一位。”

当我回到座位上时,看到有些同学在窃笑。难道我做错什么事了吗?

独唱的名额很快就招满了。嬷嬷听了每位同学的试唱,然后将声音接近的人编排在同一个声部,最后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

当其他同学开始熟悉歌谱时,嬷嬷把我叫到她的桌前,温和地看着我。“杰奎琳,你听说过‘音盲’这个词吗?”

我摇了摇头。“就是说你发出来的声音与你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她拉着我的手说。“这没什么值得害羞的,亲爱的,你仍然可以参加演唱会。你做出发音的口型就可以了,但不要发声。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我是如此羞愧,以至于放学后我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坐公共汽车来到了多莉姑姑家。在我眼里,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她。在那个大多数女性都要嫁人的年代里,她勇敢地选择独身生活。她还参加过狩猎远征队,和艾森豪威尔总统握过手,吻过克拉克·盖博(好莱坞著名男影星)的脸,并打算环游整个世界。她能理解我的世界是如何被这个可怕的发现搞得翻了天。

多莉姑姑给我端来饼干和牛奶。“我该怎么办?”我抽泣着说。“如果我不能唱歌,上帝会以为我不爱他的。”

多莉姑姑的手指在桌上敲着,眉头皱在一起。最后她眼睛一亮。“有办法了!我将帽子戴上!”

帽子?它能帮我解决“音盲”这个大问题吗?她那棕色的眼睛盯着我,声音忽然降了下来。“杰奎琳,我得透露一点儿天使的秘密,但首先你得发誓不会告诉任何人。”“我发誓。”我低声说。

多莉姑姑抓着我的手说:“当我在罗马圣彼得教堂祈祷时,曾听到旁边座位上一个人讲话。他也是个音盲,也担心上帝听不到他的歌声。那里的牧师悄悄告诉他,一小块铝箔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不明白。”

“你在嘴里默默地念出歌词,它们会通过铝箔反射,天使就能捕捉到这些声音,把它们放到特制的袋子里,然后送给上帝。这样上帝就能听到你和同学们一起唱赞美诗的美妙声音了。”

虽然听起来有些玄妙,但我相信万能的天使还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况且多莉姑姑表情严肃,她是不会欺骗我的。

“那我把铝箔藏在哪儿呢?”

“藏在我的帽子里,”多莉姑姑说。“我会坐在演唱会的前排。不要对凯瑟琳嬷嬷和你的父母泄漏一个字。”

圣诞节那天,全家都去观看我的表演。我紧紧盯着多莉姑姑的帽子,根本不去考虑在场的人能否听到我的声音,我沉默的歌声是唱给上帝一个人听的。演出非常成功,多莉姑姑夸我的表演具有“奥斯卡水准”。

4年前多莉姑姑去世了,享年90岁。葬礼结束后,我们晚辈聚在一起,追忆这位令人尊敬的姑妈。我们吃惊地发现,她的“天使的帽子”曾帮过我们许多人。一个口吃的外甥盯着她的帽子,完成了自己首次登台演讲;一个胆小的侄女勇敢地参加学校戏剧演出,并在拼写比赛和天才竞赛中获奖,就因为多莉姑姑戴着帽子坐在前排。她让我们相信天使就在我们身边,帮我们完成了许多自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即使到了现在,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还会想起多莉姑姑和她的“天使帽子”。我童年时的信仰仍然没有改变:我的家人都爱我;太阳每天早上都会升起;在那个难忘的圣诞节表演中,我拥有最美妙的声音。

红心换拥抱

李夏普洛是个已经退休的法官,他天性极富爱心。终其一生,他总是以爱为前提,因为他明白爱是最伟大的力量。因此他总是拥抱别人。他的大学同学给他取了“抱抱法官”的绰号。甚至车子的保险杠都写着:“别烦我!拥抱我!”

大约6年前,他发明了所谓的“拥抱装备”。外面写着:“一颗心换一个拥抱。”里面则包含30个背后可贴的刺绣小红心。他常带着“拥抱装备”到人群中,一个红心换一个拥抱。

李夏普洛因此而声名大噪,于是有许多人邀请他到相关的会议或大会演讲。他总是和人分享“无条件的爱”这种概念。一次,在洛杉矶的会议中,地方小报向他挑战:“拥抱参加会议的人,当然很容易,因为他们是自己选择参加的,但这在真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他们要求李夏普洛在洛杉矶街头拥抱路人。大批的电视工作人员尾随李到街头进行采访。首先李向经过的妇女打招呼:“嗨!我是李夏普洛,大家叫我‘抱抱法官’。我是否可以用这些爱心和你换一个拥抱?”妇女欣然同意,地方新闻的评论员则觉得这太简单了。李看看四周,他看到一个交通女警,正在开罚单给一台宝马的车主。李从容不迫地走上前去,所有的摄影机紧紧跟在后面。接着他说:“你看起来像需要一个拥抱,我是‘抱抱法官’,可以免费奉送一个拥抱。”那女警接受了。

那位电视时事评论员出了最后的难题:“看,那边来了一辆公共汽车。众所皆知,洛杉矶的公共汽车司机最难缠,爱发牢骚,脾气又坏。让我们看看你能从司机身上得到拥抱吗?”李接受了这项挑战。

当公车停靠到路旁时,他跟车上的司机攀谈:“嗨!我是李夏普洛法官,人家叫我‘抱抱法官’。开车是一项压力很大的工作哦!我今天想拥抱一些人,好让人能卸下重担,再继续工作。你需不需要一个拥抱呢?”那位身高六英尺二、体重230磅的公车司机离开座位,走下车子,高兴地说:“好啊!”

李拥抱他,还给了他一颗红心,看着车子离开还直说再见。采访的工作人员,个个无言以对。最后,那位评论员不得不承认,他服输了。

一天,李夏普洛的朋友南西·詹斯顿来拜访他。她是个职业小丑,身着小丑服装,画上小丑的脸谱。

她来邀请李带着“拥抱装备”,一起去残疾人之家,探望那里的朋友。他们到达之后,便开始分发气球、帽子、红心,并且拥抱那里的病人。李夏普洛心里觉得很难过,因为他从没拥抱过临终的病人、严重智障或四肢麻痹的人。刚开始很勉强,但过了一会儿,南西和李夏普洛受医师和护士的鼓励之后,便觉得容易得多了。

数小时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最后一个病房。在那里,李看到他这辈子所见过情况最糟的34个病人,顿时他的情绪变得十分复杂。他们的任务是要将爱心分出去,点亮病人心中的灯火,于是李夏普洛和南西便开始分送欢乐。此时整个房间挤满着被鼓舞的医护人员。他们的领口全贴着小红心,头上还戴着可爱的气球帽。

李夏普洛来到最后一个病人李奥·纳德面前。李奥穿着一件白色围兜,神情呆滞地流着口水。李夏普洛看他流着口水时,对南西说:“我们跳过去别管他吧!”南西回答:“可是他也是我们的一分子啊!”接着她将滑稽的气球帽放在李奥头上。李则是贴了一张小红心在围兜上。他深呼吸一下,弯下腰抱一下李奥。

突然间,李奥开始嘻嘻大笑,其他的病人也开始把房间弄得叮当作响。李回过头想问医护人员这是怎么一回事时,只见所有的医师、护士都喜极而泣。李只好问护士长发生什么事了。

李夏普洛永远不会忘记她的回答:“23年来,我们头一次看到李奥笑了。”

拥抱的力量

在足球王国巴西,不踢足球的男孩子,绝对不会招人喜欢。在那里,富人的孩子有自己的足球场地,穷人的孩子也有穷人的踢足球方式。球王贝利就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因伤退役、穷困潦倒的足球队员。

贝利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足球天赋,他常常踢着父亲为他特制的“足球”——用一只大袜子塞满破布和旧报纸,然后尽量捏成球形,外面再用绳子捆紧。贝利经常光着黑瘦的脊梁,在家门前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街,赤着脚练球,尽管他经常摔得皮开肉绽,但他仍然不停地向着想象中的球门冲刺。

渐渐地,贝利有了点名气,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常常跟他打招呼,还给他敬烟,像所有未成年人一样,贝利喜欢吸烟是冲着那种“长大了”的感觉。

终于有一天,当贝利在街上向人要烟时被父亲看见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贝利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因为,他看到父亲的眼睛里有一种忧伤,有一种绝望,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怒火。

父亲说:“我看见你抽烟了。”

贝利不敢回答父亲,一言不发。

父亲又说:“是我看错了吗?”

贝利盯着父亲的脚尖,小声说:“不,你没有。”

父亲问:“你抽烟多久了?”

贝利小声为自己辩解:“我只吸过几次,几天前才……”

父亲打断了他的话,说:“告诉我,味道好吗?我没抽过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味道。”

贝利说:“我也不知道,其实并不太好。”贝利说话的时候,突然绷紧了浑身的肌肉,手不由自主地往脸上捂去,因为,他看到站在他跟前的父亲猛地抬起了手。但是那并不是贝利预料中的耳光,而是父亲把他搂在了怀中。

父亲说:“你踢球有天分,也许会成为一名高手,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

父亲说着,打开他瘪瘪的钱包,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父亲说:“你如果真想抽烟,还是自己买的好,总跟人家要,太丢人了,你买烟要多少钱?”

贝利感到又羞又愧,眼睛里涩涩的,可他抬起头来,看到父亲的脸上已是泪水纵横……

后来,贝利再也没有抽过烟。他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了一代球王。多年以后,贝利仍不能忘怀当年父亲那温暖的一个拥抱,它比多少个耳光都更有力量。

最想要的答案

一所重点中学百年校庆时,恰逢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雒老八十寿辰。雒老师极富传奇色彩,他所教过的学生,许多已经成为蜚声海外的教授、学者。是什么原因使雒老师桃李满天下呢?学校决定在百年校庆之际,把这个谜底揭开。

于是,学校给雒老师教过的学生发出一份问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雒老师的哪些方面最让他们满意。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是他渊博的学识;有人认为是他风趣的谈吐;有人认为是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是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有的学生说喜欢他营造的课堂氛围;有的学生干脆说,雒老师的翩翩风度是他们最满意的。

然而,学校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因为这些也可能是其他老师所具有的,并没有代表性。学校又在众多的学生中,选出100位最有成就的人。为了得出较为一致的答案,这次的问题很简单:你认为,雒老师的哪一方面对你的人生影响最大。

答案很快反馈了回来。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答案居然惊人得一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雒老师给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眼神。

这下轮到组织者为难了,眼神这个答案非但没能起到揭秘的效果,反而使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了。百年校庆的日子很快到来了。校长讲完话后,便是各界名流的致辞。一位知名的教授上台,先向端坐在中央的雒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说:“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聚一堂,首先得感谢雒老师。我刚上这所中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差,说实话,那时我已经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正是雒老师把我从困难中拯救了出来。要问雒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他那会说话的眼神。是的,那时候同学看不起我,父母对我也失去了信心。然而,雒老师的眼神中流动着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自卑和沮丧的心。我就是从他的眼神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

另一位学者致辞的时候,笑笑说:“上中学的时候,我最讨厌老师的偏袒,比如偏袒成绩好的,偏袒女生。因为讨厌老师,导致我很厌学。雒老师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晴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使我的心也变得晴朗起来……”

后来上台的学生中,大凡雒老师教过的,无一例外地谈到了雒老师的眼神。有的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在安静中透着温和;有的同学认为雒老师的眼神中蕴满父亲般的慈祥;有的同学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地荡涤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