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
17294900000001

第1章 理解父母的关心与爱护(1)

半根香蕉

某时尚杂志列出一些著名女影星减肥瘦身的妙招。其中有美国女影星黛米·摩尔,在她的介绍中,早餐只食一杯燕麦粥,半根香蕉。我不禁停下来思考,另外半根香蕉在哪?不妨先猜测一下:侍者给主人端上盛有半根香蕉的盘子,另外半根由侍者享用;还有可能,是掐头去尾只取精华的半根香蕉,其他边角余料弃之垃圾箱;最后一种可能是余下半根放入冰箱冷藏,待明天再吃。但细想,这个可能性不大,一个国际影星怎么会在乎那半根香蕉呢?

在一次饭局中,一个企业家朋友为我讲述了另外一个关于半根香蕉的故事。几十年前,他只有10来岁,还在贫困的农村,那时候还不知道香蕉为何物。一次他母亲带他去县城参加远房亲戚的婚礼。在宴会上,他平生第一次见到了香蕉,黄灿灿的,月亮一样的形状,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母亲为他剥好一根,递给他,他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风卷残云。母亲也拿了一根,在亲戚众目睽睽下,剥开,吃了一口,然后拿着香蕉若无其事地到里间找水喝。整个宴会,他都沉醉在那根香蕉的美味中,其他的都退居其次了。

回家的路上,母亲小心地从兜里掏出手帕,细致地展开,里面竟是那根只咬了一小口的香蕉,母亲微笑着把香蕉交到他的手上。他虽然幼小,但他懂得那半根香蕉的分量,母亲在亲戚面前不失体面地为他保存半根香蕉,这里面包含太多——母亲在贫困中强烈的荣誉感、不卑的尊严以及对他浓浓的爱。

他意味深长地说:“吃那半根香蕉,虽然没有了第一根香蕉的美味,但吃在嘴里的感觉永远难忘。正是那半根香蕉让我时时铭记,奋发图强。”

同样是半根香蕉,大影星只是为了消除赘肉,而我朋友则因此改变了一生。

加倍的痛

有人说,儿女的痛,到母亲那里是加倍的。是真的吗?我曾经怀疑过。

步入五月,翘首“黑色六月”,高考的晕热闷得我喘不过气来。学习任务的繁重,不见起色的成绩,还有对未来的忧虑,导致我身心疲惫,日益憔悴。

不经意间,发现母亲也瘦了。母亲几乎每天都来一次,来给她挑食的女儿送一些可口的饭菜。

嚼着一片青菜叶时,我蓦地抬头,恰是四目对视。母亲那两翼的白发,消瘦的脸庞,慈祥的笑容以及攒在眼眶里打转的点点泪花,让我读懂了她的心痛和无奈。我僵住了,突然间“哇”的一声,终于释放了心中的歉疚:“妈,我是个不争气的女儿,我怎么值得您每天跑二十里地来给我送饭呢?”

母亲替我拭掉泪水的那一刻,我的主意已定。“妈妈,以后别再给我送饭了。您这个样子,我就不能全身心地学习了。每天还盯着黑板呢,仿佛就看见您已经在外面等我了!”母亲一愣,瞬间泪如雨下:“小梅,学习那么累,你又那么瘦,每天若不见到你平平安安的,妈妈晚上就睡不着觉。再说你的胃不好,若妈妈不来,那……”母亲哽咽了。

然而我的主意已定,任由母亲怎么说,最终,我仍是咬着嘴唇抛下一句话:“我兜里的钱任我怎么花也花不完,您以后不要再来了。高考完以后,我立马回家看您……”噙着泪水,我跑入凄惨毒辣的太阳光下……

几天之后的一个中午,我耷拉着脑袋走进食堂。午饭时间已经过了。我低着头无精打采地嚼着一个馒头。忽然间,一碗鸡汤伴着浓浓的香味摆在了我的面前。“吃吧,补补身子,今天学校里搞赠送,这是最后一碗了!”洗碗阿姨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笑嘻嘻地看着我。我惊愕了。阿姨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便说:“学校对高三的特殊照顾嘛!费用都已包括在你们的高考费中了。”

以后的日子里,阿姨几乎每天都在为我滋补。我由开始的坦然到疑惑到怀疑再到拒绝,慈爱又善良的阿姨终于抵不住我的步步紧逼,朝我叹了口气:“可怜天下父母心哪!”顺着她的手指,我看到了那熟悉的眼神——母亲正弓着身子从二楼向下看我。感情的防线瞬间崩溃,泪水模糊了双眼……

最终,母亲陪我走过了六月,我进入了一所理想的大学。在收拾行囊准备涉足远行时,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儿女的痛,到母亲那里是加倍的。”

父爱如禅

那一天的情景,在寂寞的午夜,在我困倦、懈怠的时候,如电影中的慢镜头,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秋天,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凌晨4点钟,父亲轻轻叫醒我说他要走了。我懵懂着爬起身,别的新生都在甜美地酣睡着,此刻他们心里该有怎样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梦想啊!而我由于心脏病,学校坚持必须经过医院专家组的严格体检方能接收。前途未卜,世路茫茫,一种被整个世界抛弃了的感觉包围着我,心里是一片荒芜与凄苦。待了许久,我说:“你不能等我体检后再回去吗?”话里带着哭腔。父亲抽出一支烟,却怎么也点不着。我说:“你拿倒了。”父亲苦笑,重新点燃,狠狠吸了两口。我突然发现地下一堆烟头,才知道半夜冻醒时看到的那闪闪灭灭的烟头不是梦境,父亲大概一夜未睡吧!我陷入了沉默。

“你知道的,我工作忙。”父亲拿烟的手有些颤抖,一脸的愧疚,“我没有七天时间陪你等专家组的结果。”

又沉默了好久,烟烧到了尽头,父亲却浑然不觉。我说:“你走吧,我送送你。”

父亲在前,我在后,谁也不说话,下楼梯时,明亮灯光下父亲头上的白发赫然刺痛了我的眼睛。一夜之间,父亲苍老了许多。

白天热闹的城市此时一片冷清,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只有我们父子俩。一些不知名的虫子躲在角落里哀怨地怪叫着。

到了十字路口,父亲突然站住,回过头仔细看了我一眼,努力地一笑,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头:“没什么事的,你回去吧!”然后转过身走了。

我大脑里一片茫然,只是呆呆地看着他一步步离去,努力地捕捉着昏黄路灯下父亲的身影。我希望父亲再回一下头,看看不曾离开他半步、最为他所疼爱的儿子。然而除了犹豫踉跄,甚至刹那间的停顿,父亲却始终没有转过身来。又不知过了多久,我才发现父亲早已在我的视线里消失,转身回去的一瞬间,泪水夺眶而出。

七日后体检顺利通过,我兴奋地打电话告诉父亲,父亲却淡淡地说:“那是一定的。”

只是后来母亲凄然地告诉我,在等待体检的那些日子里,平日雷厉风行、干练的父亲一下子变得婆婆妈妈起来,半夜里会突然大叫着我的乳名惊醒,吃饭时会猛然问母亲我在那个城市里是否水土不服,每天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我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听着听着,我的泪又止不住的流出来了。

这些事父亲从没有提起过,我也从没主动问及过。我明白,人世间的痛苦与劫难,有些是不能用语言交流的,即便是父子之间。父爱如禅,不便问,不便说,只能悟。

给儿子暖脚

母亲生日那天,我带女儿回老家住了一晚。女儿是我母亲带大的,她还恋着奶奶,晚上就跟奶奶睡。

夜里,我听到女儿和母亲在房里不断地说话。她们一个九岁,一个七十岁,相差六十多岁,怎么会有那么多话说呢?我一时兴起,就不声不响地站在门外,偷听她们祖孙俩都说些什么。

她们闲扯了一会儿,女儿问:“奶奶,昨天郑伯伯的妈妈过生日,爸爸给了她二百元;今天你生日,爸爸为什么只给一百元呢?”母亲说:“乱讲,你爸爸不是那种人,一定是你看错了,新出的那种二十元跟一百元很像的。”女儿说:“真的,妈妈本来连一百元都不想给,还跟爸爸吵了几句嘴。”

沉默了一会儿,母亲问:“是哪个郑伯伯?”

女儿说:“就是经常叫爸爸去喝酒的郑局长呀!奶奶你见过他的。”母亲说:“哦,是郑局长的妈妈生日,你爸爸当然要多给些钱了,不奇怪。”女儿问:“为什么郑局长的妈妈生日就要多给钱呢?奶奶,难道你还不如郑局长的妈妈重要吗?”母亲说:“单位里面的事复杂着呢,就是郑局长帮了你爸爸的忙,你也不知道。别说了,快睡吧!”

静了一会儿后,房里又有声音了。依然是女儿问:“奶奶,爸爸小时候也跟你睡觉吗?”母亲说:“对,你爸爸一直跟我睡到十八岁呢。你爸爸小时候可没有你懂事,他老是把一双凉脚往我怀里踹,要我帮他暖脚,不帮他暖脚就生气。”

女儿说:“奶奶你别帮爸爸暖脚,让他闹。”母亲说:“傻丫头,哪有妈妈不疼儿子的?”女儿说:“可是爸爸不疼你。给人家的妈妈二百元,只给你一百元。”母亲长叹说:“我已经很知足了。你看村头的二奶奶,养大五个儿子,老了却没人理,临死,儿子都不在身边,还被老鼠咬掉鼻子和一只耳朵。”

静静地,我已是泪流满面。

母亲的珠宝

在几百年前的罗马城,两个孩子正在清晨的阳光下快乐地玩耍,他们的母亲康妮黎娅过来对他们说:“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有一位富有的朋友要来我们家做客,她还会向我们展示她的珠宝。”

下午,那个富有的朋友来了。她手臂上的金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手指上的戒指也闪闪发光,脖子上挂着金项链,头发上的珍珠饰品则发出柔和的光。

弟弟感叹地对哥哥说:“她看起来如此高贵,我从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人。”哥哥说:“是的,我也这样觉得!”

他们羡慕地看着客人,又看看自己的母亲。母亲只穿了一件朴素的外套,身上没有任何珍贵的饰品。但是她和善的笑容却照亮了她的脸庞,远胜于任何宝石的光芒。她金棕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盘绕在头上像是一顶皇冠。

“你们想看看我其他的珠宝吗?”富有的女人问。

她的仆人拿来一只盒子并放到桌上。这位女士打开盒子,里头有成堆的像血一样红的红宝石、像天一样蓝的蓝宝石、像海一样碧绿的翡翠、像阳光一样耀眼的钻石。

这对兄弟呆呆地看着这些珠宝:“要是我们的母亲能够有这些东西该多好啊!”客人炫耀完自己的珠宝之后,自满而又怜悯地说:“告诉我,康妮黎娅,你真这么穷吗?”

母亲坦然地笑道:“不,我当然有珠宝,我的珠宝比你的更贵重。”

客人睁大了眼睛:“是吗?快拿出来让我看看吧!”

母亲把两个男孩拉到自己的身边,微笑着说:“他们就是我的珠宝。难道他们不比你的珠宝更贵重吗?”

特贝瑞斯和卡尔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母亲当时脸上骄傲的表情以及深深的爱意。数年后,他们成为罗马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们仍然常常回忆起当年的这一幕。

最后的跪求

有一屠户从集市上买来一头牛,这头牛体格健壮、肚大腰圆,屠户满心欢喜地牵着牛回家,提刀向前准备开宰。

这时,牛的眼睛里满含泪水,屠户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了。但屠户还是举起了刀子。突然,牛的两条腿扑通跪下,眼里泪如雨下。屠户从事屠宰业已十多年,死在他刀下的牛不计其数,牛在临死前掉泪他见的多了,但牛下跪还是头一次见到。屠户未曾多想就手起刀落,鲜红的血顿时从牛的脖子里汩汩流出,随后屠户对牛进行剥皮开腔。

当打开牛的腹腔时,屠户一下子惊呆了,手中的刀子不由自主落地——在牛的子宫里,静静地躺着一头刚长成形的牛犊。

屠户这才知道,牛为什么双腿下跪,这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屠户沉思良久,破例没有把牛拉到集市上去卖,而是把母牛和那个还未出生的牛犊,掩埋在旷野之中。

所有的母爱,其实表达起来都是这样的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又撼人心魄的细节。

生命的呵护

有一个人从山里回来,两手空空。

他是去山里打猎的,穿行了一天,一无所获。傍晚时分,他发现了一对正在相互嬉戏的山鸡。那是两只稚嫩的山鸡,对安全防范还处于空白阶段,对他响亮的脚步声充耳不闻,继续在山岩上嬉闹。

他大喜过望,取下肩上的猎枪,瞄准其中一只,就在他扣下扳机的刹那,一只雌山鸡像一道闪电从草丛里腾起,落在两只小家伙的身前。“嘣!”枪响了,雌鸡应声栽倒在岩石下,只发出半声凄叫。两只小山鸡被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呆了,它们挤在一起,傻傻地看着它们满身鲜血一动不动的母亲。

猎人也怔住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像一只巨锤砸在他的心头,猎枪从颤抖的手掌中滑落在地……

他没有过去捡那只山鸡,也没有蹲下身子拾他的猎枪,怔了一会儿后,他两手空空下山了。

慈母的声音

他终于答应带她回去见他妈妈了。“我妈妈说,眼睛大的女孩最聪明!”

这是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在以后交往的几年间,他经常引述他妈妈的话,很少男孩子会让母亲在自己生活中占那么重的分量。她尤其对这位聪慧而细心的妈妈感到好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一旁做他的精神支柱,也许孤儿寡母之间更有一种深刻的情愫。

他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这样的母子会不会不容别人分走他们的爱呢?他一再推托不让她到他家,的确让她的疑虑越来越深。可是由他转述的他妈妈称赞她的话,又让她觉得并不是没有希望让这个家庭接纳……

揭晓的时候终于到了,他带她到了家里,整个客厅里空荡荡的,他也不请妈妈出来,只见他在一整面墙上的录音带中找了一卷出来,放给她听:“孩子,今天是你第一次带女友回来,妈妈很高兴……”

温婉慈祥,但十分年轻的声音令她诧异,更疑惑的是这种见面方式。

他走过来,轻轻地握住她悸动的手说道:“我妈在生下我之后,得了骨癌,她在仅存的岁月里,为我录了一卷又一卷的录音带,从小到大每一个生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