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海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
17304400000004

第4章 略识海洋(4)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从这一年起,每年的7月11日成为中国的“航海日”。郑和大事年表1371年(洪武四年辛亥)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1382年(洪武十五年壬戌)11岁明军征云南。父亲马哈去世。被掳入明营,遭阉割。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庚午)19岁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1404年(永乐二年甲申)33岁因战功显赫,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提升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乙酉)34岁奉成祖命,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1407年(永乐五年丁亥)36岁回国后不久,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1409年(永乐七年己丑)38岁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1413年(永乐十一年癸巳)42岁偕马欢等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1417年(永乐十五年丁酉)46岁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1421年(永乐十九年辛丑)50岁偕王景弘、马欢等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1431年(宣德六年辛亥)60岁郑和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1433年(宣德八年癸丑)62岁归国途中,因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哥伦布与麦哲伦

直到15世纪,哥伦布对“地球是圆的”这一概念坚信不疑,他确信一直向西走,一定可以走到东方。当时东方的黄金、香料、象牙和丝绸令西方人垂涎三尺。哥伦布既是一个冒险家,也是一个掠夺者。哥伦布西行的目的,没人比他自己讲得更清楚,他说:“黄金是种奇妙之物!谁拥有黄金,谁就会拥有他所需要的一切。通过黄金,一个人甚至能够让灵魂走进天堂。”

哥伦布1492年8月3日,挂名海军上将的哥伦布率领一支船队告别了西班牙,向西驶去。然而遗憾的是,这次哥伦布并没有实现环球航行,也没有到达东方,只是到达了美洲。由于当时人类地理知识的贫乏,哥伦布将美洲的印第安人误认是东方的印度人。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哥伦布是西班牙热内亚一个小业主的儿子,但近年来,一些美国的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这些学者对哥伦布的遗骸及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哥伦布遗骸作DNA鉴定,确认哥伦布不是西班牙人;经过大量考查,发现哥伦布并不是小业主的儿子,而是出生于大商人的家庭。

麦哲伦1519年9月20日,由5艘船舶组成的一支船队告别了西班牙圣罗卡港扬帆远航,这支船队的总领队便是探险家麦哲伦。1480年,麦哲伦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他曾作为下级军官参加过赴印度的战争,由此萌生了一个开拓通往印度航线的欲念。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于是组建起一个帆船队,开始了环球一周的航行。麦哲伦船队共有5艘船,265人。出发1年后,麦哲伦才发现了南美洲南端的一个曲折的海峡,并经这个海峡航行到了太平洋,这个海峡就是现在的麦哲伦海峡。在漫长的航程中间,麦哲伦的部下发生了动乱,又失去了航速最快的船,一艘最大的船也装着大量的食物重返西班牙。然而麦哲伦并没有丧失信心,他率领3艘船继续扬帆远航,船队克服了疾病、干渴和饥饿,最终驶入太平洋,并在菲律宾上岸。但是,麦哲伦的船队与当地人发生了恶斗,麦哲伦在争斗中丧生,从此,船队失去了指挥官。然而,麦哲伦的余部继续西行,幸存者驾驶着最后仅有的一艘船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返回了西班牙。这支历尽苦难的船队出发时265人,历经3年后仅存18人。不过,麦哲伦的航行无可争辩地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凯文·孟席斯其人

畅销书《1421中国发现了世界》的作者凯文·孟席斯,1937年出生在中国。要知道孟席斯是怎样的一个人,最好还是听听他的自我介绍。

凯文·孟席斯的作品“在我出生之后,我父亲为我请了一个中国保姆,我曾经和她一起生活了8年,那段时间是我极为珍贵的记忆,我向她学习汉语,听她讲一些关于中国的故事。

“我在英国皇家海军工作的时候,曾在驱逐舰、巡洋舰上担任过航海官,在战略导弹核潜艇上担任过作战官,后来在常规潜艇任艇长。没有这段海军的训练和实践,我不可能有研究郑和航海史的愿望和基础。特别是在冷战那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对立的时期),我们在北部作战,我学到了利用各种方法收集信息和资料来确定前苏联潜艇和船只的位置。当时没有一个信息是肯定的,我们必须去不断寻找和否定,这和寻找郑和的航海路线和经历很类似,对我帮助很大。

《1421中国发现世界》作者凯文·孟席斯“我把我的这本书献给了我的夫人马塞拉,她陪伴了我一生,并和我一起去过与本书有关的世界各地。我一生中最满意的事情就是能够遇到我的夫人,最不满意的事情就是没有早点遇到她。我们有一对可爱的女儿,贝蒂和玛丽,她们现在一个在银行工作,另一个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教书,我很爱她们。当她们还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的一天大概是这样度过的:早晨5点起床,6点半叫醒我的妻子,她要在7点半去工作,我们都工作一整天。夏天她大概在晚上6点回家。我们住在伦敦市中心位置,一条小河从我家附近经过,我和妻子经常去河边散步,夜晚就这样静静降临和悄悄流过。女儿会在吃晚饭的时候打电话给我们,当我们回家的时候晚饭已经准备好了。

“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因此我需要努力工作,我每天大概要工作16个小时。我的信念就是一个人应当自尊和保持气节,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能为他人的言行左右。”

退休后的孟席斯一直在位于伦敦北部伊灵顿的家里潜心研究航海史。

1990年,孟席斯和夫人一起来华旅行,庆祝他们的银婚纪念日。这次旅行改变了孟席斯的生活,也彻底地改变了他对中国的看法。

在参观北京紫禁城(故宫)时,他不禁为这座美丽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所折服。当导游告诉他,紫禁城始建于1421年,而此时明朝皇帝派出的庞大船队正在周游世界时,他感到十分惊讶,回到英国后便开始做这方面的考证和研究,而且兴趣日益浓厚。

此后,孟席斯在美国发现了一张珍贵的古代地图,据考证,这张地图为中国人所绘。据他研究发现,郑和船队1421年航游过美洲,时间比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竟然早了70多年。

《1421中国发现世界》作者凯文·孟席斯在长达10多年的研究考证中,孟席斯到过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参观了900多家博物馆和图书馆,以及中世纪后期的每一个重要港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越来越被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辉煌和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先进文明所震撼。2002年,他倾注了多年心血、长达500多页的《1421中国发现了世界》在英国出版。书中讲述了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数十年之前所作的环球航行、考察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以及南北两极的历险故事。此书问世后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孟席斯并非专业的历史学家,用他自己的话讲,是个“业余历史学家”。这位业余历史学家近年在英国名噪一时,是因为他公布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结论: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都是中国人发现的。如果孟席斯的这个判断得到证实,那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就要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