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生长在海洋中的植物
17305200000014

第14章 金藻

金藻的分类与分布

认识金藻

金藻是藻类植物的一门。藻体为单细胞或集成群体,浮游或附着。载色体为金褐色,除含叶绿素外,还含有较多的类胡萝卜素。属单细脑游动的种类,无细胞壁,有细胞壁的种类,其组成物质主要为果胶。多具1或2根顶生的鞭毛(3根的少见),鞭毛等长或不等长。贮藏食物为油类和麦白蛋白。繁殖方法有断裂(群体种类)、分裂、产生游动孢子(无鞭毛的种类);有性生殖少见,属同配接合。主要分布在温度较低的清澈淡水中。

金藻

金藻是APascher(1914)所设的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一门。是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和黄嘌呤的天然色素而呈黄绿色或金褐色的藻类。贮藏物为由β-葡聚糖的金藻多糖(金藻昆布糖)和油脂,不形成淀粉。细胞壁一般为如衣箱似的两层叠合起来构成的,有的含有硅酸。可按有无鞭毛以及单细胞或群体等来划分。无性繁殖有各种方式:靠细胞分裂(如异变形虫)、游动孢子(如气球藻属)、内生孢子(如棕鞭藻属)、似亲孢子(如绿蛇藻属)、不动孢子(如黄丝藻)、厚壁孢子(如黄丝藻)等,尤其可形成内生孢子是这一门植物的特征。有性生殖也有各种方式:靠有鞭毛(黄丝藻)和无鞭毛(羽纹硅藻)的同形配子的融合、异形配子的融合(气球藻属)、自体受精(在硅藻形成复大孢子)等,本门植物约有300属6000种。其中3/4是淡水产,其余为海产。从前把黄藻纲划为绿藻纲,把金藻纲归入鞭毛藻类,并认为硅藻纲与褐藻类有关系,但从它们的贮藏物质和颜色的相似性、营养细胞或孢子有二层套合的外壳以及形成特殊的内生孢子等方面来看,应归入金藻门。然而因为光合色素、贮藏物质以及生殖细胞的相似,最近又将它们与褐藻类合并总称为杂色植物门,除根绿藻目外,该门植物的各个目在进化阶段上部可以和绿藻类的各个目相比较。

金藻金藻的下属分类

金藻门仅1纲,约200属,有1000种左右。根据从单细胞到丝状体的进化阶段分为5个目:金胞藻目、根金藻目、金囊藻目、金球藻目、金枝藻目。

金胞藻目又称金鞭藻目、金藻目。本目包括具鞭毛,能运动的单细胞或群体类型的金藻。鞭毛有1~2条,罕有3条,等长或不等长。细胞裸露,无细胞壁,或周质上有微小的硅质鳞片或钙质沉淀,或原生质体外有坚固的囊壳。多为浮游性种类。

金藻的地理分布

金藻多分布在淡水中,海水中也有分布。金藻在透明度大、温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pH值为4~6的微酸性水、含钙质较少的软水中生活。一般在较寒冷的冬季、晚秋和早春等季节生长旺盛。

金藻的分类地位

在21世纪前,人们将金藻门列入动物界原生动物门。21世纪初,发现了具有典型植物性细胞壁构造的金球藻类和金枝藻类,其原生质体和生殖细胞的构造与具鞭毛的金藻类相同,从而将它们置于一个纲中,并将它们从动物界移到植物界。

金藻门的起源问题没有解决,由于发现了原绿藻,人们推论金藻可能由原核的,具叶绿素a和叶绿素c的藻类进化而来。藻类学家们还认为金藻门和黄藻门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为两者在鞭毛、细胞壁及色素等方面相似。

金藻的主要特征及

形态构造主要特征

金藻的色素体为金褐色、黄褐色或黄绿色,同化产物为白糖素及脂肪,金藻大多数运动的种类和繁殖细胞具鞭毛2条,1条或3条的很少,静孢子的壁硅质化,由2片构成,顶端开一小孔。

金藻

1多为单细胞或群体,少数为丝状体,多数种类具鞭毛,能运动。鞭毛两条,等长或不等长;一条或三条的很少。

2细胞裸露或在表质上具有硅质化鳞片、小刺或囊壳。大多数种类为裸露的运动细胞,在保存液中会失去几乎所有细胞特征。

金藻门常见藻类

3色素除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以外,还有副色素,这些副色素总称为金藻素。金藻的色素体仅1个或2个,片状,侧生。贮存物质为白糖素和油滴。白糖素呈光亮而不透明的球体,称白糖体,常位于细胞后部。细胞核有1个。液胞有1个或2个,位于鞭毛的基部。

4单细胞种类的繁殖,常为细胞纵分成2个子细胞群体以群体断裂成2个或更多的小片,每个段片长成一个新的群体,或以细胞从群体中脱离而发育成一新群体。不能运动的种类产生动孢子,有的可产生内壁孢子(静孢子),这是金藻特有的生殖细胞,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具2片硅质的壁,顶端开一小孔,孔口有一明显胶塞。

形态构造

1鞭毛

多数金藻为裸露的运动个体,具有2条鞭毛,个别具1条或3条鞭毛。具鞭毛的种类,无隔藻的生活史,鞭毛基部有1~2个伸缩泡。

金藻为裸露的运动个体,无细胞壁2无细胞壁多数金藻为裸露的运动个体,无细胞壁。

有些种类在表质上具有硅质化鳞片,小刺或囊壳。有些种类含有许多硅质、钙质,有的硅质可特化成类似骨骼的构造。

3色素及色素体

金藻类的光合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c和β-胡萝卜素。色素体1~2个,片状、侧生。

4副色素

副色素总称为金藻素。由于它的大量存在,使藻体呈金黄色或棕色,当水域中有机物特别丰富时,这些副色素将减少,使藻体呈现绿色。

金藻细胞构造模式图5贮存物质

贮存物质为白糖素和脂肪。白糖素又称白糖体,为光亮而不透明的球体,常位于细胞后端。

6细胞核

有1个细胞核。

金藻的繁殖方式

金藻单细胞运动型的繁殖,常以细胞纵分裂的方式形成2个子细胞;群体运动的种类,常以群体断裂成2个或2个以上的段片,每个段片发育成一个新的群体;有囊壳的种类,原生质体纵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一个子细胞游出囊壳,固着于基质上,群体类型则附着于母囊壳边缘,子细胞原生质分泌出纤维素质的新壳;不能运动的种类,以游动孢子进行生殖。游动孢子有1~2条鞭毛。有的金藻可以产生不动孢子。

金藻的繁殖形成不动孢子时,细胞停止运动并变圆,在原生质里面先分泌出一层纤维素膜,此膜渐变厚,有二氧化硅堆积而变硬,顶端有一开孔,膜外原生质经孔口移入膜内,孔口由一胶质塞子或二氧化硅化的塞子封闭起来,原生质内积累大量的金藻昆布糖和油。不动孢子可渡过不良环境。有性生殖是同配,仅在少数属中发现。

金藻的代表植物

黄群藻属(合尾藻属)

属于金胞藻目。植物体呈球形或椭圆形,是能运动的群体。群体细胞在中央以胶质互相黏附。细胞无壁,有原生质分泌的果胶质膜,膜上镶嵌有硅质小鳞片,小鳞片覆瓦状螺旋排列,鳞片表面有刻纹或硬刺,是种的特征。细胞内有两块载色体,前端有两条不等长鞭毛。细胞分裂时果胶质膜也会分裂。

黄群藻属黄群藻属约有10种。在小池塘和人工贮水池中生活,于晚秋、早春或冬季可大量出现。

锥囊藻属(钟罩藻属)

属金胞藻目。植物体单细胞或联成树状群体。细胞着生于纤维素质的钟形囊壳中。细胞内有2条载色体,眼点明显,顶端有2条不等长鞭毛,群体运动不灵活。通常进行营养繁殖,有性生殖是同配。

锥囊藻属锥囊藻属约有17个种。多数浮游生活于贫营养的淡水中,水中有机质多时就消失,有的种也生活在酸性泥炭水体中。已知有2个种属于海产。

金枝藻属

属于金枝藻目。植物体为分枝的丝状体,基部有1个细胞特化成半球形固着器,附生于其他藻体上。细胞内有2块色素体,贮存食物为粒状金藻昆布糖。生殖时在细胞内产生1、2、4、8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2条不等长鞭毛。

金枝藻属本属约有3种。在池塘、湖泊和沼泽地等水中,附生于其他藻体上,是罕见淡水藻类。

金藻门中常见的还有单鞭金藻属(金光藻属)和鱼鳞藻属。单鞭金藻属植物体单细胞,1根鞭毛,原生质体裸露,有的种可变形。鱼鳞藻属植物体单细胞,无细胞壁,果胶质膜上有硅质小鳞片,呈覆瓦状螺旋排列,每个鳞片上有1硬刺,1根鞭毛,另有1根退化。

金藻的价值与危害

金藻多分布在淡水水体中,生存于透明度较大、温度较低、有机质含量低的水体。在寒冷季节,如早春和晚秋生长旺盛。在水体中多分布于中、下层。

颗石虫化石浮游金藻没有细胞壁,个体微小,营养丰富,是水生动物很好的天然饵料,有的海产种类已人工培养,是水产经济动物人工育苗期间的重要饵料。

三毛金藻钙板金藻、硅鞭金藻死亡后,遗骸沉于海底,可形成颗石虫软泥,有的形成化石,可为地质年代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小三毛金藻是一种害藻,能产生鱼毒素,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在我国分布广泛,大连、银川、鸟梁素海、山西南部的咸水湖中,天津的塘沽及陕西皆有报道。此外,在海洋中也可形成赤潮,给渔业造成危害。

金藻门植物由于色素体内含有的胡萝卜素类和叶黄素类占优势,所以呈黄绿色至金棕色。贮存养分为金藻糖和油。细胞壁通常由2个互相套合的半片所组成。壁上经常有硅质沉积。营养细胞具鞭毛或无,单生或连接成定型或不定型群体。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在不运动种类中可以用游动孢子或不动孢子进行。

金藻门3纲大多数生于淡、海水中,是淡水和海洋动物直接、间接的饵料。古代硅藻大量沉积成为硅藻土,是现代工业重要的原料。可作硫酸工业的催化剂载体、建筑磨光材料、工业用过滤剂、吸附剂、保温材料;也可作造纸、橡胶、化妆品、火漆和涂料等的填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