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生长在海洋中的植物
17305200000003

第3章 海洋植物概述(3)

大西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最咸的大洋,此海又是大西洋中最咸的海区。这里海水的盐分很高,海水深蓝透明,像水晶一样清澈,而浮游生物远少于其他海区。

这里的海平面要比美国大西洋沿岸高出12米,可是,这里的水却流不出去。

最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草原”还会“变魔术”:它时隐时现,有时郁郁葱葱的水草突然消失,有时又鬼使神差地布满海面。

表面恬静文雅的“草原”海域,实际上是一个可怕的陷阱,充满奇闻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几乎全部在这里,经常有飞机和海船在这里神秘地失踪。

海洋植物的特征

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它们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门类很多,从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到具有真细胞的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等共1万多种。

单细胞藻类:多无游动能力或游泳能力弱,悬浮于水中随水流动的单细胞海洋浮游藻类,其中硅藻最多,还有甲藻、绿藻、蓝藻、金藻等。由于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仅分布在海洋中光照的上层(约0~200米),它们是海洋中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组成者之一。

海藻和陆生植物一样,能在光照

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大型藻类:大型藻类多属于海生底栖藻,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细胞具有叶绿素,因此藻体全部都有吸收营养元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藻类的繁殖有三种,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生殖结构很简单,基本构造是单细胞的孢子或结合后的合子,都以单细胞形态离开母体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生活史也由于减数分裂的阶段不同分为不同类型。它们属于非维管束孢子植物,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和潮下带的岩石或石沼中,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中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者。海藻可供人类直接食用,如紫菜、海带、石莼等,鹧鸪菜和海人草是有名的驱蛔药用海藻;另一个重要用途是从海藻中提取藻胶及其他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行业中。

海藻和陆生植物一样,能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所以海藻分布的范围多在沿岸浅海或光线能透过的海水上层。由于海藻需要的光强和波长不同,所以它的分布深度也不一样。绿藻主要吸收利用红光,多分布于5~6米水深的上层;褐藻吸收利用橙光和黄光,所以生活在水深30~60米以内;再往下是红藻和蓝藻。

海藻属于比较原始的植物,它和高等植物的不同点在于它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更不会开花结果。它是通过和高等植物的根类似的固着器,附着于礁石上或其他物质上的。

褐藻中常见的藻类

海藻的营养价值很高。有些海藻除可食用外,还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和添加剂。从红藻提取出琼胶在食品工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来生产果酱、乳脂、水果汁等配料。在制作冷食中,只要加进02%的琼胶,就可使冷食变得美味可口。琼胶的性质,还可使奶粉加速溶解,可以阻止牛奶结块。用琼胶做的果冻、糖果是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之一。琼胶也是化妆品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在医药工业中,琼胶也被广泛用于制造药物,人们常见的乳剂、胶囊和软膏等,都含有不同分量的琼胶。

从褐藻中提取的褐藻胶,可以使鲜花的保鲜期延长,加到啤酒中可以使啤酒长期储存而不变质。据统计,褐藻胶有800多种用途。以褐藻胶为原料制成藻酸丙酯硫酸脂钠(简称PSS),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粘度综合征的防治,具有显著疗效,是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半合成海洋新药。

褐藻

螺旋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生物,凡是食用螺旋藻的民族身体非常健壮。经研究发现,它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全面,蛋白质含量比任何含铁食品高出20倍以上,每1克螺旋藻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000克蔬菜的营养总和。螺旋藻有许多药用功能,如抗辐射、抗溃疡、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有人称螺旋藻将成为最流行的保健品。

螺旋藻

我国养殖海藻的历史悠久,而且越来越普遍,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裙带菜等,我国目前已成为海藻的养殖大国。

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科学家根据海藻的生活习性,把海藻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两大类型。

底栖藻的颜色鲜艳美丽,有绿色、褐色和红色。科学家根据颜色,把海藻分为三大类:绿藻类、褐藻类和红藻类。

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

绿藻的藻体呈草绿色。绿藻约有6000种,其中90%产于淡水,只有10%生活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岩石上。绿藻有单细胞的,有群体的;有丝状的,还有片状的。最常见的海洋单细胞绿藻是扁藻,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海洋中小型动物的良好饵料。最常见的多细胞绿藻有石莼、礁膜(我国沿海渔民称之为海菠菜或海白菜),它们是人们喜爱的海洋经济蔬菜;还有浒苔,它可用来制作浒苔糕,味道十分鲜美。此外,还有羽藻、蕨菜、刺海松、伞藻等。

绿藻的藻体呈草绿色

褐藻的藻体呈褐色,多细胞,有丝状、片状或叶状,还有的呈囊状、管状、圆柱状或树枝状,一般都有圆盘状或分枝状的固着器或假根。假根上面有柄部及叶部,通称为假茎和假叶。褐藻中的大型种类,如海带可长到7~8米长;巨藻可长到300米长,素有“海底森林”之称。它们多数生长于低潮带或低潮线下的岩石上。

红藻的藻体呈紫色或紫红色,大多数为多细胞,有丝状、片状和分枝状。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带形等。红藻多数喜居深海中,生长在低潮线附近和低潮线下30~60米处,少数种类可在200米的海底生长。红藻类约有2500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种类有紫菜、石花菜、红毛藻、海索面、鸡毛藻、粘管藻、海萝、蜈蚣藻、海头红、多管藻、鹧鸪菜等。紫菜呈紫红色,片状,鲜食或制成干品,干紫菜是市场上畅销的高级副食品。

海洋植物与生态环境

由于海水中生活条件的特殊,海洋中生物种类的成分与陆地成分迥然不同。就植物而言,陆地植物以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而海洋植物中却以孢子植物占优势。海洋中的孢子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由于水生环境的均一性,海洋植物的生态类型比较单纯,群落结构也比较简单。多数海洋植物是浮游的或漂浮的。但有一些固着于水底,或是附生的。

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与陆地植物区系不同的是寒冷的海域区系成分较为丰富,热带海洋中种属反而比较贫乏,这一点与陆地植物区系恰好相反。

海洋生物群落也像湖泊群落一样分为若干带:

珊瑚礁周围长满藻类植物

1潮间带或沿岸带即与陆地相接的地区。虽然该带内的生物几乎都是海洋生物,但那里实际上是海陆之间的群落交错区,其特点是有周期性的潮汐。生活在潮间带的生物除要防止海浪冲击外,还要经受温度和水淹与暴露的急剧变化,因此发展出许多有趣的形态和生理适应。潮间带的底栖生物又因底质为沙质、岩石和淤泥分化为不同的类型。

2浅海带或亚沿岸带包括从几米深到200米左右的大陆架范围,世界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位于大陆架和大陆架附近,这里具有丰富多样的鱼类。

3浅海带以下沿大陆坡之上为半深海带,而海洋底部的大部分地区为深海带深海带的环境条件稳定,无光,温度在0~4℃,海水的化学组成也比较稳定,底土是软的和粘泥的,压力很大(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即增加101325千帕)。食物条件苛刻,全靠上层的食物颗粒下沉,因为深海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由于无光,深海动物视觉器官多退化,或者具发光的器官,也有的眼极大,位于长柄末端,对微弱的光有感觉能力。适应高压的特征如薄而透孔的皮肤,没有坚固骨骼和有力肌肉。

4大洋带从沿岸带往开阔大洋,深至日光能透入的最深界限。大洋区面积很大,但水环境相当一致,唯有水温变化大,尤其是有暖流与寒流的分布。大洋带缺乏动物隐蔽所,但动物保护色都较明显。

马尾藻

河口湾是大陆水系进入海洋的特殊生态系统,由于许多河口湾是人类海陆交通要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甚深,也易于出现赤潮,河口湾生态学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变化(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都不可能仅仅局限在产生的具体地点上,都有可能对邻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作用。生物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当外界环境变化量超过生物群落的忍受限度时,就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洋生态平衡的打破,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如自然灾害。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一类是不合理的、超强度的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例如近海区域的渔业滥捕,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另一类是海洋环境空间不适当地利用,致使海域污染的发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例如对沿海湿地的围垦必然改变海岸形态,降低海岸线的曲折度,危及红树林等生物资源,造成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信号,这一趋势目前还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固然直接危及当代人的利益,但更重要的是对后代人未来持续发展的积累性后果。因此,只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与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体现在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是建立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基础之上的,即海洋生态系统的构造完整和功能的齐全。只有维持生态构造的完整性,才能保证海洋生态系统动态过程的正常进行,使海洋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但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强大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海洋资源的多用途引发的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以及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观念、方式和方法,都直接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此,一方面要正确解决资源质量、可利用量及其潜在影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利用资源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资源种群多样性、资源遗传基因多样性;另外还要在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整合资源方式,减少资源利用中的冲突和矛盾,提高资源的产出率。

海洋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首先是海洋资源的利用应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持协调。这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协调;陆地系统与海洋系统以及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