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
17305300000010

第10章 软中有硬谈齿舌

腹足类以其身体腹面的足甚发达而得名。单一的贝壳呈螺旋状生长,所以也统称螺类,或与双壳类相对应称单壳类。种类很多,有88万多种,当然并不都是海产。常见的红螺、著名的鲍鱼,以及形形色色的宝贝都是属于这一类。由于贝壳呈螺旋状卷曲,将其身体右半部的器官挤压得不甚发达,只留下左侧一个鳃、一个心房、一个肾脏,但头部很发达,有眼睛,有口和触角。靠发达的腹足可以在海底爬行。有些软体动物有一个在动物界中独一无二的结构,那就是齿舌。齿舌基本上是一个能弯曲的锉刀,除了过滤取食的类型外,其他软体动物都用齿舌作为取食的工具。齿舌还有多种功能,如用来刮取地基、抓住和撕咬食物、吮吸食物、钻壳打洞,甚至用它来做捕杀猎物的“鱼叉”。

显微镜下的田螺的齿香齿舌的基本结构是一条坚韧的带状膜,上面横向排列着一行行锯状齿。齿由蛋白质和称作几丁质的物质构成,质地坚硬。齿位于口中,平时保存在齿舌囊内,免得尖尖的齿伤着自己的口。取食时靠特殊的肌肉和软骨操纵,将齿舌从囊内拉出来贴到食物上。齿舌附着在齿舌软骨上,齿舌的上下两端各附有一块肌肉,下端肌肉收缩时,把齿舌往下拉并绕过软骨往后延伸,使齿舌正好靠到要吃的食物或地基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贴在食物上的齿就竖起来,由于齿端尖锐,上端肌肉一收缩,将齿舌往上一拉,食物就被切割下来,然后送入口吞咽下去。齿舌一拉一放,就像一把能弯曲的锉刀,将食物一块一块切割下来,效率很高。齿舌的齿能终生不断补充,前方的齿磨损后,被吸收,在后方增生的几行新齿就往前补充。

齿舌上的齿,其数目、大小和形状与动物的食性密切相关。草食者小而多,肉食者大而少。如鲍鱼是草食性的动物,齿舌小。每一横列齿有若干个,中央和两侧的齿都是尖锐的钩状,用来切割海藻叶片。边缘的许多小齿像扫帚一样,把切下来的食物碎片扫进口里。红螺是肉食性的,它的齿舌每一横列只有3个齿,中央齿甚大,且有3个长而尖锐的切缘,用来钻开其他贝类的硬壳。它先用特殊的唾液腺体分泌的酸将猎物的贝壳软化,再用中央齿钻洞,两个侧齿成钩状,以和中央齿成直角的方向向外伸,就像挂肉的钩子一样,一旦在猎物的壳上打开一个小孔,侧齿就紧紧钩住并将猎物的身体组织一片一片往外拉,2毫米厚的贝壳用将近8个小时就能钻透。

芋螺是用齿舌做“鱼叉”来处死猎物的。芋螺在热带和亚热带近海数量很多,大小从2~25厘米不等,因种而异。芋螺以各种动物为食,从多毛类蠕虫到小型鱼类,连游泳迅速的鱼都能捕得到,实在是不可思议。芋螺的一根特化的矢舌,状若鱼叉,尖端有矛状的倒刺,当中有一条纵沟,在齿囊附近有速效毒腺。当猎物游过时,矢舌渐向猎物延伸,到能击中目标的距离时,靠特殊的肌肉收缩,将矢舌突然射向猎物,并注射毒液,猎物很快中毒而失去活动能力,然后芋螺能膨大到惊人的程度将鱼囫囵吞下去。这种能捕鱼的毒螺对人也有潜在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