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
17305300000013

第13章 珍珠贝里好珍珠

有些贝类能产生美丽的珍珠,人们称它珍珠母贝,也叫珍珠之母。全世界有30多种贝能产生珍珠,其中又以4种最重要:大珠母贝,为珠母贝中之冠,壳高30厘米以上;珠母贝,壳高不超过15厘米,可培育出名贵的黑色珍珠;马氏珠母贝,壳高不超过10厘米,数量大,分布广,世界上的珍珠大多由其产生;企鹅珠母贝,壳高20厘米以上,可以培育出紫红色巨型游离珍珠。

珍珠,这大海奉献的瑰宝,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品。它圆润晶亮,玲珑剔透,有的如明月般皎洁,有的似晨曦般光彩。它既是高级装饰品,又是贵重药物。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应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据《尚书禹贡》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用珍珠作贡品和装饰品了。珍珠多以大小和色泽论高低,直径5毫米以下者为小珠,8毫米以上者为大珍珠贝珠,居间者为中珠。颜色以粉玫瑰色者最佳,黑色、白色者次之。当然也有特大类型,如1934年5月7日在菲律宾巴拉旺湾的一只贝中采得的珍珠重6350克,直径14厘米,价值408万美元。

珍珠是如何形成的,民间有很多神秘动人的传说。其中之一说很久以前,有个青年渔民出海捕鱼,忽遇狂风巨浪,跌入大海,被美丽的美人鱼所救,二人遂结为夫妻,回到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青年被贪官害死,美人鱼泣泪成珠,滚到大海深处,被珠母贝吞下,以硬壳保藏起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掌握了珍珠的成因。简言之,它是由贝的外套膜分泌的结晶状碳酸钙和贝壳质交替重叠而成。

从贝珍珠母

壳的横断面上看,它有三层:最外是角质层,由壳素组成;中间为棱柱层,又称壳层,由石灰质的小角柱并列而成;最内为珍珠层,由叶片状霰石构成。珍珠是由珍珠母贝外套膜表面的分泌物形成的。若珍珠母贝体内受到沙粒或贝壳碎片等异物的刺激,就会大量分泌珍珠层物质将其层层包围起来,日积月累,便形成一颗颗晶亮的珍珠。因此珍珠中心往往有这样一个异物构成的核。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人为地制造异物,用手术将贝壳碎片等物植入珍珠贝体内,谓之插核。现在仅需将外套膜上皮组织植入,从而形成质量更高的无核珍珠。

过去获取珍珠都是靠自然采集,海底寻宝,实非易举,不少人葬身鱼腹,一无所获,往往是“以人易珠珠不见,烟水茫茫空一片”。我国是世界上养殖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北部湾沿岸的广西合浦、北海、东兴等地,位处亚热带,水温较高,盐分稳定,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珍珠贝提供了天然的饵料和繁殖场。这一带自古就有“珍珠故乡”之称。尤其广西合浦的珍珠更以颗粒圆润、凝重结实、色泽艳丽而驰名中外,为其他国家所不及,自古就有“西(欧)珠不如东(日本)珠,东珠不如南海珠”的公认评价,合浦也因此享有“珍珠城”、“珠市”的美称。据记载自汉朝就有在此采珠的记述,明朝弘治十二年(1500年)达最盛期,年产珍珠28万两。珍珠母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万历十九年(1592年)描述当时采珠盛况:“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明末清初的屈大均《采珠词》称:“合浦秋清水不波,月中珠蚌晒珠多。光含白露生琼海,色似明霞接绛河。”现在珍珠养殖场已遍布我国南海沿岸,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珍珠出口国,产量占全球90%以上。2003年至2006年,珍珠出口量分别是771吨、1103吨、532吨、572吨,但品牌意识有待提高。

珍珠不仅含有丰富的壳蛋白,而且有大量的钙、镁、锰、锶、钠、铁、钾、碘等多种元素,是贵重的药材,有安神定惊、清热解毒、云翳明目、消炎生肌之效,许多中成药如六神丸、安宫牛黄丸、八宝眼药等都含有珍珠成分。用珍珠作装饰品,如制成项链、耳环、耳坠、戒指、手镯、发卡、表带和服履点缀等,晶莹华美,璀璨夺目,令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