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17311300000154

第154章 相敬如宾

【书证】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翼,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

《三国志·魏书·常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解释】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待宾客一样。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臼季奉命出使,路过冀地(今山西河津东北),遇见前朝旧臣郤瑞的儿子郤缺正在锄草,他的妻子来给他送午饭。只见他的妻子恭恭敬敬用双手把饭捧递给丈夫,丈夫席地而坐,庄重地接过,妻子等他吃完饭后,收拾好碗筷,夫妻二人相互道别后,妻子便回去了。臼季看后,十分赞赏,认为夫妻之间都能这样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那对待别人一定会更加恭敬有礼了。臼季深信郤缺是个有德之士。

臼季回去之后,见到了晋文公,把他见到的郤缺夫妻相敬如宾的事对晋文公说了,并推荐郤缺说:“恭敬,是德的集中体现,能做到恭敬就必然有德,有德的人才能治理百姓。郤缺就是才德兼备的人。”晋文公说:“他的父亲犯谋逆罪被杀,我们现在可以任用郤缺吗?”臼季回答道:“古代尧、舜是贤君,但是,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高君都是不孝之子;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九年不成,被舜处死,而他的儿子禹却把洪水治好了,舜便传位给了禹,使他成为了一代圣君。再有,管仲是齐桓公的仇敌,曾想射死齐桓公,而齐桓公为了治国图霸,不但不记旧仇,反而任他为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便成了第一个霸主。还有在《康浩》中说:‘父亲不慈爱,儿子不诚敬,哥哥不友爱,弟弟不恭顺,彼此是不相关的。’《诗经》上说:‘采蔓菁采萝卜,不要丢掉它们的根。’大王尽可选用他的长处就是了。”

晋文公被臼季说服了,任郤缺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在作战时有勇有谋,立下了大功,升任为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