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17311300000016

第16章 宾至如归

【书证】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解释】

比喻客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中一样。

【故事】

春秋时代,郑国大夫子产奉郑简公的命令,出访晋国。

当时,正逢鲁襄公刚刚去世,晋平公就借口为鲁国国君致哀,而不出去迎接。子产知道这是晋平公在摆大国君主的架子,就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然后把马和车开进宾馆。晋国大夫文伯得到报告,大吃一惊,马上赶到宾馆质问子产:“我国为了防止盗贼,保证诸侯来宾的安全,建造了宾馆,修筑了围墙。我们是诸侯的盟主,各国前来拜访的宾客特别多,现在你把围墙拆了,这安全怎么保障?”子产答道:“我们郑国是小国,得按时晋献礼品。现在,贵国国君没有空接见我们,我们又不能擅自把礼品送往国库,也不敢把礼品放在露天的地方,否则东西受了潮,或者干坏,或者被虫子蛀蚀掉,我们就更担当不起了。记得晋文公当政时,接待诸侯来宾就不是这样,那时宾馆敞亮,像王宫一样,道路平平展展,冬天火生得很暖和。招待得热情周到,不光宾至如归,连车马也安顿得很好。既没有什么盗贼,也不怕礼品潮干虫蚀。而现在的宾馆像奴隶住房,院门又窄又小,连车子都不好进,又不知何时国君才能接见。这不是有意为难我们吗!”

文伯将这番话如实报告了晋平公,晋平公自知理亏,便亲自向子产认错道歉,并下令重修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