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17311300000160

第160章 一败涂地

【书证】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解释】

原意为一旦失败,就要惨遭杀害,肝脑涂地。比喻事情受到惨重的失败,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故事】

汉高祖刘邦,在秦末时,本是沛县(今属江苏省)泗水地方的一个亭长。有一次,刘邦押送一批服劳役的民工去骊山扩建秦始皇的陵墓。不料走到半路上民工们接二连三地伺机逃走了。刘邦心想:这下糟了,肯定会被治死罪。心里一横,索性把剩下的人都放走,带着十几个不愿走的,躲进芒砀山,聚集人马,准备起义。那时,各地诸侯纷纷起义反抗暴君的统治,农民领袖陈胜、吴广也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

沛县县令见局势不稳,恐怕日后于己不利,同时听说刘邦在群众中很有威望,便叫人去把刘邦请来。可是,当县令得悉刘邦带着众多人马而来,又觉害怕了,便下令紧闭城门,不让入城。刘邦大怒,便写了一封给城中父老的信,绑在箭上,射进城去。信中鼓励百姓共同抗秦,响应起义。百姓们果然齐心响应,杀了县令,开了城门,迎接刘邦入城,并且请他做沛县县令。刘邦推辞说:“现在天下大乱,各地纷纷起义反秦。情况危急,如果将领选得不适合,一旦失败了,大家就会人头落地。我是不怕死的,但我的能力不够。希望大家推举更适合的人吧。”最后,刘邦推辞不过,就做了沛县县令。所以刘邦又称为“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