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17311300000032

第32章 从善如流

【书证】

《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谊哉!”

《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下善齐肃。”

【解释】

比喻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像流水一样,而且又顺又快。

【故事】

春秋时期的郑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是个小国,它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郑悼公时代,他同北方的其他各国以晋国为首签订了盟约。可是,在结盟的第二年,南方的楚国就来攻伐郑国。晋国便以栾书为元帅,率领大军前去援助郑国,在郑国的领地绕角一带,两军相遇。楚军不敢同晋军对阵,便撤退回去。可是晋军却并不准备马上撤走,还想乘此机会侵入楚国的蔡地(今河南蔡县一带)。楚国得了这个消息,就立刻调动附近申、息二地的驻军,准备迎击。

这时,晋军赵同、赵括仗着优势兵力,巴不得进军南下,占领蔡地,打个大胜仗,立个大功劳,因此催请元帅栾书赶快下令。就在栾书将要下令的时候,“中军佐”知庄子、“上军佐”范文子和“中军将”韩献子三位将领都不同意。他们对栾书说:“我们是为援救郑国、反对侵略来的,我们是正义之师。现在侵略者都已撤退,我们却借此攻打楚国蔡地,这样引起的战争,我们就要担当不义的罪名,仗也就一定不能打胜。而且,以我们的大军去攻打楚国两个小地方的部队,即使打胜了又有什么光彩呢?如果打败了,那就更加不光彩了。”栾书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便决定停止攻蔡,撤军回朝。

可是,当时主张南侵攻蔡的将士是占多数的。有人向栾书说:“圣人都听从多数人的意见,所以能成大事。现在,我们军中将佐有12人,除元帅您以外的11人中,只有3人不主张攻蔡,您为什么不听从多数人而听从少数人的意见呢?”

栾书说:“他们三人的意见是很正确的。正确的意见,就是真正代表多数人的意见,难道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