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掀开大洋的盖头来
17312300000021

第21章 海洋奇观与谜团(5)

这座“谍岛”获得的情报直通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凡在这一带海域过往的商船、军舰及在此出没的潜水艇、飞机等无不在五角大楼监视之中。1991年的一天,“谍岛”的监视与信息系统突然中断,五角大楼大为震惊。开始,他们怀疑是苏联克格勃发现了这个秘密,有意破坏了美国间谍网点。于是,美国派出一支巡洋舰队以演习为名,悄悄调查此事,谁知却扑了个空,舰队赶到出事地点,谍岛已从海洋中消失了。美国科学家们认真检查了这一带海洋监测系统,并没有发现这一带海域发生过地震或海啸引起海底地形变化,使小岛沉没在水中的事件,也没有可能是前苏联埋下数千吨炸药摧毁了这个小岛。那么,这一“谍岛”又如何失踪了呢?五角大楼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面对这些“幽灵岛”是怎样形成又怎样消失了的,各国海洋地质科学家与教授、学者纷纷撰文分析。日本海洋地质学家龙本太郎认为,南太平洋上来去匆匆的“幽灵岛”是由于澳大利亚沙漠底下巨大的暗河流冲入南太平洋的海底,带来巨大泥沙在海底堆积增高,直至升出海面,形成泥沙岛,在汹涌的暗河流冲击下,泥沙岛被冲垮而消失。美国海洋地质学家京利·高罗尔教授则认为幽灵岛上的基础是花岗岩,且岛上有茂盛的植物与动物群,它形成的年代久远,暗河流是冲击不了的。他判断是由于海底强烈地震与海啸,使它葬身海底。

“阿波丸”葬身海底之谜

“阿波丸”是怎样一艘沉船

“阿波丸”是一艘大型远洋客货轮,船长154.9米,船宽20.2米,船深12.6米,总吨位11,249吨,最高航速20.8海里每小时,可同当时美国海军的潜艇航速相比。“阿波丸”设备先进、制造精良,装备有对空高射炮、海战炮,船上要害部位有60毫米的加强钢板保护,能抗住一般炮火的攻击。另外,船上还装有固定的自爆装置,在发生不测时船长可按下电钮,与敌人同归于尽。“阿波丸”由日本三菱长崎造船厂于1942年8月4日开始建造,1943年3月5日下水交付当时的日本陆军使用。

“阿波丸”号

在完成处女航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阿波丸”冒着风险,在惊涛骇浪里奔波,替日本军国主义卖命。它的运气确实不错,一次在航行途中遭到美军潜艇的鱼雷攻击,其他船只都被击沉,唯独“阿波丸”避开了射来的4枚鱼雷,安然无恙。1944年3月4日,“阿波丸”在开往菲律宾途中,遇上美军舰队的拦截,尽管第一舱被鱼雷击中,但由于水密舱壁坚实,其他舱室均未进水,因而仍能快速奔驰,逃脱了死神的追逐。由于当时的日本大型运输船几乎都被击沉,像“阿波丸”这样几经绝境而仍然幸存的船只,实在是很少。因此,一向虔信佛教的日本人把它的幸运归功于“神灵保佑”。于是,“阿波丸”有了“幸运之神”的美誉。

1944年底,日本在太平洋的运输线已被完全切断,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难以支撑长期战争,败局基本已定。美国政府担心日军迫害战俘,便通过国际红十字会的斡旋,允许日本少量运输船为美国战俘运送救济物资,“阿波丸”便是其中的一艘。美军给“阿波丸”发放了允许它在美军控制海域通行的“通行令”,并要求船体漆成白色,船体两侧、烟囱和甲板漆上绿十字,夜间加电灯边框,每天12点向在瑞士的国际红十字会报告船位。日本政府一反常态接受了美方的要求,其实是自有算计,表面上可以显示出他们尊重人道主义精神,暗地里是在交通线被美军切断的情况下,通过“阿波丸”夹带大量东南亚各地日军所急需的军用物资,以便顽抗到底。

船上装载有巨额宝石、黄金

1945年4月1日夜,这艘满载货物的日本万吨巨轮,在美国潜水艇的重创下,3分钟后从海面消失,沉入我国领海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以东海域。船上2009人只有一人生还。美国《共和党报》1976年11~12月号特刊,报道“阿波丸”上的装载:“黄金40吨,价值1.344亿美元;白金12吨,约合5700万美元;工业钻石15万克拉,约合3000万美元;纸币价值不明。”

美籍日本“阿波丸”专家福密实,曾在20世纪70年代时说“阿波丸”上载有大约价值4,000亿日元的货物,当然这个数字不是根据明确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被认为比较正确的数字是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索赔的明细表中所写的所装货物(9,812吨)的赔偿申请金额3037万日元。但是,这个金额也不是日本政府根据明确的清单计算出来的,可以看做是要求赔偿的最低金额。将此金额换算成今天的物价则相当于其100~200倍。

福密实报告说,世人瞩目的重点是“阿波丸”上特别安装的3个保险柜和船长室的1个保险柜。装在这些保险柜中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价值连城的财宝?这是至今未能确认的又一个“阿波丸”之谜。

尼克松总统在访华期间,向周恩来总理献了一份“礼品单”,上面所开列的“礼物”有:金锭400吨,白金12吨,未加工的宝石15万克拉,美、英、香港货币数捆,工艺品40箱,锡3,000吨,钨2,000吨,钛800吨,铝2,000吨,橡胶2,000吨。除此之外,还有2,008个人的尸骨。

原来这份“礼品单”是1945年被美军潜艇击沉的日船“阿波丸”上所载的货物和乘员。当时,“阿波丸”载着这些掠夺的巨额财富准备溜回日本,在台湾海峡北端平潭一带被击沉。美国从卫星上探测出这艘沉船的基本位置,尼克松把这份资料作为他首次访华的礼品献给了中国。

“阿波丸”的的确确还有一些人们至今未明的物品,众说纷纭,且数额不一。然而有一点是大家共同的认识:“阿波丸”上装有巨额的贵重物资和贵金属。

开创中国打捞史的先河

由于“阿波丸”沉没在我国领海内,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阿波丸”沉船属我国主权所有,任何国家和个人未经我国政府批准,都不得进入我国领海内进行打捞作业,只有我国政府才有权对“阿波丸”进行打捞。

1977年5月初,由海军工101号、J301号、J503号打捞船,交通部上海救捞局沪救3号打捞船组成的打捞作业船队正式进驻牛山岛以东作业海域,交通部与海军成立了打捞作业现场指挥部,统一实施对打捞作业的指挥,打捞出来的货物的清点、管理和运输等。双方还进行分段打捞分工,海军东海舰队派出舰艇巡逻队随即抵达作业区现场,对作业区进行巡逻警戒。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外发布消息和航行警告,宣布在牛山海域打捞“阿波丸”沉船。

这个庞然大物长期躺在海底,对过往拖网渔船生产作业带来了严重危害,打捞“阿波丸”,清除海底障碍,为渔民做一件大好事。打捞“阿波丸”沉船开始后,先是清理缠在沉船上的渔网,清理出来的渔网有数吨重,然后进行淤泥清除。“阿波丸”沉没海区水深四五十米,沉船大部被泥沙埋没。要打捞沉船,先要把淤泥除掉,才能进行打捞作业,共除泥约1.23万立方米。两项工作结束后,正式进入捞货阶段。海军和交通部潜水员,在当时潜水安全保障措施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每天几十次轮流下潜,对沉船逐个舱室进行不间断的探摸。在深水区,探摸十分危险,不仅受海底洋流的影响,还受到沉船舱室条件和舱室障碍物的影响,在探摸中,潜水员摸到了沉船上的铜制雾钟,写有“阿波丸”三个字,证明沉船确实是“阿波丸”。

沉船残骸深深陷入淤泥之中,船体严重破损,要将船体完整地打捞上来是不可能的。打捞指挥部决定,采取水下切割和水下爆破的方法,先将甲板舱面揭开,把舱内货物取出,然后再把船体逐渐捞起。海底水流湍急,残破的渔网又层层覆盖着断裂的船体,给潜水员水下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潜水员们胆大心细,轮番作业,他们先用潜水刀铲除沉船上的海生物,然后用电割枪喷出的7,000℃烈焰,在冰冷漆黑的海底,硬是将6个船舱的舱面全部揭开,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舱面揭开后,打捞人员用一种专门研制出的8瓣荷花形抓斗来抓取货物。随着杠杆的转动,抓斗迅速从工作船落入水中,在被揭开的沉船船舱里抓出一斗斗混着淤泥的货物放在甲板上。打捞人员将其冲洗后,再把货物收集起来。从1977年开始,在近3年的打捞过程中,水下切割钢板几千平方米,打捞出9800吨锡锭、橡胶、铝锭等货物,总价值达5000万美元。在此期间,还有483千克尸骨和1000多件死者遗物如手表、印章、金笔、神像等被打捞出水。中国政府将它们分类整理核对后装箱,分3次归还给日本。当这些遗骨和遗物被送到日本时,轰动了日本全国,数千名死难者的亲属从各地赶来迎接,当时的日本外相大平先生就此代表日本人民向中国政府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1980年7月6日,长17米、高9米、质量达300吨的“阿波丸”船首由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的2,500吨“大力”号巨型浮吊吊出水面。只见它锈迹斑斑,船头上用钢板焊接上去的“阿波丸”三字清晰可辨,解体后的3层甲板断层分明,首舱完整无损。在海底沉睡30多年的沉船,终于重见天日。至此,“阿波丸”的打捞工作基本结束。

1977~1980年,在打捞日本沉船“阿波丸”中,共有600多名潜水员参加水下作业,各船平均作业332天,共潜水3,604次,水下切割23,791平方米,水下爆破650次,是中国历史上超越空气潜水极限深度、海域流速最急、军地联合规模最大、打捞时间最长的一次打捞工程作业,这在世界打捞史上也是罕见的。海军、交通部、国家有关部门科研人员共3,000多人,在历时3年的打捞作业中英勇顽强,谱写了战天斗海的壮歌。

海沟——海底的深渊

海底的深沟,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海底上盖着薄薄的一层泥沙。沟底的软泥,有的来自繁殖于海面上的微小生物的遗体,它们从海面沉到海底。另外,沟坡上的泥沙偶尔也会崩落到沟底。海沟的上部比较开阔,越往下,渐渐缩窄。

“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

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不到4,000米,而全球19条海沟的水深却都在7,000米以上。在海底的深渊里,终年暗无天日。这里见不到海面上的浪涛,也听不见人世间的喧嚣。

1960年1月23日,太平洋西缘马里亚纳海沟的洋面上,惊涛奔涌,狂风怒号。有两位勇敢的科学家乘坐美国“的里雅斯特”号深潜艇,直向地球的深渊潜落下去。两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第一次到达海底的最深处。水压计指示这里的水深是1.1万米。这时,潜艇承受了大约15万吨的压力。虽然潜艇的壳体由一种强度特高的合金钢制成,它的直径仍然被压缩了1.5毫米。

海沟之所以这样深,就是因为海底在这儿向下弯曲,沉潜到相邻大陆或群岛之下的缘故。

在海沟附近,大陆地块骑跨在海底地块之上,陆块向上仰冲,被高高地抬起来;海沟则向下俯冲,深深地陷落。

全球80%的地震都集中在太平洋周围的海沟以及它附近的大陆和群岛区,这些地震每年释放出的能量,足以举起整个喜马拉雅山,或者说,可以与爆炸10万颗原子弹相比拟。并且,陆地上的大多数火山也集中在环绕太平洋的周围地带,所以这一带有“火环”之称。

1923年9月1日下午,邻近日本海沟的东京、横滨一带,大地突然颤抖起来了,在几秒钟以内房屋纷纷倒塌。当时多数人家正在做午餐,火炉翻倒,许多地方腾起了熊熊大火。居民们挣扎着逃出屋外。每个人都在仓皇地奔逃,可是,谁也不知道要跑到哪里去,许多人漫无目的地乱兜圈子,歇斯底里的人群争先恐后,一片混乱,街道上越来越拥挤不堪。终于,有人省悟过来了——要尽快逃离这坍塌和燃烧着的闹市区。在这场著名的关东大地震以及它导致的大火中,大约55亿日元的财产毁于一旦,伤亡人数达24万。

太平洋周围火山地震特别多,地质学家对此早有所知。可是,其缘故过去一直说不太清楚,现在总算真相大白了。太平洋周缘火山、地震的肇事者,就是海底地壳沿着海沟的俯冲作用。

地球物理学家还算出了各条海沟的海底俯冲速度,它们大多为7~8厘米/年。

太平洋周缘的海沟好似一张吞吃海底的大口。当一块大陆向前漂移时,难免要盖没前方的海底,这部分海底正是通过海沟这张大口俯冲潜没于相邻大陆之下,所以在一块漂移着的大陆的前缘,一般都展布着一列列的海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