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慢性肾炎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17314500000026

第26章 肾病的运动治疗(2)

①预备。自然直立,双臂在胸前平屈,十指自然并拢,两掌心向上,指尖相对。

②翻掌,左掌心向上托,右掌心向下按,并吸气。

③复原。再右臂上托,左臂下按。

④如上反复数遍。

(4)五劳七伤向后瞧:

①预备。直立势同第一段,两手叉腰。

②慢慢向右转头,眼看后方。复原。

③慢慢向左转头,眼看后方。复原。

④如上反复数遍。

(5)摇头摆尾去心火:

①预备。马步,双手自然放于两膝上,虎口对着身体,上体正直。

②头及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左侧做弧形摆动,同时臀向右摆。复原成预备姿势。

③头及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右侧做弧形摆动,同时臀向左摆。复原成预备姿势。

④如上转换数次。

(6)两手攀足健肾腰:

①预备。两足并立,双臂平屈于上腹部,掌心向上。

②身体缓缓前屈,两臂垂下,膝部挺直,双手触摸脚尖,头稍抬。复原成直立状,③两手放于背后,以手掌抵住腰骶部,身体缓缓后仰。复原。

④如上反复多遍。

(7)攒拳怒目增力气:

①预备。马步,双手握拳放腰间,拳心向上,两目圆睁。

②右拳缓缓向前击出,臂伸直,拳心向下。两手用力握拳,两眼睁大,向前虎视。右拳收回,复原成预备式。

③左拳缓缓向前出击,动作同②。复原。

④如上重复数次。

(8)背后七颠百病消:

①预备。直立,成立正姿势。

②两足跟渐离地,前脚掌支撑身体,依然保持直立姿势,头用力上顶。

③足跟落地,复原为立正姿势。

④如此反复颠7次。

五禽戏

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经常练习可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华佗不但是个专长做手术的外科专家,而且是个善于应用运动来防治疾病的名医。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其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百病不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为导引之事午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这一段话说明了五禽戏的内容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原理。

五禽戏是一套很适合老年人强身治病的保健运动。华佗认为人体必须经常运动,使食物容易消化,血脉流畅,才能健康无病。他创编五禽戏后,不但身体力行,坚持练习,而且广为传授。因行之有效,故备受后世养生家推崇。随着时间推移,辗转传授,形成了各种流派的五禽戏,流传至今。五禽戏中的虎形可益肺气,有补肾健腰、增长体力的功效;熊形能舒肝气,有健脾胃、助消化、活关节等功效;鹿形健胃气,有疏通气血、健壮腰肾的功效;猿形固肾气,可增长臂力、健壮脾胃;鸟形调心气,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健壮肾腰。可见,五禽戏对五脏均有良好的作用,四季均可锻炼。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慢性疾病患者,练习五禽戏,可收到一定的强身健体效果。如果为了提高某一种运动素质或针对某种疾病,可选练一禽之戏,如肌肉无力可多练熊戏,动作迟钝可多练猿戏,平衡失调可多练鸟戏等。

五禽戏是从古代导引术发展而来的,所以练五禽戏也必须掌握导引术的基本要领。就是要有意念活动锻炼,配合呼吸和肢体活动。锻炼时,首先,三者要密切结合,融为一体;其次,练五禽戏必须象形取义,就是说练虎戏要像虎,而且要取虎的活动对健身有意义的方面。

(1)熊形:此势有健脾养胃、帮助消化、活动关节等功效。

①预备。两脚平行自然站立,距离与肩等宽,两臂自然下垂,做3~5次深呼吸。

②屈左膝,右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左臂稍抬高。

③屈右膝,左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亦随之下沉,右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右臂稍抬高。

④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拘。

(2)虎形:练虎戏时,手足动作与呼吸要协调一致。两手翻掌向外按出时,两脚同时向前进步,此时宜稍用力,速度稍快,以显示虎扑时的敏捷、勇猛。动作左右交替,次数不限。

②左式。两腿屈膝半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尖点地,靠在右脚踝关节旁,同时两手握拳提至腰两侧,掌心向上,眼看左前方。缓缓吸气,两拳沿胸上举,拳心向里。举至口前面时,呼气,拳外翻变掌向前推出,高于胸齐,掌心向前;同时,左脚向左前方斜跨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脚跟前后相对,相距约一米,身体重心坐于右腿,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食指尖。

③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左右方向相反。

(3)猿形:

①预备。两臂自然下垂,颈自然竖直,面部自然,眼向前平视,口要合闭,舌尖轻舐上腭,不要挺胸或拱背,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全身放松,任何部位都不可紧张,如此站立片刻,然后做动作。

②两腿慢慢向下弯屈,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掌变爪形手,手腕随之自然下屈。

③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之稍跟,脚跟抬起,脚掌虚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时,变掌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掌变爪形手,随之自然下屈,同时左手亦收回左肋下。

④左脚往后稍退踏实,身体后坐,右脚随之亦收退,脚尖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掌变爪形手,腕随之自然下屈,同时右手亦收回至右肋下。

⑤右脚向前轻轻迈出,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掌变爪形手,腕随之自然下屈。

⑥左脚向前轻轻迈出,右脚随之稍跟,脚跟抬起,脚掌虚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掌变爪形手,腕随之自然下屈,同时左手亦收回右肋下。

⑦右脚往后稍退踏实,身体后坐,左脚随之亦稍退,脚尖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掌变爪形手,腕随之自然下垂,同时左手亦收回左肋下。

(4)鹿形:

①预备。两脚相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平心静气,站立片刻,然后做动作。

②右腿屈曲,上体后坐,左腿前伸,膝稍弯,左脚虚踏,成左虚步势。

③左手前伸,肘微屈,右手置于左肘内侧,两掌心前后遥遥相对。

④两臂在身前逆时针方向同时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关键在于两臂绕环不是以肩关节为主的活动,而是在腰胯旋转带动下完成。手臂绕大环,尾闾绕小环,这也就是所谓“鹿运尾间”,主要是活动腰胯,借以强腰肾,活跃骨盆腔内的血液循环,并锻炼腿力。

休息疗法的注意事项

休息和运动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使机体的功能加强,疲劳得以消除。有时要求卧床休息,有时要求一般休息,如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卧床休息,不宜再进行运动。

(1)水肿的严重程度:水肿仅局限于眼睑或踝部为轻度;水肿扩展到下肢为中度;水肿蔓延到全身甚至出现胸、腹水,则为重度。中度以上水肿就应当卧床休息。

(2)有无头痛、头晕、呕吐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有高血压,应及时测量血压。如血压确实高,则应卧床休息;如血压急骤升高,可能出现脑水肿,使头痛、呕吐进一步加剧,还会出现抽搐或惊厥,此时应住院治疗。

(3)有无尿量减少或肉眼血尿:若尿量明显减少,每日尿量在500克左右,或出现肉眼血尿如洗肉水样,往往表示病情加重,应卧床休息。

当以上症状体征减退或消失,可以适当活动。当水肿减退,高血压下降,肉眼血尿消失,血沉正常,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慢性肾衰的早期患者,也可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但是,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晚期则不宜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