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环保与人类生活
17315400000035

第35章 来势汹汹的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它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化,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会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而被自然环境所消化,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塑料最早运用于农业地膜,使农业生产有了极大的发展,农作物在任何季节都能生长,促进了市场消费。据市场统计,在1990~1995年期间,塑料的生产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已经席卷了整个地球,简直可以称作“白色革命”。

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会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会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1)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2)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可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3)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而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白色污染”的替代品

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严禁生产和使用塑料类产品并非上策,因为某些塑料类产品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方便。根本的出路在于让科技来参与,一家公司已经研究出一种“绿色餐具”,这种餐具以麦秆、稻草、玉米秆、甘蔗渣等植物纤维为原料,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用后48小时可以自行降解,而且扔在海洋江河里还可以做鱼饲料,丢在田地里可以肥田,真正是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