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
17315700000019

第19章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公元1130年—公元1200年),南宋时期婺源(今属江西省)人。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

启迪人生的经历

借莲教子

朱熹像朱熹少年丧父,他牢记严父遗训发奋苦读,从不懈怠,一有空闲时间就帮助母亲施肥种菜,减轻母亲的负担。而深明大义、品行慈祥的朱母朱夫人却从不让儿子分担家务,以免耽误学业。

五夫里依山伴水,碧水丹山,这里还同时盛产建莲闻名。方圆十几里的莲田,每逢炎夏,便散发阵阵清香,亭亭玉立的莲花争相怒放,红白相间,十分动人。少年朱熹喜欢夹着书本走在林荫道旁,面对莲田高声诵读先师兼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年夏天酷热难当,朱熹像往常一样在林荫道旁读书,朱夫人在百忙之中煮了碗莲子汤端了过来,朱熹慌忙放下手中的书,接过莲子汤,又递到母亲面前,愧疚地说:“母亲,您每天操劳到晚,还是您先喝吧!”望着这聪明懂事的孩子,母亲感慨万分,夫君去世,母子相依为命。孩子在五夫里刘、胡二位先生的教诲下,学业大进。想到这里,朱夫人对朱熹道:“孩儿,莲乃花之君子,它浑身都是宝,建莲是朝廷贡品,一直供皇上享用,百姓也可自种自享,这样看来,君王庶民均为一体,孔孟之道存与其中。莲藕是人们喜爱的佳肴,可制成藕粉;荷叶味苦,清热解暑,可以入药;荷花清丽幽香,可供观赏。此中的用处,你应该都知道,做人也该如此,要做有用的人,像莲花一样做正人君子。”朱熹接过母亲手上这碗蕴涵着做人道理的莲子汤,细细品味着,思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