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17316400000018

第18章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常识(4)

功能:益气养心,补心肺之阴。参能补心及诸脏之气,麦冬气阴双补,五味子酸主收敛,有固肝肾之气之作用,使其气不上扰于心。故三药配伍,是调补脏腑功能之合理方剂,特别对冠心病患者伴气虚、失眠、血脂高者最为适用。

4.黄芪炖鸡

原料:生黄芪30~50克,乌骨鸡1只。

做法:杀鸡去毛弃内脏洗净,与黄芪同炖至粑烂(水开打去浮沫),弃黄芪加盐适量。吃肉喝汤,酌量分次食用,连服7~10天。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心气虚者多自汗,黄芪能补中上焦之气,固涩毛窍而止虚汗。乌鸡能调补心肾,使心肾沟通,水火相济,使心气和肾气互相补充而不衰败。本膳对冠心病伴心肾两虚,自汗盗汗的患者尤为适用。

5.党参泥鳅汤

原料:活泥鳅100克,党参20克,麻油、葱花、姜末、盐各适量。

做法:将泥鳅洗净弃头尾及内脏,入少许盐及姜码15分钟。锅内放油烧七成热,入泥鳅炒至半熟,入清汤或开水适量,加入党参同炖至熟烂,加入姜末、盐等佐料,起锅前再加葱花、味精即可。

功能:益气扶阳,健脾利湿。泥鳅一味,性微温,善暖中补气温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伴肝肾功能不全者是合适的佐餐佳品。

6.参芪鸡

原料:党参(或人参)10克,生黄芪30克,鸡1只(约750克)。

做法:杀鸡去毛及内脏,与二药同炖至鸡脱骨,加调味品即可。酌量分次食用。连服10~15天。

功能:补益心脾,固表止汗。人参、黄芪为补气之常用药,善补心脾之气以固表止汗,预防疾病的发生。本膳对冠心病心气虚自汗出者有效。

心阴虚型

心胸闷痛或灼痛,时作时休,心烦不寐,头晕头痛,健忘,口干,大便不爽,舌质红而少津,苔薄干或剥脱,脉细弦或细数或结代。宜食滋阴清热药膳。

1.茯苓莲子糕

原料:白茯苓15克,莲子(去心)15克,麦冬(去心)15克,粳米250克,桂花5克,红糖10~30克。

做法:将粳米浸泡磨浆放置发酵,将三药打粉掺入,再入桂花及红糖,上笼蒸熟切成方块即可。酌量分次食用,每日1~2次,连服7~10天。

功能:宁心健脾。茯苓健脾兼有强心作用,莲子养心阴而清心热,麦冬滋阴清虚热,桂花清心安神。共同配伍对心阴虚烦躁不寐、口干、胸闷痛者有效。

2.知母百合稀饭

原料:知母20克,百合2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煎知母、百合半小时,弃知母,加粳米继煮成粥。早晚各服1碗,连服7~10天。

功能:滋阴除烦、养心安神。方中知母清虚热而除心烦,百合养心阴而安神,养心阴而定心悸。故本药膳对冠心病胸闷灼痛、眠差梦多者有效。

3.银耳莲子羹

原料:银耳30克,莲子(去心)30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二药煮粑烂,加冰糖调味。每日1次,连服7~10天。

功能:滋阴清热,养心除烦。银耳补心肾肺诸脏之阴,莲子滋阴而清心中之虚热,安神除烦。二药均有降压和软化血管作用。

4.虫草鸭子

原料:冬虫夏草10~20克,鸭子1只(约1500克),盐适量。

做法:先煮冬虫夏草20分钟,再入弃毛及内脏之鸭肉,共炖至鸭脱骨,加盐调味,吃肉喝汤,并嚼服冬虫夏草。酌量分次食用,连服10~15天。

功能:清热除烦,宁心止汗。冬虫夏草为菌类食物,含多种氨基酸,并能补能清,对心阴虚而见心律失常、烦躁多汗的冠心病患者有效。鸭肉性偏凉,与冬虫夏草同炖,能助冬虫夏草以滋阴清热。

5.洋参汤

原料:西洋参3克,麦冬10克。

做法:将西洋参浸软切成薄片,麦冬切开去心共入保温杯内,加开水冲泡10分钟后当茶饮,连用10~15天。

功能:益气养阴,强心定志。西洋参能气阴双补,麦冬清热除烦。二药配合,以滋阴为主,兼以补气,对心烦头晕或心律不齐患者有效。

6.酸枣仁茶

原料:酸枣仁15克,玄参30克。

做法:将二药加水2500毫升煮开,立即盛入暖水瓶中盖严,1小时后当茶饮,1日服完。连用3~5天。

功能:养心安神。方中酸枣仁平肝潜阳,安神宁心,玄参甘甜滋润,调补心肝肺胃之阴。本方对心烦不眠、口干口苦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效。

气阴两虚型

嗜睡乏力,胸闷心悸,气短烦闷,口干咽干,头晕自汗,叹息疲倦,舌质红胖苔薄或光,脉细弱或细数。

1.清炖乌鸡

原料:乌骨鸡1只(约750克),太子参10克,雪豆250克。

做法:杀鸡弃毛及内脏,雪豆泡软。先将鸡炖开,打去浮沫,加入雪豆、太子参共炖,待豆粑鸡烂时,加入精盐适量即可。酌量分次食用,连服10~15天。

功能:气阴双补。乌骨鸡能补五脏之虚,雪豆、太子参能健脾益气。此膳对心痛兼气阴不足者有一定疗效。

2.黑鱼芪菇汤

原料:黑鱼1条(约500克),黄芪20克,香菇300克,葱、姜、盐、料、味精各少许。

做法:黑鱼去鳞及头、内脏等,切成薄片加盐、姜、葱后上浆。黄芪水煎取汁100毫升。先轻炒香菇片,加黄芪水煎液,煮开后加入黑鱼片,滴数滴料酒,加入少许糖、葱、姜、盐等,起锅时入味精。代菜食用,每日1次,连服10~15天。

功能:补气养阴。黑鱼味甘性寒,补脾益胃,养心益肾;黄芪补气,香菇味甘性平,健脾和胃,益气生津。黑鱼,香菇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此膳对冠心病出现的慢性心衰、下肢浮肿等有效。

3.参冬粥

原料:人参6克,天冬30克,粳米100克。

做法:人参、天冬切成薄片,入水先煮20分钟,再加入粳米煮成粥,早晚各喝1碗,连服7~10天。

功能:养阴益气。人参大补元气,天冬育阴,粳米养血生津和胃。共服有养心益气、补虚调神的作用,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调补佳品。

4.黄花鸡

原料:黄花30克,熟地20克,鸡1只,当归6~8克,黄芪20克。

做法:杀鸡弃毛及内脏,将诸药入鸡腹中扣于盆内,上笼蒸30分钟,将药取出煎汤500毫升去渣。把鸡剁成方块放入汤内,并加入葱、盐、姜等调料,焖粑后捞起鸡块,将剩汤收芡成卤浇鸡上即成。以药膳代莱肴食用,连服7~10天。

功能:益气活血,养阴补虚。黄花养心润肺,当归、熟地补血活血,黄芪补气固表,鸡肉补益气血。本膳对年老体虚的胸痹心痛患者有益。

5.芝麻鱼条

原料:鱼肉250克,黑芝麻适量葱末、精盐、味精、淀粉、料酒各少许。

做法:切鱼肉成条状,入碗内加淀粉、精盐、葱末抓浆。烧油500克至六成热时将鱼条粘上生芝麻入油锅内,炸至鱼条两端微黄色捞出装盘。佐餐食用,连服5~7天。

功能:滋阴补肾,养心和血。黑芝麻能补心肾之阴而润燥除烦,鱼肉补脾益肾,气阴双补。此菜对心肾气阴不足、精亏血虚的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6.黄芪香菇汤

原料:生黄芪20克,香菇250克,调料适量。

做法:生黄芪切成片,煮汁700毫升去渣,香菇切片。将黄芪汁烧开后入调味之葱、姜、盐等,煮几沸后加入香菇片,再煮10分钟即可。

功能:益气生津止汗。黄芪益气固表止汗,香菇补益心气、润燥健脾。

对冠心病气阴两虚多汗者有效。

7.天麻鸽子

原料:天麻(切薄片)20克,菜鸽1只,核桃仁30克。

做法:将鸽子去毛后剖去内脏,入天麻、核桃仁于肚内,置器皿上笼蒸1小时,不加调料,食肉及天麻、核桃仁,2日吃完。

功能:补肾宁心,定志止眩。天麻补心肾而滋旰阴,核桃仁补脑填精,鸽子气阴双补。合而对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症有效。

心阳衰弱型

心悸头晕,动则更甚,气短胸闷,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宜食温阳益气、宁心安神食物。

【膳食内容】

1.附片蒸牛鞭

原料:黄牛鞭2根(约1000克),党参15克,枸杞子15克,制附片15克,怀山药15克,荔枝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10枚,猪油、料酒、盐、冰糖、鸡汤、醋、姜及葱适量。

做法:荔枝、桂圆均去壳取肉,红枣蒸熟去皮,葱,姜拍破,牛鞭用温水洗净后放入锅中煮2小时,捞出剖去尿道中白膜、杂质,切成条,用3克盐、2克醋揉搓,置清水中洗净后,再放冷水锅中煮至水沸,取出洗去臊味,放绿釉钵内,加料酒、葱、姜、鸡汤、盐和冰糖,上笼蒸至八成烂时取出,去掉葱、姜,加上制附片等药材,上笼蒸至酥烂即可食用。酌量分次食用,每日1~2次,连服3~4周。

功能:温补心肾,强壮身体。牛鞭补肾壮阳;党参、附子益气温阳;枸杞子,怀山药、荔枝、红枣、桂圆几味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可用于心肾阳虚所致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性功能减退等,对老年人尤为适宜。

2.核桃人参汤

原料:核桃仁25克,人参6克,生姜3片,冰糖少许。

做法:将核桃仁、人参、生姜共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汁1碗。冰糖稍炖即成。每日1剂,临睡前温服,连用3~5天为1个疗程。

功能:补气温肾安神。人参性味甘、微苦、温,含人参皂苷、人参酸、挥发油、糖类、胆碱、尼克酸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本经》说它:“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核桃与之相合,相须相使,功力倍增。心慌气短,动则喘甚、畏风自汗、食少乏力等症患者,食之甚宜。

3.兔肉补虚汤

原料:兔肉120克,党参15克,怀山药30克,枸杞子15克,黄芪15克,大枣10枚。

做法:将兔肉切块,山药洗净切片,党参、黄芪布包,诸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汤。然后弃药包,食兔肉、枸杞、大枣,饮汤。每日1剂,连用3~5日为1疗程。

功能:补气养血安神。兔肉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是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的理想肉食品;党参、黄芪、山药、大枣重在补脾益气;枸杞子意在补血。诸药相合,适合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唇色淡白等病症。

4.狗肉菟丝附片汤

原料:狗肉250克,生姜20克,菟丝子15克,附片15克,植物油、食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将狗肉洗净切细,生姜洗净切片,共置热油锅中翻炒3分钟,加冷水浸没,再入菟丝子(布包)、附片(布包)、食盐,武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以文火炖2小时,至肉烂调入葱花、味精,稍炖即成。弃药,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用3~5日为1个疗程。

功能:补中益气,温阳祛寒。本方菟丝子性味辛、甘、平。既能助阳,又能益精,不燥,不腻,为平补肝、肾、脾三经之良药;附片为纯阳燥烈之品,其性善走,功能峻补三焦之元阳,而逐在里寒湿;狗肉与之相合,药借食力,食助药威。适用于畏寒肢冷,气短心慌,尿频,脘腹冷痛,大便溏泻,舌淡,脉沉细者。

瘀血阻络型

心悸不安,短气喘急,胸中闷胀或刺痛或面唇紫黯,舌质紫或瘀斑,脉细涩或见结代。宜食活血通瘀、行气和络食物。

【膳食内容】

1.桃仁粥

原料:桃仁12克,粳米60克。

做法:将桃仁捣烂研汁,再与粳米共入锅中,水煮成粥。供早晚餐温服食,连服7~10天。

功能:活血通脉安神。桃仁性味苦、甘,平,苦能泄降导下以破瘀,甘能和畅气血以生新,然破瘀之功胜于生新,故为活血通瘀常用之药,加粳米健脾养胃。二味相合,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所引起胸闷刺痛、心悸气短等症。

2.蜜饯山楂

原料:生山楂500克,蜂蜜250克。

做法:将生山楂洗净,去果核,放在铝锅内,加水适量,煎至七成熟烂,水将耗干时加蜂蜜,再以小火煎煮熟透收汁即可,待冷,放瓶罐中贮存备用,酌量食用。每日1~2次,连服10~15天。

功能:消积破瘀,补养心神。本方山楂,又叫山里红,能消积食,破瘀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山楂中含有的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室心房运动振幅和冠状动脉血流量,防止由于电解质不均衡而引起的心律紊乱,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利尿,镇静等作用。配以蜂蜜滋润五脏,补养心神。对冠心病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引起的胸中刺痛、心悸不安、舌暗脉涩者,尤为适宜。

3.鹑蒸三七

原料:鹌鹑1只,三七粉1~2克。

做法:将鹌鹑去毛及肠杂,洗净切块,和三七粉同置瓷碗中,加入食盐少许,上锅隔水蒸熟,调入味精即成,食肉饮汁。每日1剂,连服7~10天。

功能:开胸去痛,补虚益气。三七能散瘀消肿止痛,与补脾益气的鹌鹑相合,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所致胸满胀痛、心悸不安等症患者。

4.山楂桃仁露

原料:新鲜山楂1000克,桃仁60克,蜂蜜250克。

做法:取新鲜山楂1000克,用刀拍碎同桃仁共入锅中,水煎2次去渣,将汁倒入盆内,加入蜂蜜,加盖,隔水蒸1小时后离火冷却,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开水服用。

功能:健脾消食,通脉安神。本方中山楂酸甘微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消食化积,活血化瘀;桃仁性平,味苦,微甘,能治血结、血燥;蜂蜜甘平,能补中益气,润燥解毒。三者同用有健胃消食、降血压、降血脂、扩张血管、增加动脉血流量及营养心肌之功。经常服用,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伴有心悸而属血瘀的患者颇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