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17316400000031

第31章 冠心病的汤药疗法(2)

12.毛冬青

药源:毛冬青生长于我国南方各省,是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毛披树的干燥根和叶,它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甙,目前在全国用于治疗冠心病较为普遍。

研究报道:经药理实验证明,毛冬青能使离体豚鼠、家兔心脏和在体狗心脏的冠脉流量增加30%~40%,作用维持2~3小时以上。对外周血管也有扩张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而对心率影响不大。毛冬青可以解除冠心病时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减轻或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对冠心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毛冬青治疗冠心病,经临床观察200例,总有效率为92%,缓解心绞痛的显效率为48%,约60%以上的病人用药后,四肢麻木、头痛、头晕等症状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运动耐量显著增加。本药不良反应较少,个别女病人用药后有月经延长,经量增多现象。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13.泽泻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淡,归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

研究报道:国内和日本对高血脂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提出本药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其有效率分别为88%、72%,实验研究表明,泽泻可明显抑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抑制小鼠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及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有助于胆固醇的运转和排泄。具有干扰胆固醇的吸收、分解和排泄的作用。

14.山楂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研究报道:国外应用山楂属植物制成各种制剂,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已多年。国内证明山楂的醇制剂、浸膏总皂甙,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及延缓其形成,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

15.首乌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苦、平,归肝、心、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益精血,固肾。

研究报道:首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有效率为86.7%、61.8%,本品主要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并促进血浆中胆固醇的运输和清除。此外,首乌还能促进纤维蛋白原的裂解,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16.决明子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研究报道:用决明子煎剂、糖浆片剂治疗高胆固醇血症100例,总有效率为98%,实验证明决明子具有抑制血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其降脂作用可能与决明子所含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等促进肠管运动、抑制胆固醇吸收有关。

17.茵陈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研究报道:以茵陈煎水代茶饮或片剂治疗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发现本品有明显的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茵陈中所含的香豆素类有降脂活性,可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使主动脉硬化减轻。

18.虎杖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活血化瘀,祛痰止咳。

研究报道:虎杖所含大黄素成分,可减少外源性胆固醇进入体内。动物实验表明虎杖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19.蒲黄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利尿。

研究报道:动物实验证明,蒲黄可明显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促进其在粪便中排出,并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20.绿豆和豆类膳食

研究报道:国外已有豆类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报导,以绿豆作用最大。临床及动物实验都表明绿豆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豆类膳食所以能够降血脂,可能与其所含的植物胆固醇竞争性抑制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增加其排泄有关。

21.姜黄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研究报道:能促进胆汁分泌,其提取物可明显降低实验中高血脂动物的血胆固醇含量。姜黄醇提取物、挥发油和姜黄素都有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的作用,以降低甘油三酯作用最显著,并能使主动脉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

冠心病常用偏方验方

辨证选方

1.气滞血瘀证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功效: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药物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随证可酌加郁金、延胡索、沉香、丹参、益母草、五灵脂、三七、乳香、没药等。

用法:日1剂,水煎服。

2.痰浊阻塞证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功效:通阳散结,宽胸豁痰。

药物组成:瓜蒌实12克,薤白9克,半夏12克,白酒适量。痰饮为主或兼寒者,可酌加桂枝、干姜、茯苓、白蔻仁、细辛等。痰郁而化热者,可酌加竹茹、枳实、黄连、胆星、茯苓、陈皮、郁金等。

痰阻胸中,气机不畅,致气滞血瘀者,常于理气豁痰之时与活血化瘀药配合,可加入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益母草等。

用法:日1剂,水煎服。

3.阴寒凝滞证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功效:辛温通阳,宣痹散寒。

药物组成:当归12克,桂枝9克,赤芍9克,细辛3克,炙甘草5克。可酌加干姜、薤白、丹参、檀香等。

疼痛较剧者,可加入附子、蜀椒、赤石脂等。

4.气阴两虚证

方药:炙甘草汤合左归饮加减。

功效:益气养阴,通脉宁神。

药物组成:炙甘草12克,党参15克,生地黄30克,桂枝10克,阿胶6克,山萸肉6克,枸杞子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

阴虚偏重者,可酌加远志、五味子、当归、白芍、女贞子、麦冬、玉竹等。

气虚偏重者,可酌加黄芪、白术等。

兼有血瘀者,可酌加丹参、益母草、三七、赤芍等。

5.阳气虚衰证

方药:右归饮加减。

功效:益气温阳,活血通脉。

药物组成:附子6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6克,杜仲10克,肉桂6克,枸杞子10克,党参15克。

可酌加茯苓、白术、黄芪、鹿角霜、荜茇、良姜、干姜、薤白、桃仁、红花、丹参等。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重证型,临床上发病率高,危险大。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性是本虚标实,病位在心。本虚者,因年迈体衰,先天禀赋不足,情志所伤,劳逸失调引起的心之阴阳气血不足;标实者,情志刺激,膏粱厚味,寒邪引起气滞、血瘀、痰阻,寒凝阻塞心之脉络而致胸痹心厥,甚则心阳阻遏,心气不足,无力鼓动,致胸痹心厥并心悸(即合并心律失常),或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水饮凌心射肺,致胸痹心厥并心水(即合并心力衰竭),或正气大虚,心阳暴脱,鼓动力锐减,心脉瘀阻,气血阴阳严重失调致胸痹心厥并心脱(即合并休克)。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治疗临床上往往采用辨证论治和分期辨治。

1.辨证论治

医学家们一致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为本虚标实

证,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为痰浊、气滞血瘀、寒凝,但辨证分型各有差异。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分为7个证型:

(1)心气不足型:治宜补益心气,选方以补心丹、抗心梗合剂、生脉散加减,常用药物为黄芪、党参、人参、黄精、太子参等。

(2)心血瘀阻型:治宜活血化瘀,常用药物为川芎、赤芍药、丹参、当归、红花、桃仁、延胡索、蒲黄等。

(3)痰浊闭阻型:治宜豁痰化浊,选方以二陈汤、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常用药物为陈皮、半夏、瓜蒌、竹茹、薤白、甘草等。

(4)心阴虚损型:治宜滋养心阴,选方以天王补心丹、生脉散,常用药物为生地黄、玄参、麦门冬、石斛、太子参、茯苓、炙甘草等。

(5)气滞心胸型:治宜理气止痛,选方以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为柴胡、香附、降香、延胡索、枳壳、郁金等。

(6)寒凝心脉型:治宜宣痹通阳,选方以瓜蒌薤白桂枝汤,常用药物为枳实、细辛、干姜、薤白、桂枝等。

(7)心阳衰脱型:治宜温补心阳,回阳救逆,选方以参附汤、生脉散、四逆汤加减,常用药物为生晒参、附子、肉桂、干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