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17316400000005

第5章 冠心病患者科学用药指南(2)

8.艾克朗(盐酸地尔硫革,法国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本品为钙离子拮抗剂,其作用机制与心肌及血管平滑肌除极时抑制钙离子内流有关。本品可以有效地扩张心外膜和心内膜下的冠状动脉,缓解自发性心绞痛或由麦角新碱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减少心肌需氧量,增加运动耐量并缓解劳力型心绞痛。本品可以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血压降低;其降压的幅度与高血压的程度有关,血压正常者仅使血压轻度下降。用于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心绞痛。服用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并视病情调节剂量。口服,规格为90毫克或120毫克者每次1粒,每日1~2次;规格为180毫克或240毫克,每次1粒,每日1次。

其他常用同类药品由田边制药生产的合心爽片(地尔硫革),30毫克/20片/盒。常用剂量30毫克,每日3次,口服。合贝爽(地尔硫革缓释胶囊),90毫克/粒。常用剂量1粒,每日1次,口服,作用机制如前所述。

9.万爽力(盐酸曲美他嗪片,法国施维雅公司)本品能增加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试验耐量,延缓运动时发生心肌缺血的时间,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可用于长期治疗心绞痛,以及眩晕、耳鸣的辅助对症治疗。对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与洋地黄同用。口服每次20毫克,每日3次,每日3餐时服。

10.维奥欣(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维奥欣是从秦岭山特有药用植物中提取的8种水溶性甾体皂苷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本品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缓解心绞痛;调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减轻动脉壁脂质浸润及斑块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用于预防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口服每次80毫克,每日3次,餐后服。

11.波力维(硫酸氯吡格雷片,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性,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死和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该药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中风和血管性死亡)。推荐剂量为每日75毫克,对于老年患者和肾病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目前常为心脏支架术后,病人的常规用药,同类国产药品有泰嘉(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硫酸氢氯吡格雷片,25毫克×20片/盒。

12.立普妥(阿托伐他汀片,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本品是H毫克-CoA还原酶的一种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成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数。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本品的起始剂量为10毫克,每日1次。用药的同时进行标准的低胆固醇饮食控制,维持合理膳食。本品为目前同类药品中疗效最确切的降脂药。

13.欣维宁(盐酸罗普非斑,武汉远大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h/Ⅲa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本品为注射液,负荷量是0.4μg/(kg·min),30分钟内滴完,维持量是0.1μg/(kg·min),连续用药2~5天,常用于急性心梗支架手术前后。

14.西洛他唑(培达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50毫克/片12片/盒为新型抗血小坂聚集药物,与阿司匹林作用部位不同,可作为阿司匹林过敏时的替代药物,50~100毫克,每日2次,口服。

以上为部分新药、进口药的介绍,冠心病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及经济实力适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会收到较好的疗效。

如何选择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单方

单方就是只有一两味中药组成的简单处方。单方用药专一,药力集中,直达病所,单方的选择要根据单味中药的类别、性、味及归经、功效等灵活掌握。

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单方按中药药性可分为以下几类1.强心剂人参、淫羊藿、五加皮、罗布麻、蟾酥、福寿草、万年青等可以作为单方使用。

2.益气养阴剂黄芪、麦冬、沙参、玉竹、西洋参、石斛、旱莲草等可以作为单方使用。

3.行气止痛剂木香、沉香、香附、乌药、枳壳、佛手、香椽等可以作为单方使用。

4.行气活血剂川芎、延胡索、郁金、青皮、乳香、没药等可以作为单方使用。

5.通阳活血剂薤白、桂枝、瓜蒌、石菖蒲、苏合香等可以作为单方使用。

6.活血化瘀剂桃仁、红花、当归、丹参、牡丹皮、牛膝等可以作为单方使用。

7.破血逐瘀剂三棱、莪术、水蛭、血竭、穿山甲、自然铜等可以作为单方使用。

8.温经散寒剂干姜、附子、炮姜、吴茱萸、细辛、肉桂等可以作为单方使用。

如何选择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

选择中药复方,讲究的是理、法、方、药,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全部过程。辨证是根据临床表现,辨别其病因病机、病性、病位,论治是辨证清楚后,确定治疗方法,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

复方是由多个方剂组成或1个方剂随症加减。以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为例来说,它有7个证型,每个证型各有其主证、治法以及与之相对的适宜的方药加减。

1.痰浊内阻型

主证胸闷或胸痛,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或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咳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理脾化痰,通络止痛。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药物瓜蒌20克,薤白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郁金10克,石菖蒲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砂仁6克。加减痰热壅阻者,治宜化痰清热、豁闭止痛,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痰阻甚者,可加厚朴、枳实以行气而破痰结。胸痛发作者伴心悸怔忡可加生龙骨、琥珀粉、珍珠母以镇静安神。

2.瘀血阻络型

主证心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胸闷,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苔白或腻,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当归12克,赤芍12克,红花12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牛膝10克,柴胡10克,佛手10克,枳壳10克,桔梗6克,橘络6克。

加减若疼痛剧烈者,可合用失笑散,以增强活血止痛之功用;并见腹中癥瘕痞块者加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延胡索以破血止痛、软坚散结;并发阴寒凝滞,心脉不痛者,加制附片、肉桂、细辛以温经通络;并发气虚者,加党参、黄芪、五味子以益气活血。

3.气滞心胸型

主证心痛阵作,胸闷胁胀,时欲叹息,遇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性情急躁易怒,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宽胸理气。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柴胡15克,郁金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延胡索10克,香附10克。

加减胸闷心痛较重,口唇紫暗者,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合丹参饮、失笑散以加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兼脾气虚弱,见纳呆、腹胀、便溏症状者,可予逍遥散合丹参饮,以疏肝理气和血;肝郁日久化热,见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症状者,加炒山栀子、黄芩、龙胆草以清肝泻热;嗳气、呃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降逆止呕。

4.寒凝心脉型

主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弦紧或迟。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方当归四逆汤加减。

药物桂枝、白芍、通草、枳实各10克,细辛3克,当归12克,丹参20克,檀香、甘草各6克。

5.心气不足型

主证心痛隐隐,时作时止,动则气短喘息,自汗心悸,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面色白,舌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心,活络止痛。

主方生脉散合保元汤加减。

药物人参(另煎)1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黄芪20克,丹参20克。

加减兼见气滞血瘀者,加用当归、川芎、丹参以行气活血;兼见胸阳痹阻者,可加旋覆花、桔梗、红花以宽胸活血;兼见痰浊之象者可加用茯苓、白术以健脾化痰;兼见心神不安者,加酸枣仁、茯神、柏子仁养心安神。

6.心肾阴虚型

主证胸痛时作,心悸胸闷,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酸耳鸣,口干便秘,盗汗,舌红少苔,苔薄或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和络止痛。

主方天王补心丹加减。

药物人参(另煎)6克,生地10克,桔梗10克,当归10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玄参12克,茯苓12克,远志12克,酸枣仁20克,柏子仁15克,丹参15克。

加减肝肾阴虚症状明显者,加用山茱萸、枸杞子、白芍以滋阴补肾;兼见虚火上炎,症见面赤眩晕,耳呜,口舌生疮等可用黄连阿胶汤加减;兼见气虚神疲自汗者,用生脉散加味以益气养阴。

7.心肾阳虚型

主证胸痛胸闷,心悸不安,神倦怯寒,遇冷胸痛加剧,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形寒肢冷,面色灰白,舌淡有齿痕,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治法壮阳益气,温络止痛。

主方参附汤加味。

药物人参(另煎)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怀牛膝10克,制附片(另煎)6克,鹿角霜(冲服)3克,当归12克,甘草12克。

加减兼见身寒肢冷,夜尿频频,属肾阳虚证者,加仙茅、淫羊藿、补骨脂以温阳补肾,或合用金匮肾气丸以温补心肾;若属元阳暴脱,症见胸闷、心痛伴喘不得卧,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急当回阳救逆,以回阳救急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制附片、肉桂、干姜、炙干草,并可配用生脉注射液或参脉注射液以提高疗效。对于元气虚脱,大汗不止者,人参用量宜大于附子;对于以厥脱为主,四肢不温者,宜重用附子,加肉桂、干姜以助回阳救逆之功。

心绞痛(胸痹心痛)的中药复方尚且如此,冠心病的其他证型的中药复方的选取原则也与其相似,患者必须非常明了自己的病情,对证用药才能取得疗效。

如何选择具有行气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

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机制

活血化瘀法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采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往往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近10余年来,应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检查技术,对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心血管病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初步揭示了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基础及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制。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为本虚标实证,多因气血阴阳亏虚,气机逆乱导致气血瘀滞、心脉痹阻,不通则痛。实验研究发现,属于血瘀证的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血流量指数比正常人低、血细胞压积增加、全血比黏度及血浆黏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液处于高度浓黏凝聚状态,说明冠心病心绞痛的血瘀表现具有现代医学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治疗当活血化瘀,使血脉畅通,通则不痛。总结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如下:

1.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侧支循环,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2.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改善血液流变性等而预防和阻止血栓形成。

3.调整心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抗心肌缺氧,加速坏死心肌组织的清除,加速梗死心肌的愈合,阻断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此外,尚有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还可以挽救梗死边缘区濒危缺血心肌而缩小梗死范围。

4.改善脂质代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5.增强免疫功能。

6.改善微循环,大多数活血化瘀药都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如丹参、赤芍、川芎等都能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使毛细血管网交点显著增加,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解除微血管痉挛,消除血液瘀滞。

常用的活血化瘀法

1.益气活血法用于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运行而致的血脉瘀滞。治疗应用补气药与活血药配伍,如黄芪、党参、人参、白术、黄精等和活血化瘀药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等相伍。

2.行气活血法用于气滞血瘀证。气机不畅,则血脉涩滞而致血瘀。血瘀脉道,又可影响气机运行,故气滞与血瘀往往同时并存。治疗上采用活血药与理气药配伍。临床实践证明在血瘀证中,即使没有明显的气滞表现,在活血化瘀药中常规配伍行气药如川朴、檀香、香附、木香、青皮等,也可以提高疗效。

3.温经活血法用于寒凝血瘀证。选用偏于温性的活血药如当归、苏木、川芎、红花、三七、延胡索、姜黄等,配伍温经药如附子、桂枝、干姜、吴茱萸、细辛等。

4.养血活血法用于血瘀兼有血虚者。选用养血药如当归、芍药、地黄和具有养血作用的活血化瘀药如丹参、赤芍、鸡血藤等,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