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丛书
17321700000040

第40章 公冶长

“流传于西吉县境内”

以前,有一位五十来岁的老人名叫公冶长。膝下无儿无女,自己一人在门前的三亩地里种粮食维持生活。

老人很苦勤,每天天不亮都拾粪积肥,为的是下一年收成更好。一天早晨,老人拾粪来到一片草滩。看到一条白蛇和一条黑蛇咬仗。黑蛇已经把白蛇的头咬伤了。老人用铁锨把黑蛇拨了过去,用自己身上的一块布把白蛇的头包住,包扎好以后,白蛇向着老人点了三次头就进窝去了。

夜间,老人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胡子老者对自己说:“公冶长,公冶长,黑人黑马请你,你不要去;白人白马请你,你就去。”说完老者不见了。公治长觉得这是一场怪梦就坐起来,看到太阳已经出来了,他没有下炕。“吧嗒、吧嗒”地坐在炕上抽起烟来。忽然,一队黑人黑马直冲公冶长家奔来。黑人来到门前下马说:“请公冶长前去黑家庄做客。”公冶长装病说自己不能去,打发了黑人黑马,只见黑人黑马刚过山就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队白人白马,他们也下马说:“请公冶长前去白家庄做客。”公冶长一口答应了,白人用一条带子遮住公冶长的眼。让他骑在马上,公冶长只听耳边一阵风响就已经到了白家庄。白人解下带子把公冶长引进一个大门。公治长跨门进屋看见一位青年人正睡在炕上,头上包着自己身上的那块布。一位白发老人坐在炕沿上,好像是自己梦里见的那位老者。老者看公冶长进屋就连忙把公冶长请到炕上,并命家人大摆宴席,请公冶长喝酒吃席。其间,老者献上许多金银宝珠送给公冶长,但被公冶长一口拒绝了。老者感激地说:“你是我儿子的救命恩人,一文钱也不要,叫我如何心安。你如一定不要,我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回家以后拾粪时,会遇到一条黑蛇向你扑来,你一把抓住它。从蛇尾捋到蛇头,那时,就会有两颗水红珠子滚出来,你马上吃掉它,你以后就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言语了。”席散,老者命家人把公冶长送回了家。

第二天,公冶长拾粪时,果然遇到一条黑蛇朝他扑来,他急忙扔下粪筐,抓住黑蛇从尾部捋到头部,黑蛇的嘴里真的滚出两颗水红珠子,他马上把珠子吞进嘴里,咽下肚去。

第三天早晨,公冶长又去拾粪,刚走到门口,就听见一只鹰站在门上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背后虎冲羊。你吃外面的肉,我吃里面的肠。”说完鹰就飞走了。公冶长倒完粪,背着背斗来到南山背后一看,果然一只羊死在那里。公冶长就把羊背回家,把肉煮上美美地吃了几顿,把肠子埋在树林边,没给鹰吃。

第四天早晨,公冶长拾粪刚到门口,又看见那只鹰站在门上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背后虎冲羊。你吃外面的肉,我吃里面的肠。”说完仍然飞走了。公冶长急忙放下粪筐,背起背斗向南山背后跑去。来到南山背后一看,怎么那儿却躺着一个死人?公冶长正在发呆,两个人扑上来抓住他,说他打死了他家的人。就把他送进了衙门。

公冶长被关进衙门以后,有一天,一头黑牛在衙门大门外一直叫了好久,不肯离开。一个班头问另一个班头“牛这么叫是怎么回事?”这时牢房里的公治长把头伸出牢窗,对班头说:“牛在告状,快去报告县令。”班头觉得好笑,可是牛已向衙门里冲去,班头觉得有点害怕就跑去报告了县令。县令下令:“把牛堵在衙门,把公冶长带上来。”公冶长被带上来,县令问他:“公冶长,你言说牛在告状,这话从何况起。”公冶长言道:“牛在告状。这是因为有一个名叫张三儿的人,夜间耍赌,白天耕地时在地里睡觉,有一只狼扑他而来,牛为了保护张三儿就和狼在附近一块谷地里作斗,狼被斗败逃跑了。正好这时,张三儿睡醒见牛把谷子踩坏了,就举鞭抽打牛,牛受了委屈,因此前来告状。”县衙里的人都觉好笑,正在这时,一个班头跑进来报:“有一个人前来赶牛。”县令下令把那人带进来,牛仍堵在衙门,那人被带进来。县令问道:“你名叫什么。”那人答道:“无大名,小名叫三儿,姓张”。县令问道:“张三儿你牛如何跑到这里?”张三儿答道:“夜……里……脱圈……我……一路打听……来到这里。”县令见张三儿说话吞吞吐吐,就大声喝道:“还不如实说来!”张三儿见县令生气了,就说:“我夜间耍赌。白天耕地睡在地里,醒来后,见牛把我的一片谷子踩坏了,我一气之下抽打它,它就跑到这里来了。”县令问道:“你睡之前可发现什么没有?”张三儿答道:“没有。”县令就打发班头前去谷地察看,班头回来报道:“地里有狼爪印,牛蹄印。好像牛和狼相斗过。地里谷子踏得乱七八糟。”班头报完。县令一听公冶长说的果真一字不假。于是,就将公冶长所说的一切重复给张三儿听。张三儿听罢,流着泪把牛拉回家。公冶长仍然被关进牢房。第二天,满天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向南山飞去。班头觉得奇怪就问公冶长:“今天麻雀这么多向南山飞去是怎么了?”公冶长说:“南山坡翻了一辆车,谷子撒了一山坡。麻雀集合起来去啄谷子。”班头听罢将信将疑地告知了县命,县令打发这个班头前去检查,班头回来报道:“果真如此。”

县令听罢,觉得公治长不是个一般人,就命令班头放出公治长。公冶长对县令说了自己的冤枉,县令很同情公治长,就加封公冶长为随身班头。从此以后这县衙从来没有错断过一桩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