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个故事让你泪流满面
17327600000035

第35章 芭芭拉

十七岁那年,玛丽不顾父亲的反对进入了女子修道院,并在三十一岁时正式宣誓成为修女。在宣誓典礼上,玛丽的手指套上了一枚戒指,上面镌刻着这样一句话:“让爱成为你人生的信念。”这也是玛丽的人生信条。就是在那一年的一个雪夜,已经十点钟了,玛丽一天的工作刚刚完成,便接到乔丝嬷嬷的电话:“刚接到了一个小姑娘,长得甜甜的,漂亮极了,下班回家前你来看一看吧。”

乔丝嬷嬷所说的这个小女孩叫芭芭拉,年仅三岁半,是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芭芭拉的父亲在监狱中服刑,患艾滋病的母亲病情已到晚期,住进了医院。而在当时,人们对艾滋病病毒十分恐惧,对感染病毒的孩子也惟恐避之不及。为此天主教教区专门设了一个负责照顾这些孩子的机构,而芭芭拉有幸成为了第一批被接收的孩子之一。

玛丽没想到芭芭拉是那样的可爱,身上盖着粉红色的绒毛毯,睡得那样平静、香甜,赤褐色的头发衬托着娇美的面庞,圆圆的脸蛋红润而丰满,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天使,让人怎么也不敢相信她会是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孩子。

晚上该睡觉了,芭芭拉让玛丽给她讲故事。讲了两个故事后,芭芭拉突然说:“我想妈妈了。”

玛丽的喉咙顿时哽咽,“我相信你妈妈也一定非常想念你。”她对芭芭拉说。

芭芭拉向玛丽恳求道:“你能握着我的手,等我睡着了再走吗?”玛丽便握住芭芭拉的手,唱起了摇篮曲,直到她渐渐地睡熟。玛丽轻轻地放开了小姑娘的小手,刚要起身离开,芭芭拉便醒了过来:“别走,我一个人害怕。”那晚玛丽就这样握着芭芭拉的手,陪了她一夜,玛丽的心中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爱的宁静。

芭芭拉在修道院住着,渐渐地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住在这样的大房子中,有玛丽修女的悉心照顾,让她感到格外的安全与幸福。然而在春天就要到来的时候,芭芭拉的母亲终于去世了。平日在修道院中玛丽与芭芭拉最为亲近,因此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芭芭拉的任务,便落到了玛丽的身上。

“你是说妈妈去天堂了?”芭芭拉问道,“那我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是吗?”

“是的,”玛丽说,“不过她也就没有痛苦了,而且她会始终在天堂里注视着你的生活。”

那个春天,芭芭拉一直抑郁不乐,打不起精神。几个月后,突然有一天芭芭拉提出要为妈妈办一个晚会,而邀请的客人都是平日对芭芭拉给予关心的人,包括玛丽修女、特瑞神父、乔丝嬷嬷,就连沃索尔主教都来了。芭芭拉在屋里挂上了气球,准备了蛋糕,还用硬纸板做成了一个墓碑,上面写着母亲的名字,接着芭芭拉开始向人们讲述了自己想像中天堂的样子。玛丽的心里知道,这个还不满四岁的小姑娘是在和自己的母亲举行道别仪式,她渴望走出心中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从此芭芭拉的情绪真的不再忧郁,那个开朗活泼的小女孩又回到了大家的身边。

玛丽有时会在心里想,假如自己不是修女,她一定会领养芭芭拉,她是那样的乖巧可爱,而那幼小的心灵又是那样需要母爱的呵护。玛丽就将自己的想法对乔丝嬷嬷讲了,她鼓励玛丽不妨向教会提出申请。

后来沃索尔主教得知此事,也支持玛丽的想法,并且帮助玛丽向教会提出了申请。不久教会便作出了答复:同意玛丽领养芭芭拉。

就在美国国庆日的前一天,芭芭拉搬进了玛丽的公寓,朋友们知道后都带了食物、鲜花与礼物来庆贺。然而玛丽的家人对此事却持怀疑态度,陌生人也感到好奇。但玛丽却说:“我爱芭芭拉,芭芭拉也爱我,她孤苦无依,我孑然一身,我俩正好可以给对方一个完整的家庭,这不是最为完美的组合吗?”

玛丽还要上班,因此需要将芭芭拉送入幼儿园。然而芭芭拉所去第一家幼儿园的主任就认为她不宜进幼儿园,并且还说幼儿园是专为某所小学输送生源的,而芭芭拉的生命也许都坚持不到上小学的时候。当时芭芭拉就站在一旁,好在她听不懂幼儿园主任残酷无情的话语。但玛丽的脸却早已因愤怒而胀得通红,她咬住嘴唇抑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牵起芭芭拉的手愤然地走了出去。玛丽前后又跑了好几家幼儿园,得到的却是相同的答复,最后终于有一家幼儿园同意接收芭芭拉。为了让芭芭拉与其他孩子一样能受到同等的待遇,只有园长与主任老师知道她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此芭芭拉在幼儿园中十分快活,圣诞节时还在舞台上饰演了天使的角色,为此她感到格外的自豪。

第二年的春天,玛丽收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张母亲节贺卡,芭芭拉在上面画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还用大大的粗体字写道:“妈妈,我爱你!芭芭拉。”玛丽手拿卡片感动不已,她流下了欣喜的泪水。虽然只是最为简单、最为平凡的一句话,却是对玛丽最好的回报。

玛丽与芭芭拉一起生活的时间越久,两人的感情就越深,也就越难舍难分。然而所有的幸福与快乐都笼罩在艾滋病病毒的阴影之中。1991年冬天,芭芭拉上小学二年级了,在一次体检中,血液化验结果表明她的免疫细胞数量开始下降,医生给她开了抗艾滋病药物AZT。然而那年夏天芭芭拉免疫细胞的数量骤减,AZT不起作用,医生担心芭芭拉将要转为艾滋病患者了。

第二年,芭芭拉八岁的生日庆祝会,由于芭芭拉的病情加重而过得很平淡,但那一天芭芭拉提出要去迪斯尼乐园。正好特瑞神父也在一旁,他低声对玛丽说:“应该尽早满足芭芭拉的愿望。”因此他决定要将迪斯尼之行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芭芭拉。在迪斯尼乐园,芭芭拉暂时逃离痛苦的侵扰与病魔的威胁,她在欢乐中旋转。

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芭芭拉几乎无法站立了,她的身体极度虚弱,体重仅有十一公斤,多数时间都处于昏睡状态。又过了一段时间,芭芭拉也不再说话了,每天都要靠吗啡镇痛,靠氧气瓶呼吸。玛丽的生活也随之失去了规律,整日守在她的身边,抚摸她的脸庞,亲吻她的额头。虽然对芭芭拉怀有百般的不舍之情,但玛丽心中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挽留芭芭拉的生命。

1993年6月19日,芭芭拉停止了呼吸。玛丽紧紧地搂住芭芭拉,祈祷她能够在天堂中得到安息。

人们在大教堂中为芭芭拉举行了葬礼。几年前这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孤独地来到这里,而今却有几百人来参加她的葬礼。沃索尔主教的悼词带领大家一起回忆芭芭拉所带来的美好记忆,在悼词的最后,沃索尔主教说:“芭芭拉创造了一个真正神奇的爱的故事,这证明了人性的胜利,证明了善良可以战胜漠视、恐惧、痛苦,甚至是死亡。”

所有人都在沃索尔主教的诉说中落泪了。

芭芭拉虽然离开了人世,但她让我们领悟到了生命的许多真谛,譬如人性的光辉,善良的力量以及爱的永恒……

人在天地间似蝼蚁万千,既然有缘相聚,为何彼此不珍惜一下而让他擦肩而过呢?等你蓦然回首,一切都已经晚了。来一次世间不易,有一次相遇不易,叫一声朋友不易,为此让我们学会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