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张晴岚说:有一个寺庙的藏经阁里住着狐狸。寺庙里的和尚大多在楼下休息。有一天特别热,有一个外来的和尚不喜欢楼下人多嘈杂,于是径直把他的东西搬到楼上去。这时和尚们突然听见房梁上有狐狸对他们说话:“你们暂且都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我的家人有不少人,马上要搬到楼下去住。”和尚们问他:“你一直都住在楼上,为什么突然又要占据这里呢?”狐狸说:“和尚在这里。”和尚们又问:“你为什么要避开和尚?”狐狸说:“和尚是佛的弟子,我怎么敢不躲开呢?”和尚们又问他:“难道我们不是和尚吗?”狐狸没有回答。他们又问了好几次,狐狸才说:“你们自以为是和尚,我还有什么好说的?”我的堂兄懋园听说了这件事说:“这个狐狸也把黑白是非看得太绝对了,不过这也可以让那些儒释道三教里的人,好好想一想。”
【原文】
何励庵先生言:相传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哪得有是?寻之,则一老翁坐虚墓间,旁有狐十余,各捧书蹲坐。老翁见而起迎,诸狐皆捧书人立。书生念既解读书,必不为祸,因与揖让席地坐。问:“读书何为?”老翁曰:“吾辈皆修仙者也。凡狐之求仙有二途:其一采精气,拜星斗,渐至通灵变化,然后积修正果①,是为由妖而求仙。然或入邪僻,则干天律,其途捷而危。其一先炼形为人,既得为人,然后讲习内丹②,是为由人而求仙。虽吐纳③导引④,非旦夕之功,而久久坚持,自然圆满。其途纡而安。顾形不自变,随心而变,故先读圣贤之书,明三纲五常之理,心化则形亦化矣。”书生借视其书,皆《五经》、《论语》、《孝经》、《孟子》之类,但有经文而无注。问:“经不解释,何由讲贯?”老翁曰:“吾辈读书,但求明理。圣贤言语,本不艰深,口相授受,疏通训诂,即可知其义旨,何以注为?”书生怪其持论乖僻,惘惘莫对。姑问其寿。曰:“我都不记。但记我受经之日,世尚未有印板书。”又问:“阅历数朝,世事有无同异?”曰:“大都不甚相远。惟唐以前,但有儒者。北宋后,每闻某甲是圣贤,为小异耳。”书生莫测,一揖而别。后于途问遇此翁,欲与语,掉头径去。案此殆先生之寓言,先生尝曰:“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以讲经立门户,纷纷辩驳,其说愈详而经亦愈荒。”语意若合符节。又尝曰:“凡巧妙之术,中间必有不稳处。如步步踏实,即小有蹉失,终不至折肱伤足。”与所云修仙二途,亦同一意也。
【注释】
①正果:指学道修仙的人,精修得道叫正果。
②内丹:道家的修炼方法之一,唐代中后期以后逐渐兴盛。道家认为人的身体也是一个“炉灶”,可以在自己的形体中修炼“精、气、神”而成“仙”,称为内丹。
③吐纳: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即吐出恶浊之气,吸入新鲜的空气。后来被道教承袭,道教认为这种吐纳可以吸取“生气”,吐出“死气”,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④导引: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一般为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气血充足,身体轻盈。后来被道教神化为“修仙”的一种方法。
【译文】
何励庵先生说:据说明末有一个书生,独自行走在树丛中。突然听见有大声的读书声。觉得很奇怪,在荒野里怎么会有人读书。于是寻声找去,看见一个老头坐在坟墓中间,旁边有十几个狐狸拿着书蹲坐在那里。老头看见书生起身迎接他,其他的狐狸都拿着书像人一样的站着。书生心想他们既然会读书,一定不会害人。因此回礼席地而坐。书生问老头:“你们读书做什么?”老头说:“我们都是修道成仙的人。一般来说,狐狸要想成仙有两条途径,一个是采集精气,朝拜星斗,渐渐达到通灵变化,然后不断修炼以成正果。这是从妖道成仙的途径。但容易走火入魔,触犯天条。这条途径很便捷但是也比较危险。另一条途径是先修炼成人,成人以后,再修习内丹,这是从人而成仙的途径。虽然呼吸吐纳导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是一直坚持下去,自然会到最后取得成功。这条途径比较缓慢但是更为安全。形体不会自己变化,而是随着心的修行而变。所以我们要先读圣贤之书,明白三纲五常的道理,心变化了,形体也就会跟着一起变化了。”书生向他们借过书来看,都是《五经》、《论语》、《孝经》、《孟子》一类的书籍。但是只有经文却没有注解。书生问:“没有解释的经,怎么能够给大家讲解,让大家明白呢?”老头说:“我们这些人读书,只要求明理就可以了。圣贤所说的话,本来不是很难懂。大家互相口头教授,把经书的意思贯通,将其中的一些名物解释一下,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意思和旨趣了。还要注释干什么呢?”书生觉得他们的观点很奇怪,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请教老头的年岁。老头说:“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但是我记得我读经书的时候,世上还没有雕版印刷的书籍。”书生又问:“您经历了好几个朝代,觉得世间的事情有什么变化没有?”老头说:“基本上都差不多。不过唐代以前,只有读书人。北宋以后,常常听说某人是圣人,其实只是稍微有些不同而已。”书生不懂老头所说的话,行了个礼就告辞了。后来书生又在路途中遇见这个老头,正要和他说话,老头转头径直走了。我想这大概是何先生编造的寓言故事。何先生曾经说过:“通过讲经来求取科举中第,把经义都肢解分散了,就地发挥。其所说的言词越优美,离经的本意就越远。”他所说和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何先生还说过:“大凡巧妙之术,中间一定会有不稳妥的地方。如果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即使偶尔会摔跤,但不至于断胳膊断腿的。”这和老头所说的修炼成仙的两个途径,也是一个意思。
滦阳消夏录(四)
【原文】
有山西商居京师信成客寓,衣服仆马皆华丽,且云援例报捐。①一日,有贫叟来访,仆辈不为通。自候于门,乃得见。神意索漠,一茶后,别无寒温,叟徐露求助意。咈然曰:“此时捐项且不足,岂复有余力及君?”叟不平,因对众具道西商昔穷困,待叟举火者十余年。复助百金使商贩,渐为富人。今罢官流落,闻其来,喜若更生。亦无奢望,或得曩所助之数,稍偿负累,归骨乡井足矣。语讫絮泣。西商亦似不闻。忽同舍一江西人,自称姓杨,揖西商而问曰:“此叟所言信否?”西商面赪曰:“是固有之,但力不能报为恨耳。”杨曰:“君且为官,不忧无借处。倘有人肯借君百金,一年内乃偿,不取分毫利,君肯举以报彼否?”西商强应曰:“甚愿。”杨曰:“君但书券,百金在我。”西商迫于公论,不得已书券。杨收券,开敝箧,出百金付西商。西商怏怏持付叟。杨更治具,留叟及西商饮。叟甚欢,西商草草终觞而已。叟谢去,杨数日亦移寓去,从此遂不相闻。后西商检箧中少百金,鐍锁②封识皆如故,无可致诘。又失一狐皮半臂③,而箧中得质票一纸,题钱二千,约符杨置酒所用之数。乃知杨本术士,姑以戏之,同舍皆窃称快。西商惭沮,亦移去,莫知所往。
【注释】
①报捐:秦代开始准许士民通过向政府捐款纳粮而买官职,历代效法,到清代而滥。
②鐍锁:关锁。
③半臂:短袖或无袖的单上衣。
【译文】
有一个山西商人旅居在京城的信成客寓,他的衣饰、仆人、马匹都非常华丽,并且宣称要依照惯例捐钱做官。有一天,一个穷老头来拜访他,仆人们却不给他通报。老头只好自己等在门口,这才见到山西商人。山西商人神情冷淡,在上了一杯茶之后就没有再说什么了。老头略微表示出请求他帮忙的意思,山西商人很不高兴地说:“我现在捐钱做官的钱都不够,哪还有余钱帮你呢?”老头很失望,于是跟店里的其他人说,那个山西商人原来很穷,给他做了十几年的跟班,后来老头给了他一百两银子让他做生意,山西商人才渐渐富起来。现在老头被撤官了,流落街头,听说山西商人来了,以为这下有了希望很高兴。他也没有太高的企图,只希望能够得到他帮助山西商人的钱数,让他可以摆脱债务的拖累,能够返回故乡而已。说完,老头又忍不住流起眼泪来。山西商人在一旁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忽然同在店里住的一个江西人,自称姓杨的,向山西商人行了一个礼然后问他:“这个老头说的都是实话吗?”山西商人脸红了,说:“这件事确实是这样,但是我也很遗憾现在没有能力报答他。”杨说:“你暂且做你的官,不用担心没有借钱的地方。如果有人肯借你一百两银子,一年之内还清,并且没有利息,你肯借来报恩吗?”山西商人勉强说:“我很愿意。”杨说:“你只要写一份协议,一百两银子我来负责。”山西商人迫于大家舆论的压力,没有办法只好写了一份协议。杨收好了协议,打开他的破箱子,拿出一百两银子付给山西商人。山西商人很不痛快地把它给了老头。杨又安排了一桌酒席,留老头和山西商人一起喝酒。老头十分高兴,而山西商人只是应付了事而已。吃完了,老头表示感谢离去,杨过了几天以后也住到别的地方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后来山西商人检查自己的箱子,发现少了一百两银子,但是箱子的锁和上面的封条都好好的,没有空子可钻。他又丢失了一件狐皮的半臂,而他的箱子里有一张质票,上面写着两千钱,大概正好是杨安排酒席的费用。于是才知道杨原来是一个术士,用这个来戏弄他。同在店里住的人都暗暗拍手称快。山西商人又惭愧又沮丧,也搬走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原文】
王秃子幼失父母,迷其本姓,育于姑家,冒姓王。凶狡无赖,所至童稚皆走匿,鸡犬亦为不宁。一日,与其徒自高川醉归,夜经南横子丛冢间,为群鬼所遮。其徒股栗伏地,秃子独奋力与斗,一鬼叱曰:“秃子不孝,吾尔父也,敢肆殴!”秃子固未识父,方疑惑间,又一鬼叱曰:“吾亦尔父也,敢不拜!”群鬼又齐呼曰:“王秃子不祭尔母,致饥饿流落于此,为吾众人妻。吾等皆尔父也。”秃子愤怒,挥拳旋舞,所击如中空囊。跳踉至鸡鸣,无气以动,乃自仆丛莽间。群鬼皆嬉笑曰:“王秃子英雄①尽矣,今日乃为乡党吐气。如不知悔,他日仍于此待尔。”秃子力已竭,竟不敢再语。天晓鬼散,其徒乃掖以归。自是豪气消沮,一夜携妻子遁去,莫知所终。此事琐屑不足道,然足见悍戾者必遇其敌,人所不能制者,鬼亦忌而共制之。
【注释】
①英雄:此处为形容词,以为豪迈,勇武的气质。这里是反讽。
【译文】
王秃子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不知道他本来姓什么。他是在姑姑家养大的,跟着姑夫姓王。他的性格凶悍狡猾又很无赖,每到一个地方孩子们都赶快逃走躲避起来,鸡呀狗呀也被他闹得不安宁。有一天,他和同伴从高川喝醉了酒回来,夜里经过南横子一堆坟墓,被一群鬼挡住了去路。他的同伴吓得两腿直发抖,伏在地上。秃子一个人独自和鬼搏斗,一个鬼怒骂道:“秃子你不孝,我是你父亲,你敢放肆打我!”秃子从来都不认识他父亲,正在半信半疑的时候,又有一个鬼说:“我也是你的父亲,你居然敢不向我行礼!”一群鬼同声高呼:“王秃子平常不祭祀你的母亲,让她没有东西吃流落到这里,做了我们所有人的妻子,我们都是你的父亲。”王秃子气愤得不行,胡乱挥舞着拳头,但他的拳头好像打在了充满空气的口袋上。他跳来跳去一直到鸡鸣,再没有力气动弹了,于是一头栽倒在草丛里。那一群鬼都哈哈大笑说:“王秃子平时的英雄气概完全耗尽了,我们今天算是为乡里人出了一口恶气。你如果还不知道悔改的话,我们以后还在这里等着你。”秃子的力气已经耗尽了,居然再也不敢说什么。等到天亮群鬼散去,他的同伴才扶着他回家。从此以后他的豪气消失殆尽,一天晚上,他带着妻子偷偷地走了,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件事情很细小不值得拿来说,但是它也充分说明强悍暴戾的人一定会遇到他的敌人,人不能制服的,鬼也会对他有所讨厌而一起来制服他。
【原文】
佃户张天锡,尝于野田见骷髅,戏溺其口中。髑髅忽跃起作声曰:“人鬼异路,奈何欺我?且我一妇人,汝男子,乃无礼辱我,是尤不可。”渐跃渐高,直触其面。天锡惶骇奔归,鬼乃随至其家。夜辄在墙头檐际,责詈不已。天锡遂大发寒热,昏瞀①不知人。阖家拜祷,怒似少解。或叩其生前姓氏里居,鬼具自道。众叩首曰:“然则当是高祖母,何为祸于子孙?”鬼似凄咽,曰:“此故我家耶?几时迁此?汝辈皆我何人?”众陈始末。鬼不胜太息曰:“我本无意来此,众鬼欲借此求食,怂恿我来耳。渠有数辈在病者房,数辈在门外。可具浆水一瓢,待我善遣之。大凡鬼恒苦饥,若无故作灾,又恐神责。故遇事辄生衅,求祭赛。尔等后见此等,宜谨避,勿中其机械。”众如所教。鬼曰:“已散去矣。我口中秽气不可忍,可至原处寻吾骨,洗而埋之。”遂呜咽数声而寂。
【注释】
①昏瞀:昏昏沉沉,头晕目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