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细节全书
17330200000044

第44章 做人从修身开始(43)

其实,“玩家”精神能够使你更加完整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来,使你对眼前的兴趣更专注,使你对自己更投入。比如网络,需要有超越常人的专注力;比如写作,需要有坐板凳的意志力。如果你能够将工作和生活合二为一,将吃苦与玩耍合二为一,也许,你的生活将更加超脱,你的精神将更加自由,你的潜能将更进一步得到发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就是一种境界。

追随梦想,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付出艰辛的努力,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一番大事业,是一切成功者的本色。

适时而动,做时代大潮中的宠儿

时代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社会的需要为你提供机遇。

时代是具体的。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任何人要想有所作为、取得成功,就要贴近时代、顺应时代,按时代的需要而行动。这样,他的名字才能紧紧地和这个时代联系在一起。

成功和机遇是离不开一定的时代条件的。在自然科学领域,如古代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近代蒸汽机、电的发明等等,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和自然科学家根据时代条件,顺应社会需要,经过不断实践和实验而取得的。

社会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和科学文化需要。适应这些需要,才可能恰逢机遇或创造机遇。同时,对社会需要也不应作狭窄的理解,不仅要看到眼前的需要,还要看到长远的和历史发展的需要。

我国古代有个“颜驷不遇”的故事。颜驷到了74岁,还是太学府里的一名小官。一天被汉武帝看到,究其缘故,颜驷说:文帝崇文,我是学武的,没有提拔;景帝喜欢老臣而我还年轻,故不受重用。如今万岁您崇武,又重用年轻人,而我却老了。颜驷不遇令人深思,令人叹息。除客观原因外,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要自觉适应需要,催生机遇。

见风使舵,在我国一向被看作是贬义词。然而,适度地见风使舵不见得就是坏事,而且有时候十分必要。从市场经济的原理看来,有市场有需求,你的准备才有意义,市场需要什么你就准备什么,这样,成功的机会将会多得多。

美国贝尔研究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研所之一,共有科技人员1万多人,每年发表论文达2300多篇,获得的专利权达1.9万多项。其中列为重大科技成果的达八九十项,先后有7人荣获诺贝尔奖。这个研究所之所以在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科研选题上注意从需要出发,提倡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寻找课题。例如在磁性材料的研究方面,他们根据生产单位提出的开发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永磁材料的要求开展系统研究,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研发了一种新型合金。据报导,该材料可塑性大、加工方便,而且含钴量低,可节约大量价值昂贵的战略物质。

从个人成长和进步方面上讲,尽量地把学习内容立足于社会需要。知识无限,人生的时间、精力有限。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学贵有择”,因此,应选择最急需、最必要的书乃至科学技术来研究。

从需要出发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更能发展自己的目标。曾经名列全美十大富家之一的华裔电脑巨人王安,他的经营理论只有7个字:“找出需要,满足它!”王安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靠发明“记忆磁芯”开始创业,后来陆续开发出“林纳安青”照相排版设备、“洛其”对数计算器、300型计算机等产品。

“洛其”于1965年问世后,立刻成了众多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工作台上的第一部计算器。当时,王安公司一位年轻职员米勒在操作“洛其”的过程中无意说了一句话:“如果‘洛其’能更简单地操作,将成为商业上的一大利器。”这句话震动了王安,使他发觉了一个经营中的问题:“我一直只考虑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的需要,因此忽视了其他多数人的需要。”他立即针对“洛其”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进,不到一年,一种任何人都能操作的商用计算机——300型计算机投入市场了。由于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该商品立即成为市场的宠儿。

马克思说过:“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地理学家李四光不正是看到我国社会建设需要石油,而苦苦地在祖国大地上探求,终于在地质学领域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吗?当华罗庚看到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应用数学时,他就毅然把应用数学列为研究重点,为了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他的足迹遍及祖国26个省市,行程20万公里。

当然,社会需要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眼前的,也有将来的。这就需要你用眼睛去洞察,用头脑去思考。

一切成功者的实践证明:找出需要,然后满足它,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学会毛遂自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开始走向一个推销的时代。所谓推销,就是指主动地向别人去介绍自己的某种东西,并使其获得对方的认可。商品需要通过广告来推销自己、扩大销量,我们也同样需要通过自我宣传,展示自己的优点,去争取发展的机遇。

每个人者应该做自己形象的推销员,把自己的优势和成绩推向市场、推向舞台,“守株待兔”的做法不仅在古代是一个愚蠢的举动,在今天依然会让你一事无成。

张艺谋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已经27岁了,而学校规定招生的最高年龄是22岁,制度无情,年龄一项把张艺谋阻拦在门外,他多方奔走,终无结果。

他失望了,但他没有绝望,他要创造自己的命运。当时国内时兴“某者来信”,提倡“伯乐精神”,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建议,给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还附了几张能代表自己摄影水平的作品。

黄镇看到信后认为张艺谋人才难得,就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前往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我们身处困境不能解脱,关在屋子里生闷气总不会有任何好处。积极寻求出路,适时地毛遂自荐,才不会使仅存的一丝希望破灭。

自我展示就像是戏剧高潮中的精彩表演一样,让人一看便被明星风采迷住。有的人虽然腹有诗书,胸藏大志,但是由于缺乏表现力,缺乏脱颖而出的勇气,最终被埋没,等到年纪老迈时才后悔,可此时已是“廉颇老矣”。像汉代的将军李广一样,虽然很有才干,可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给后人留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抱憾之语。

毛遂自荐,抓住时机,主动“才美外现”,就会赢来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否则,只能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最终在“怀才不遇”的慨叹声中凋谢。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善于展示自我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个人仅仅拥有才华是不够的,他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才华为人所知,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是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各个领域的界限非常清晰。对于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人们体会更加深刻了。但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各个专业和领域的协同和沟通。沟通是现代社会的首要法则。怎么样才能让别人更快地接受和认同呢?这就必须用最简洁的语言,以最有利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机表现自己。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有才华的人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赏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要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就要懂得推销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社会。

摘下遮羞布,亮出自己的才华来

也许你会说:“我数年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却默默无闻。”“现在是干的人不香,说的人飘香。”如果你尝到这种苦头的话,那么,证明你缺乏干的艺术和说的艺术。请你自问一下,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是否领导都了解?靠别人发现,总归是被动的。自己积极地表现,才是主动的。成功者善于积极地表现自己最高的才能、德行,也善于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不但表现自己,也积极吸收别人的经验,在展示才华的同时获得谦虚的美誉。

学会表现自己——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向您的领导与同事表现你的业绩,这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要想成功,就得有一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秀出你自己的成功形象。

当今时代,是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需要的是干脆利落、敢作敢当的作风。时间那么宝贵,人们忍受不了那种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谦逊”,不要听那种婆婆妈妈、“弯弯绕”式的“自谦之辞”。你行,就来干;不行,就让开。故作姿态的“谦虚”,完全没有必要。在现代社会,精明的企业家招聘员工,聪明的领导者挑选下属,并不是首先看你怎样言辞周到、谦恭有礼,而是首先看你有多少真才实学。你应当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我有什么长处,有哪些才能。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开门见山地使别人了解你,把你的形象完全展现在别人面前。这样,反而容易使你得到机会。

人们大都喜欢表现自己,但如果表现不好,就容易给人一种夸夸其谈、轻浮浅薄的印象。因此,最大限度地表现你的美德的最好办法,是你的行动而不是你的自夸。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个意思。

美国历史上有次总统选举,由于参选总统落下一身绯闻,这对于竞选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他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在房间的大厅里坐满了人,总统先生和他的夫人坐在大厅中央,记者们坐在旁边。

在谈话当中,屋顶吊灯突然掉下来了,正好砸向总统夫人。情急中,总统不顾一切用身体护住夫人,吊灯砸在他的背上,大家在大惊失色中,用摄影机的镜头拍下这一幕。

他们在担心总统,总统却在惊魂过后第一句话就问道:“我夫人没事吧?”

总统的这一举动,迅速在美国各大媒体上公布。于是他的绯闻一扫而空。

总统竞选也是一种表现,表现自己的公众形象,表现自己的梦想,表现自己的施政纲领。

不管这是不是一种巧合,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又重新树立起来了。

常言道:“勇猛的老鹰,通常都把它们尖锐的爪牙露在外面。”这其实就是积极地表现自我。精明的生意人,想把自己的商品待价而沽,总得先吸引顾客的注意,让他们知道商品的价值,这便是杰出的推销术。《成功地推销自我》的作者霍伊拉说:“如果你具有优异的才能,而没有把它表现在外,这就如同把货物藏于仓库的商人,顾客不知道你的货色,如何叫他掏腰包?各公司的董事长并没有像X射线一样透视你大脑的组织。”因此,积极的方法是毛遂自荐,如此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判断你的能力。

秀出你自己,巧妙地推荐自己,是加快自我价值实现的不可忽视的手段,也是让自己的形象得到别人认可的一种有效手段。

适度自抬身价是展示实力的一种手段

许多有才华的人不会表现自己,更不会故意抬高自己的身价。

一般情况下,说“自抬身价”有贬义的成分,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自夸自大,增加自己的分量,因而让人反感。但在竞争如此激烈、人人都想出人头地的现代社会,不妨让“自抬身价”成为值得人们借鉴的一种生存手段。因为其他人也许没有时间来评价你、掂量你,在这种情况下,你只好自我推销,甚至有时要适度抬高一下自己。

生活中很多吃不开的有才华的人不习惯“自抬身价”,甚至对此多生反感,认为那是“自吹自擂”,是虚伪不诚实的表现,不是正人君子所当为。

吃不开的有才华的人为什么总是以一种消极和被动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自抬身价”这个问题呢?这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无关系。毫无疑问,他们往往是传统观念最忠实的维护者,因为传统观念往往代表了一种道德标准,这在中国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他们总把自己看作是本分人,只是从道德伦理这个角度而不是从利害得失这个角度来考虑表现自我这一问题。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自抬身价”的行为随处可见。例如:有些影星提高片酬,主持人提高主持费,演讲者提高出场费,乃至于公司的同事要求老板加薪等,这些都是“自抬身价”的行为。当然,其中有些人确实名副其实,与他们所要求的身价相符;但有些人则夸大其词,根本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可是,只要他们敢自抬身价,多半能够如己所愿。

事实上,能不能够立刻如其所愿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为自己抬高身价,你可以为自己定下一个基准,好比为商品标价一般,这有“昭示众人”的味道,以便下回“顾客”上门时,能按新的价格“成交”!

在现代职业生涯中,人也成为了一种商品,每个人的身价都不同,有的人年薪5万,有的人可能年薪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在一定条件下,商人们也会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商品的价格。有些顾客就是那么奇怪,商品低价时他们偏偏不买,等价格提高了,非得抢着买,并且称赞质量好,其实东西完全一样。

人也是如此,身价太低,顾客和身边的人看不起你,把身价提高了,反而觉得你真了不起,是个大人才!所以,在有些情况下,你可以适当自抬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