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小病不可小视
17341600000075

第75章 鼻息肉最好手术摘除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慢性鼻窦发炎引起的鼻黏膜水肿的结果。

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病,是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黏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多数学者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致病的可能原因。近年来发现其与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内源性哮喘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联系。

鼻息肉的临床表现如下。

(1)持续性鼻塞。鼻塞原因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引起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

(2)可有流涕、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

(3)黏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4)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5)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6)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

(7)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等症状均可出现,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部位而异。鼻息肉阻塞鼻窦引流,可引起鼻窦炎,此时鼻分泌物较多,且常有头痛。后鼻孔息肉可致呼气时鼻阻塞感。若阻塞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记忆力下降。

鼻息肉为一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明显扩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组织中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尚可见有浆细胞、肥大细胞等。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鼻息肉组织中的血管和腺体均无神经支配。

失神经支配的腺体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这种病理变化更易促进息肉的发展。

鼻镜检查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色或淡红色的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触之感觉柔软、不痛,可移动,一般不易出血。早期息肉因其体形小,故有时须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将下鼻甲收缩后方能发现。后鼻镜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对明确鼻息肉的部位和范围有重要意义。有时X线鼻窦拍片也属必要。

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鼻息肉的组织结构不完全相同,可分为三型①过敏性息肉:常为双侧多发性,如不能去除过敏原因,息肉切除后常会复发。病变除水肿明显外,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黏膜上皮下基底膜有明显增厚(玻璃样变化),上皮可有化生。②炎症性息肉:单侧或单个息肉形成,多由局部感染引起,切除后不易复发。水肿轻微,渗出的炎症性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皮化生及基底膜增厚较少见,可与过敏性息肉相区别。③鼻后孔息肉:这是临床命名,因息肉有一长蒂从鼻腔经后孔伸入鼻咽部。

其实,应激性或变态反应性鼻黏膜水肿长期不愈,病变以炎症水肿和炎性浸润为主,无间质变性增生现象,故鼻息肉属于炎症性病变。但由于鼻息肉形成肿块,故常称为瘤样病变,一般不会发生恶变。

鼻息肉患者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的话,不仅会加重鼻息肉的病症,而且还会引发鼻息肉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器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少数巨大息肉可引起侵袭性并发症。那些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颅前窝、蝶窦和颅中窝等部位。